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吴堡话属于晋语吕梁片,其构词法既体现了晋语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考察吴堡话中几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分音词;圪头词及其同类词语;其他词缀及派生词;四字格。考察中发现,吴堡话前缀"一、不"、后缀"气"等都是相当能产的词缀;在方言四字格中,有一些特别能产的"词套子"。  相似文献   

2.
陕北吴堡话属于晋语吕梁片,其构词法既体现了晋语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考察吴堡话中几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分音词;圪头词及其同类词语;其他词缀及派生词;四字格。考察中发现,吴堡话前缀“一、不”、后缀“气”等都是相当能产的词缀;在方言四字格中,有一些特别能产的“词套子”。  相似文献   

3.
东北方言四字格是指形成于东北民间口语中的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的语言片断,在日常交际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极高的使用频率。本文将从结构、修辞以及自身特点的角度对东北方言四字格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构成方式和语义特点,分析了山西方言四字格的内部差异,并从认知角度对其中的某些语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山西方言四字格在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在认知上集中体现了“万物是人”和“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同时转喻认知在四字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19,(1):91-95
以合肥方言四字格为探究对象,主要从结构方面进行探究。复合式是合肥方言的四字格词语中最重要的一种构成方式,聚焦合肥方言复合式四字格的结构类型,论述其结构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结构类型对句法功能及语用色彩的影响,同时列举相应的语料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高平是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高平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使用频率高、数量多、口语化,积淀着高平方言语音、语法、语用方面的许多特点,也积淀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值得研究。文章主要探讨高平方言中四字格俗语的结构方式及其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7.
沁县方言属于晋语上党片,太原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两种方言在语音上有很多异同.晋语的亲属词非常丰富而且自成系统,从亲属词角度分析方言语音的异同可以更好地认识晋语.沁县方言与太原方言亲属词语音异同的分析,首先概述了两种方言以及亲属词,继而从亲属关系的四个方面描写对比两种方言的语音,进而分析说明两种方言亲属词在语音上的异同,指出两种方言在语音上的区别及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晋语是近年来方言研究的热点之一.忻州方言属晋语五台片,受自然地理、政治区划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声韵调特点.晋语五台片历史上曾与北京地区联系比较紧密,所以这一片的晋语与其他几片的方言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有些特点只保留了残迹.如:开口二等喉音非颚化现象.文章以《方言调查字表》三千多字为材料,通过调查记录其语音,整理了忻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其语音系统含有25个声母,47个韵母,4个声调.文章用计量研究的方法对其声韵调的不同中古来源进行了计量统计,进而分析得出忻州方言的声韵调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同方言中有许多惯用语性的四字格,这些四字格惯用语与四字格的成语有相同的平仄搭配形式,把两者对比可以看到四字格(包括惯用语和成语)平仄搭配的一些规律:平平仄仄是一种主要的搭配形式;声调搭配拗者占少数;变式更符合自然语言的习惯。大同方言四字格惯用语平仄搭配与四字格成语搭配的不同又可以看到"×平×仄"是四字格一中主要的形式,这种格式更符合汉语实际运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舒声促化是存在于有入声方言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呼和浩特市区方言为晋语,入声保留较为完整,又有一定数量的舒声字促化现象。本文在广泛搜集语料的基础上,共列出呼和浩特市区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60个,并用量化的方式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在音韵上的特点,最后简要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的成因。通过探讨,期望为晋语具体方言点舒声促化现象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11.
修武方言属于晋语获济小片,修武方言保留了入声韵和入声调;调查古入声字在修武方言中的读音,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二的古入声字在修武方音中还保留入声,保留入声的字中,古清声母字占多数.  相似文献   

12.
左云方言属于北方话,是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左云方言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词汇——四字格俗语,它由四个字组成,结构相对固定,口语性强,但与成语有根本区别。结构方式上以重叠式、复合式、附加式以及"圪"字式为主,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作为方言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云方言四字格俗语不仅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是研究左云方言全貌和民俗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晋语作为北方官话体系中一种保留入声的方言,受到各方言学家的关注。晋语方言研究学者也对晋语方言的方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太原市中心的太原话本应该为晋语的代表性语言之一,但是和其他方言研究遇到的问题一样,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如今在太原市内能熟练并且地道地使用晋语的人数已大为减少。另外一方面,太原市原南郊区的方言与老太原话基本接近,现在依然保持了太原方言的特点。本文使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以南坪头村为代表的太原南郊方言的单字调调值进行了实证性质的研究,是为晋语区域方言单字调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4.
入声是晋语的最大特点之一,晋语方言研究不能割裂陕北话中的入声。陕北话的晋语占51012km2,人口438万,分布区域较广,使用人数众多。而陕北晋语又分为4片。通过整理研究陕北晋语使用最多的五台片,呈现陕北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全貌,以求全面认识晋语。  相似文献   

15.
包头方言属晋语方言区的大包方言片,有自己的语音特点。本文以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为基准,从历时和共识两个层面,将包头语音与中古音、晋语、普通话从声韵调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包头方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屯留方言属于晋语,其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分为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四种,但与普通话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广泛搜集语料的基础上,共列出达拉特旗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72个,并将这些字的中古音和今音作了排列对比。然后对舒声促化字进行了分类。最后简要地分析了舒声促化现象的成因。通过探讨,期望对晋语舒声促化现象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并且为晋语具体方言点舒声促化现象提供一份翔实的语料。  相似文献   

18.
神木方言四字格包括复合型和派性型两大类,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超出了句法关系和词的结构形式。它们绝大多数具有状态形容词的特点,可以充当谓、补、定、状等成分,入句时需带词尾“价”。四字格字面和内涵之间关系较为多样,同时具有意义的具体性、适用对象和语境的特定性、表情色彩的鲜明性等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成安是属河北省邯郸市下的一个小县城,与临漳县、魏县、肥乡和广平接壤。语言区属于晋语和中原官话过渡地段,因而,成安方言既有晋语和中原官话特点,又有其独特的特点。对于语言研究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对成安方言进行了调查,描写了成安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以及成安方言中连读变调、儿化情况和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20.
固原方言四字格有复合型和派生型两种构成方式,语义构成方式主要有描摹、比喻、引申、夸张等4种,活跃在人民群众口头的四字格具有意义形象具体、感情色彩鲜明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