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五帝时代就已萌芽。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家训文化也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从隋唐时期的《颜氏家训》、《帝范》发展到宋以后的《袁氏家范》以及范仲淹的《义庄规矩》、陆游的《放翁家训》、朱熹的《朱子家训》、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和曾国藩的《曾国藩教子书》等等。这些《家训》瑰宝,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一重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北宋宋庠、宋祁兄弟时以"双状元"闻于世,有关二人的轶事传说多见于历代文籍。自《青箱杂记》从诗谶角度记载时知安州的夏竦命少年二宋作《落花》诗之事,后世相关记述基本沿其诗谶观念,但在《落花》诗成之时的问题上有出入,当代各家宋诗选本对此也有误注。本文在考证《落花》成诗问题同时考证出夏竦知安州的时间,可补李之亮著《宋两湖大郡守臣易替考》相关阙如。  相似文献   

3.
关于"《春秋》书法",历来论者甚众,观点纷呈。苏轼有一系列论文探讨了《春秋》中相关记载或表述的"书法"问题。苏轼之论"《春秋》书法",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其"《春秋》书法"观不仅有对先儒尤其是"春秋三传"的批判吸收,更有自己的独到发明。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褒贬历史事件与人物,均以"礼"为评判准则。作为孔子思想学说的坚定拥护者,苏轼论析"《春秋》书法",探究圣人之意,亦以"礼"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朱韬 《华夏文化》2014,(1):50-52
<正>《坐忘论》现存两种,同名异文,一种是我们所熟知的《正统道藏》本《坐忘论》,主体为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条目;另一种石刻本《坐忘论》,见于王屋山《贞一先生庙碣》碑阴(今人陈垣先生所编《道家金石略》有收,题为《白云先生坐忘论》;另吴受琚先生辑释《司马承祯集》收作《坐忘论》附录;南宋道士刘虚谷曾在庐山刻《坐忘论》,已佚,陆游有跋文存,或与此碑阴所载相同),原碑当为唐"大和三年"(829年)所立(北宋元祐九年重立石),碑文记载内容为女道柳凝然、赵景玄母女于唐长庆元年  相似文献   

5.
玩赏品鉴花鸟虫鱼、文玩古物是人们藉以消遣自娱的文化习俗。中国古代对花鸟虫鱼的认识观赏和对古器图籍的收集整理起源虽然较早 ,但作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并形成时尚 ,却是自中晚唐开始的 ,且主要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两宋时期 ,花鸟、古玩已较深地融入士大夫的生活。苏轼、吕大临、欧阳修、李清照、周密、范成大、陆游等都精于此道。“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儿……以备观赏”(《梦粱录》卷十九 )“得书画彝鼎 ,亦摩玩舒卷 ,指摘疵病 ,夜尽一烛为率。”(《李清照集校注》卷三 )但古玩花鸟的玩赏之风真正发展成为民间的习俗却是在明清时…  相似文献   

6.
汪伟强 《寻根》2022,(4):62-63
<正>在今天的安徽绩溪县城西门外三里,有一座古桥名为“来苏桥”。坊间传闻,此桥是时任绩溪县县令的苏辙,为迎接自南海而来的哥哥苏轼而建造的,历代《绩溪县志》也都采用此种说法。那么,来苏桥是否真的是为苏轼所建,苏轼是否到访过这座小城呢?笔者通过查阅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年谱及绩溪先贤汪泽的《绩溪县重修桥梁碑》《来苏桥重修记》,并结合田野实地调查,初步整理了苏轼与来苏桥的相关史实。  相似文献   

7.
《盂兰盆经》在东亚地区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其传世后,历朝高僧大德撰述《盂兰盆经》注疏甚多,其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中,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所造《盂兰盆经疏》影响尤为深远。该疏在平安时代末期文献《注好选》中已有引用痕迹,传入日本时间当在此之前。镰仓时代,日本派遣僧人赴中国留学,律僧俊芿和禅僧圆尔辨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人都携带大批中国典籍返回日本,其中就包括《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宋代灵芝元照所撰的《盂兰盆经疏新记》。此后,以记通疏,日本僧人开始借助新记理解疏文,客观上促进了《盂兰盆经疏》的出版与传播。该疏亦对日本中世和近世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内容频繁为说话文学、唱导文学、佛经注疏和假名草子所征引。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架心桥──《清泉诗选》序李尤白古豳田济民先生,笃于学,敦于品,深于情,精于诗者也。与余交有年,今其《清泉诗选》将由台湾出版,嘱余为序。余虽谫陋,亦深知此事与海峡两岸同胞筑架心桥。文化交流攸关,遂欣然命笔。此集共收诗三百余首,不过济民生平诗作十...  相似文献   

