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2005年咸宁模拟题)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只升高温度(不超过300℃),不改变压强。若将该密闭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相似文献   

2.
题1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具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考试题出现了借助分子、原子图示考查相关知识的一类新题型.这类题简洁明了、直观形象,是考查同学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好题型.从图示的内容来看,该类试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一、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例1 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X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n为正整数),其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n+1,其核内的质子数为2n^2-1.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5.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氢气的化学性质应由氢分子保持.应选(C).[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部分省市为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探究、自学能力和长远的发展能力,在物理中考中常给出一些以高中物理知识为载体的题目,此类“下放题”的背景是高中物理中某些与初中物理联系较密切的内容,题型看似“起点”较高,难度较大,但其中所含的物理问题一般并非太难。在此略举几例加以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例1 60℃时,某同学先在烧杯中配制硝酸钾饱和溶液,让一木块漂浮在溶液上(如图),然后将该溶液冷至室温(20℃).请你说出可能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并运用你学过的化学和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8.
学习热学知识的过程中,有许多热学问题,要我们定性地判断.对于此类问题,若利用公式计算求解,比较繁琐,有时还很难奏效.此时若能根据图象求解,可使求解过程简捷、准确.  相似文献   

9.
“运动型”几何题,通常是指由给定的点、线或面按某种方式运动变化,要求我们去探索某种结论的问题.求解这类试题时,首先必须弄清运动的对象(点、线、面)、运动方式、运动的范围以及运动时间和运动速度;其次要弄清在这个运动变化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以及图形的  相似文献   

10.
11.
解析:本题易错选(C)。造成错选的原因是对元素符号、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不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中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在元素符号、化学式前加个数字则只表示微观意义。正确选项为(B)。  相似文献   

12.
例1(江西)下列各组括号内为除杂用的试剂或方法,除杂质的方法或所加的试剂错误的是( )(A)CuCl2溶液中混有CuSO4(BaCl2溶液)(B)H2中混有CO(灼热的CuO)(C)NaCl溶液中混有泥沙(过滤)(D)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  相似文献   

13.
一、基础型试题 例1(杭州市中考题)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时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相似文献   

14.
例1 (2004年北京海淀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相似文献   

15.
对一些计算题,如果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巧妙地假设出适当的数据,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训练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立意新颖、独到,保证科学准确,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具有思维的梯度。同时,训练题的设计应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把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融入到训练题的设计中,训练题的取材、切入角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密切联系实际;其次,要适当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训练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多端思维,避免答案唯一、思维定势造成的弊端;第三,训练题还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何达到这些要求,本文以“地球和地图”一章读图题训练设计为例,拟做探讨。  相似文献   

17.
例1根据图示填空(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  相似文献   

18.
我们已经知道,根据化学式可求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假设某化合物MxNy中M、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b,则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M、N的质量之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即m(M):m(N)=ax:by.对该式稍做变化可得x/y=[m(M)/m(N)]/(a/b).  相似文献   

19.
2005年《考试大纲》在“观察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下面以近几年高考题中的图示题为例进行分析.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对图示题引起重视并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20.
题目:图1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