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语,本来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与结构的定型性,一般不能任意调整或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能随便拆分使用。这是语法界公认的早已有之的定论,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事实并非绝对如此。因为有些成语,如果能从修辞需要出发,在使用中敢于打破旧框框,沿着求异思维的“野路子”标新立异,就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现举例试述如下: ①、语素易位式 “鞠躬尽瘁,砥柱中流。”这是徐向前在《回忆周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片断》一文中对周恩来同志的赞语。其上句的是“平平仄仄”,下句使成语“中流砥柱”的语素产生易位,声调变成了“仄仄平平”,从而协调了音律,读来琅琅上口。再如“万头攒动,碑前啜泣  相似文献   

2.
成语,熟语的一种,语言中现成的简短有力的固定短语。成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意义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意义往往超出字面。第二,结构上是固定的,现成的,不能随便改动。第三,功能上,成语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词。第四,字数上绝大多数成语都是四字格。非四字格的成语很少。运用成语恰当,可以做到言简意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成语呢?根据成语的特点,在使用成语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正>成语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是中华人文素质的维生素。它在空间上适应整个华人世界,在时间上能流传后世。其生命力之旺盛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近年来,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成语越来越受到命题人的青睐,理解和使用成语已经引起家长和考生们的注意,但很多人因为不能了解成语,进而不会运用成语,使得在此类题型中失分。其实只要能充分的积累和理解成语,其辨析使用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有效地理解成语呢?下面就让我们到成语王国游览一番吧!成语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定型化短语。而成语的正确使用又是高考的一大重点。要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必须克服成语使用过程中的八个误区。 1.望文生义成语特点在于其意义不是其各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而在于意义的整体性,因而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比如: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成语是近年来语文高考必不可少的内容。正确使用的前提是能准确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及其在句中的感情色彩。有些成语可一望而知其义,有些成语就不能望文生义,如“万人空巷”不是“人们都集中在家中而使得巷子空了”,而是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  相似文献   

6.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有与其相关的特定的对象;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在句子中不能随意充当句子成分.要正确地使用成语,还需平时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  相似文献   

7.
沈泾渭 《中学理科》2008,(10):49-51
三、本体自喻。 在比喻的修辞格中,“本体”与“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更不能是同一事物。所以,如果句子中的“本体”与“如”字成语中的“喻体”是同一事物。就不能再使用这一“如”字成语,否则,就犯了本体自喻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8.
成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个成语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一般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二是成语的结构及其组成成分都十分稳定。因此,整个结构不能随意变动,各项组成成分也不能用别的东西替换。对有些成语,还须了解其来源,这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下面对本册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逐一作出例释。 [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没有话说。如:“特务们哑口无言了。”(《挺进报》)主谓结构,在句中作谓语、补语,与“张口结舌”“默默无言”“理屈词穷”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提出我国的成语是有其深刺的文化积淀的,在使用中不能一味从俗从众,要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粹必然要重视成语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先秦典籍《老子》中发掘成语源远流长与深刺的文化厚重性,重点阐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内涵及对后代审美的影响,以此提醒国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能一味俗化文化。  相似文献   

10.
罗雁华 《现代语文》2008,(12):109-109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是汉语言的瑰宝。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常见常用成语,既可以了解古代灿烂的文化,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正确使用成语作为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是用来检测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往往不能把握成语的意思,往往望文生义而误用,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成语的特点以及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1.
成语使用题在近年高考中已成为必考题,由于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的相对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和时间空间的习用性等特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往往心存畏惧、或耗精费神而劳而无功。下面就成语使用问题,略谈自己在多年教学中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正确识记成语关键语素的语音和字形。如“既往不咎”不能写成“既往不究”(“咎”读jiù,“究”读jiū),“针砭时弊”不能写作“针贬时弊”(“砭”读biān,“贬”读biǎn),“火中取栗”不能写成“火中取粟”(“栗”读lì,“粟”读sù),“不孚众…  相似文献   

12.
成语 ,是人们长期习惯使用的一些固定词组或短语。它言简意赅 ,音节整齐 ,铿锵有力 ,使语言明快 ,表达简练 ,能协调句式 ,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用得恰当 ,往往使语言熠熠生辉。因此 ,成语教学是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一、抓住特点 ,认识成语。1.成语是相沿已久 ,约定俗成的 ,因而在结构上凝固成型。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成语中的词和词序不能随意替换 ,增删或改变。如“情不自禁”不能说成“神不自禁” ,“胸有成竹”不能删为“胸有竹” ,“当务之急”不能说成“当务之所急”。2.成语的意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切忌…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它的用法。这与它的语境义有密切关系。所谓语境义,就是指词语在上下文中所使用的意义和具有的感情色彩。由于一些成语所含有的"语境义"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常常让人把它们当成不含"语境义"的一般成语对待。这样就容易使运用这类成语的人发生误  相似文献   

14.
成语的语义会随着成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与原语义发生偏差,有些偏差不能视为误用,根据成语语义的发展的理据性和使用频率的支撑可认为是成语的新义。从异解语素、异解结构、异解生成方式角度分析成语的新义,对成语词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宁 《考试周刊》2009,(35):40-41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翻译时,译者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英译时可用的方法和技巧.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以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交际尤其是书面语体中使用较多。成语文化内涵丰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相当的难度。本文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进行探讨,主要从成语的理解和使用两方面入手,通过对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的搜集、整理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切实可行的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结构固定,意义特定的现成话。一般说,使用成语是不能改变其结构,不能改变其作为一个整体所具的特定含义的。但是,也可根据表达的需要,改变它的固有形式,活用创新,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成语变用分两类,一类是形式改变,一类是意义改变。  相似文献   

18.
成语运用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正确使用成语,就是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成语误用情况很多,高考命题设计时常关注以下八种情况。1.望文主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批改中学生作文时,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的成语使用量微乎其微,使用成语的能力普遍偏低。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整段整篇不使用成语;二是偶尔使用几个连小学生也会使用的常用成语;三是成语使用不当,甚至滥用成语;四是成语运用差强人意,行文板滞,生硬,几乎无文采可言。正因为如此,中学生作文中成语迭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语段)也就少得可怜。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广泛运用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的成语,让成语成为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认为,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在为某次高三统考出题时,笔者灵机一动,在“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20.
成语,顾名词义就是成型的语言、现成的语言现象。就是说,成语的语言结构和内涵意义是相对固定的,不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汉语发展到今天,成语的使用已经相当频繁,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越是文化内涵深与文化品位高的文章,成语的使用越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会极大地影响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