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报社推荐我参加国家环保总局地球奖评选,翻着厚厚一大摞剪报册才发现,自己这五六年记者生涯,真正持之以恒关注思考的,还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的,环境报道不是给个别领导贴金,也少有迎来送往,搞不好还会给自己惹上不小的麻烦。但这恰恰是这类报道的价值所在。不关注问题的记者不是称职的记者。不关注社会群体整体利益和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记者不是完整的、有良知的经济记者。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0,(11):27-28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会议报道,提高会议报道质量,是新闻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会议报道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宣传来说,具有观察的全面性,研判的权威性,信息的密集性、聚集的可行性,精英的荟萃性,民意的汇集性,沟通的典型性,决策的导向性。会议是“思想库”、是“信息库”,对这一点,新闻工作者能不能认识到位,能不能把会议的“潜能”开发出来,这是对传播媒体水平高低的一个检验。怎样搞好会议报道?《深圳商报》的做法是实事求是,满腔热情,不该报的会不报,可报可不报的会尽量不报或少报,但是带有全局性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办报尤其是办党报 ,最难处理的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 ,这同时也是新闻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不少报纸的老总经常为如何安排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犯愁 ,遇上一天 ,工作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于集中 ,又都要求及时见报 ,版面有限就只好以座次进行版面编排。记者采写稿件既为会议报道出力不讨好而烦恼 ,但有时却又免不了窃喜 :开会有领导讲话 ,摘其要点就可交差 ,尽管会议报道虽写不出什么好稿 ,可却必发 ,而且还能编排在重要版面 ,重要时段 ,每月完成的任务大多在编辑部名列前茅 ,写会议报道混饭吃总还不错。如此一来 ,时政新闻就成了“领导们…  相似文献   

12.
13.
陈俊利 《声屏世界》2006,(10):23-23
主题宣传是中国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特色之一,是其喉舌功能的主要体现。做好主题报道,也是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主题报道不好做,这是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共同感受。一是主题报道往往主题先行,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程式化、语言呆板。二是主题报道要求记者拥有较高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报道的宏观把握能力。要善于从繁杂的事实中慧眼识珠,遴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对其进行归纳、概括、提炼,这对记者是一个挑战。三是如何让主题报道可感、可信,达到寓理于事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不失为增强主题报道生动性、吸…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17.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重要版面的“重头戏”。然而,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由于报道内容上的单调枯燥、报道方式上的僵滞呆板,一直有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并成为影响媒体传播质量的因素之一。其实,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都在矛盾中生存和发展。会议报道也是如此。在会议报道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新闻的报道模式和受众需求之间已经存在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传播者善于发现其中的矛盾,并一一加以解决,才能写出鲜活  相似文献   

18.
任昱 《新闻采编》2002,(3):37-37
地通过新闻媒介摄取信息时,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看起来听起来呆板,枯燥无味,不爱看不爱听。 造成会议报道不受读者欢迎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会议太多太滥,可报不可报的会议都要争着报道,托门子找关系非报不可。例如许多部门行业的例会,报出去没有新闻价值,不报道又怕得罪人。参会的领导,这方面的原因不是新闻记者可以解决。另一方面是会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