9.
经筵是宋代确立的一项为帝王讲解经史的规范性御前讲席活动,北宋《诗经》经筵在“帝学”的指导下展开。由于经筵授受双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诗经》经筵体现出来的特质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宋代《诗经》学的发展:这一方面体现在北宋经筵讲《诗》仍然处于《诗序》阐释框架内,辅弼时政与“帝学”目的使得其《诗》学阐释难以超脱传统《诗》学;另一方面,北宋《诗经》经筵在《诗经》阐释的文本形式与理路格局等方面又对宋代《诗经》发展脉络产生深远影响,从多个维度呈现出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7,(2)
正金元好问《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中有:"牙牙娇语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自注:"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然而,现有唐代文献中鲜有茶为女子美称的记载,宋以来文献中则不乏其例。宋范公《过庭录》:"刘贡父知长安,妓有茶娇者,以色慧称,贡父惑之,事传一时……  相似文献   

11.
文史知識     
《寻根》2019,(3)
正内容涵盖古代文化各个方面作者荟萃一流文史专家《文史知识》月刊邮发代号:2-271每月1日出版定价:10.00元全年:120.00元《文史知识》2019年第5期(总第455期)南宋使金士人眼中的汴京社会闻轩轩元人眼中的留梦炎姜学科潘岳的人品、婚姻及其《悼亡诗》虞云国题画诗中的人生感慨——读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莫砺锋物性不穷,义理无尽——张载《芭蕉》赏读周剑之侍臣的悲哀——宋之问人生的几个关键点陈尚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与实物相参照,对南宋大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一书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察.通过文献梳理,弄清楚了《剑南诗稿》在南宋的三次刊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剑南诗稿》的版刻、卷数、流传等问题做出了分析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慎的文学评点是杨慎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缺乏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杨慎文学评点的版本凡二十余种。杨慎未评点过《楚辞》与《文选》,但是明代一些《楚辞》与《文选》的汇评本,都从杨慎的著作中辑录相关论述作为评语,这与杨慎声名之著及其《丹铅》诸书影响之大有关。杨慎评点《李诗选》与《杜诗选》,为李、杜诗歌的笺注、诠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杨慎对时人诗文集的评点,每则评语大多很简短,且属于感悟式、鉴赏类的,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杨慎的论诗旨趣与审美倾向。杨慎的文学评点之间表面看似无甚关联,但细究的话,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理路,贯穿其中之一的便是杨慎对《文选》或六朝诗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全景西湖     
瞿明刚 《寻根》2005,(2):72-78
我翻阅《西湖游记选》时,看到据光绪四年浙江书局重刊《西湖志》仿制的《西湖全图》,画面上,波光粼粼,山色青青。亭台楼阁时隐时现,桥祠寺庙鳞次栉比。百年旧图的咫尺画幅展现了两个世纪间人间天堂的绝世美景。  相似文献   

15.
王晓平 《寻根》2009,(1):60-65
敦煌民间建筑风俗中,在上梁之前,有唱上梁文的风俗仪式;文人写的上梁文,则从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后唐李琪,宋及以后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陈师道、程俱、孙觌、朱熹、刘克庄、文天祥、元好问、张养浩、虞集、苏伯衡、吴宽、释澹归等人,都留下过上梁文。后世这些文人上梁文远绍敦煌上梁文文体,有些则多少注入个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武汉博物馆藏"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经著名古文字学家罗福颐先生研究确定,其铭文为失传已久的《鲁诗》,内容为《卫风·硕人》部分篇章。罗说一出,诸学者从多个角度并结合出土文献资料加以研究,赞者有之,否者亦有之。随着近年来学界对于铜镜,尤其是三国吴镜研究的深入,"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铭文是《鲁诗》一说,越来越受到质疑。同时,通过对汉末三国时期的"诗经"学学术背景的考察,亦可说明武汉博物馆藏"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镜铭并非失传的《鲁诗》。  相似文献   

17.
苏轼以其高瞻远瞩的洞察和高屋见瓴的智慧,开创文人画美学思想,推动着中国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进程,引领自宋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流方向。他的山水画美学思想,对开拓当代中国山水画新境界,具有启示性意义。笔者试图对苏轼绘画美学思想进行再挖掘和重新认识,与巴蜀同仁共享苏轼美学思想的成果,以期为当代巴蜀山水画风的建构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Kipling,1865—1936)逝世50周年纪念。安德鲁·拉瑟福德搜集了《吉卜林诗集》(审定版)中没有编入的诗歌300首,汇编成《吉卜林早期诗选》一书。书中有不少诗篇是首次问世。本文便是《诗选》编者所写的有关青年吉卜林的事迹。  相似文献   

20.
曲彦斌 《寻根》2013,(2):58-64
《义山杂纂》又常常简称《杂纂》,两者既是一回事儿又不是一回事儿。《义山杂纂》专指由唐代诗人李商隐分类辑录歇后语等俗语的专书。《杂纂》可作为其简称,但更主要是指发端于《义山杂纂》并包括其在内的历代续仿之作,例如唐代的《敦煌写本杂钞》(佚名),宋代的《杂纂续》(王君玉)、《杂纂二续》(苏轼),明代的《杂纂三续》(黄允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