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德育实践中的德育话语存在着失当现象,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理想化与政治化、德育过程的简单化与扭曲化、德育内容的滞后性及与生活的疏离、德育方法的单一性与强制性等;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在健全德育目标、完善德育过程、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方法等方面积极进行改进,有助于改变德育话语失当的现状,实现德育话语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只有将权力理论话语形式转变为对话-讨论话语形式,才能在新形势下发挥德育的统帅地位。本就德育话语模式的转型,结合教学实际,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德育教学话语体系对于话语描述的忽视消解了教师的话语力量,使其陷于悖论性的话语困境。现代生命哲学重心在于促使德育话语在批判性、反思性和引导性方面转变,通过哲学属性话语范畴的描述性挖掘,不断完善德育教学话语逻辑架构意义生成与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是思想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全新场域。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形成了对传统的高校德育话语的冲击。新媒体时代"去中心化"交互淡化高校德育的主流思想意识,文化"多元化"打破了德育话语权力垄断格局,传播的"碎片化"消解了德育话语的时空边界。面对公共理性"缺场"、交往关系虚拟化、技术工具理性异化等因素导致话语缺失的现状,高校应当主动变革:探寻高校德育话语体系构建的内在规律,从话语价值、话语能力、话语表达途径等多角度切入,实现德育话语从"祛魅"到"返魅"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中专德育话语存在普遍的失当低效问题,要扭转这一局面,德育话语应遵循"五性"(适用性、对话性、时效性、修辞性、主体间性)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如何说学生才肯听,如何听学生才愿说"的德育话语策略,使德育话语能体现时代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关注话语修辞语境,变控制、强制为交流对话,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建构有效的大中专德育话语。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德育应该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德育是人的终身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师生间德育话语的互动将有助于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数学课堂上,只有视听觉全方位的德育话语交流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数学教学中德育话语的多模态化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课程内容、师生互动和教辅手段方面构建与课程相关的德育情景.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教师的德育话语方式,包括微传播话语方式、双主体话语方式和生活化话语方式。为了促进新时期教师德育话语创新的有效实现,应采取下述策略:创新场域,重视微传播话语方式,以建立和谐共生话语权格局;创新角色,强调双主体话语方式,以实现充满交互性话语功能;创新形式,选用生活化话语方式,增强人本话语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人们解释世界、传递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自媒体空间的话语生态如一股隐形的力量,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主流价值观,揭示其消解德育有效性的内在机理,对于指导学校德育话语有效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话语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话语与德育关系视角揭示自媒体话语生态对德育有效性的消解机制,主要表现为:自媒体的多元话语阐释侵蚀了道德认知,话语交互原则解构了宏大叙事,话语控制、规约、削弱了德育权威。为实现德育有效话语重构,需要融合多元话语体系以提升道德理论的阐释力,建立平等对话机制以重构道德叙事的亲和力,创设德育共享语境以强化学校德育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学校德育中,德育教师独霸话语权力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德育教师完全操纵课堂的话语权利,还是对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假性赋予,都无一例外地为德育教师强势话语的产生和持久存在提供了温床.德育教师话语的膨胀和学生矢语的现象,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个性的发展,背离了道德教育的初衷,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权威的异化和知识本位的价值追求是德育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消解德育教师话语霸权,教师要还学生话语表达的权力,师生需走向平等交流对话,实现经验共享.  相似文献   

10.
无厘头话语是当前高校校园的一种时尚话语方式,具有无中心、反权威、夸张性和讥讽性的特征。无厘头话语在高校校园流行,大致有技术原因、心理原因与时代文化背景等三种。高校德育工作者亟待辩证认识厘头话语现象以及它对于德育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帮助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无厘头话语是当前高校校园的一种时尚话语方式,具有无中心、反权威、夸张性和讥讽性的特征。无厘头话语在高校校园流行,大致有技术原因、心理原因与时代文化背景等三种。高校德育工作者亟待辩证认识厘头话语现象以及它对于德育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帮助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黄慧 《文教资料》2009,(31):122-123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德育活动的两个基本因素,双方不同的话语系统体现着不同的权力和欲望,它们之间的欲望矛盾影响了德育活动的效果。提高德育效果的一种途径就是加大两个系统之间意向融合的重叠面。  相似文献   

13.
杨怀祥 《教育与职业》2008,(18):166-168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受到青年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这就为高校德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了新的视野,从而为高校德育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文章介绍了博客的兴起和现状,在就博客对高校德育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利用博客的各种优势和特色,克服博客的负面影响,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道德教育话语权出现式微。因此,必须深入剖析高校德育课特别是类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德育课教学缘何遭遇话语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终才能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话语是社会文化尤其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学习必备知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初中德育教科书的话语变迁呈现出从“精英”到“平民”、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人本”、从“规训”到“体验”、从“教本”到“学本”的演进逻辑,始终将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其价值目标,坚持学科逻辑、生活逻辑与成长逻辑的统一。构建未来德育教科书话语体系,需要从价值性、成长性、经典性和生活性入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守正创新精神,尊重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在注重教科书恒久价值的基础上,倡导重视学生个体的体验性,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生命成长,以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效仿自然是儒家德育的特色,孔子的诗教开创了以松比德的传统,它使德育实践与美学理想相融合,使人生修养进入了诗性的审美境界.革命前辈继承了松文化的传统,赋予松文化以革命意义,今天的德育更应该继承以松比德的诗性道德修养专题,克服理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德育诗化.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在德育过程中,不同的"话语模式"作为"隐喻"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不同的德育范式。德育学有三大基本范式:一是崇尚道德绝对主义的"规范德育论","听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灌输",教会学生"服从";二是崇尚道德相对主义的"理性德育论","说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秉持"价值中立",教会学生"选择";三是崇尚道德"重叠共识"的"交往德育论","对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介入",教会学生"协商"。  相似文献   

18.
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航 《中国德育》2009,(5):14-18
对德育含义的准确理解,是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基本前提。德育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德性教育,直接指向道德人格。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主要标准是:是否为社活动;是否以道德价值为核心;是否指向德性,并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引发积极变化;是否体现有目的、系统的、持续性的努力;是否体现学习者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道德对话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它包括民主、理性、宽容、平等的因子,是生产性的德育活动,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德育方法,它可以促使双方真正地理解,从而谋划了德育价值的本体论视域,奠定了德育具有终级关怀的价值向度。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都向对方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又是对对方的真正的接纳,不仅如此,对话还从根本上克服了由灌输所造成的道德中的动机危机,通过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西方背景下,德育理论先干德育模式产生,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完备的德育理论做指导.但是,中国由于教育经历了"文革"十年的颠覆性破坏,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模式的运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所以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是在交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方面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促进了德育价值的进步,进而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德育模式实施所收到的良好成效进一步端正了德育价值和生成了新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