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内开设生命科学课程的综合性大学逐渐整合组建了机能实验室,担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实验室管理与服务是医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内容,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建设高素质稳定的实验队伍,是确保教学和科研质量的关键。本文就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队伍建设、服务于教学实验和科研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前重症医学中医药科研水平远落后于临床专科发展水平,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实验室近6年的成绩和建设经验,提出实验室在科研条件建设方面需形成与研究方向相符的成套设备体系,逐步形成设备技术规范;在软实力建设方面需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协同创新和原始创新力培养,促进临床和科研齐头并进;在外围环境建设方面需符合单位和行业发展需求,"借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泸州医学院"麻醉学实验示范中心"对建立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文结合实验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医学科研管理针对医院范围内的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辅助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实现科学研究任务。本文阐述了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实施的一系列个体化多层次科研管理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有利于加强医学科研项目管理和提高临床医学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5.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效果。通过分析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平台建立和改革管理体制等手段对医学院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新模式进行探讨。建立与实验室建设方案相符合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加强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能,进行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张学斌  王旭  张涛 《考试周刊》2011,(79):202-203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是实验室能否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关键。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优化对高校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作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促进实验室管理优化这一问题,从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仪器设备采购与管理、易耗品的购买与使用、实验室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对于医学科研实验平台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很多医疗机构或医学院校都急需建立公共科研实验平台以满足临床科研与教学科研的需要,公共医学科研实验平台建立建设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实际需要的同时对可利用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针对实验平台的前期准备、场地选择、仪器购置、人员配置到实验室的运行与发展等实际过程,从硬件建设、人员素质建设和实验室运行与发展三方面来探索公共医学科研试验平台建设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科研实验室的工作水平是衡量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实验室建设的情况,建议从管理体制,信息化管理,仪器共享,科研团队建设,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来建设和管理科研实验室。以此全面提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水平,提升科研竞争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9.
神经外科重点学科建设是展现科室及医院临床医疗及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方法。而神经医学图书馆作为神经外科书籍、文献资料的信息中心,担负着为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作用。如何将神经医学图书馆的建设融入神经外科重点学科建设中,建立起适应神经外科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体系是神经医学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该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结合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对实验室条件建设和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安全与环境、实验室开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给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使传统课堂教学面临挑战,并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育健康发展。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管理好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改革,成为当前高校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此问题对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小静 《科教导刊》2019,(11):17-18
ZHAO Xiaojing(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Guizhou 563003)  相似文献   

13.
刘丹 《教育教学论坛》2019,(17):102-104
为为了完善《产品数据管理(PDM)》课程的教学体系,提高《产品数据管理(PDM)》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构建相应考核模式。论文首先分析了课程的特点和原有考核方式的缺点,提出了该课程考核应该考虑多样性、过程性、学生参与性和有效性的要素和原则,并基于以上原则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我们于2018年3月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遵义医学院2016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4个教学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并分为课前短视频、课中互动讨论、课后案例分析三组。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模式组学生考试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同时选择课前短视频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考试成绩与知识点掌握情况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本思想涵盖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重内涵,蕴藏着丰富的育人原理;高校精准资助是秉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价值目标与马克思人本思想存在耦合逻辑关系;提升高校精准资助育人质量,须以马克思人本思想为引领,树立以生为本的资助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资助立场,构建以生为本的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为高校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法,运用分层抽样法根据不同的专业、年级及性别等基本特征选取遵义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000名,简单随机抽取教师60名。结果:教师教学风格在学生性别、年级、专业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大,且认为教师教学风格是重要的;(2)在对待教师教学风格的态度上,男生和女生表现出差异;(3)教师教学风格在不同年级产生不同的影响;(4)不同专业教师教学风格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教师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简单回顾了汉语语法学创建的历史文化背景,即近代中国学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然后梳理了汉语语法学者的世系跟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代际的对应关系,以此为时间框架来观照汉语语法学的变迁:立场从模仿到创新、对象从文言(书面语)到白话(口语、方言)、体系从传统规范语法到现代结构主义描写语法,特别是70年来探索切合汉语结构面貌的分析方法和描写体系的种种尝试。最后呼吁第七代学者脱颖而出,在学习国际上各种先进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自信地开创汉语语法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肖永霞 《科教导刊》2019,(7):104-106
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突破校园、课堂、书本、教师的传统边界,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因网而兴。构建"互联网+大思政"的思路和工作载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开展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思考探究,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文化基础》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操作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本文笔者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结合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特点,探讨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并给出了具体方案与实施成果。  相似文献   

20.
周善菊  杨莹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09-113,139
ZHOU Shanjü;YANG Ying(Department of Admissions and Under-Graduate Guidance,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Guizhou,563000,China;No.3 Middle School of Zhijin County,Zunyi,Guizhou,552100,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