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林芝市39个自动气象站有资料以来观测的大风日数和大风次数数据,分析林芝市年平均大风日数空间分布、年际变化、林芝6个代表站的大风月际变化和大风次数日变化,结果表明林芝市年平均大风日数从林芝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递减,西南部米林县卧龙镇及朗县的年平均大风日数分别达到138天和135天;大风年际变化呈增多趋势,39个站里有25个站的大风最多日数均出现在2017-2018年;6个代表站的大风月际变化冬季风大、夏季风少;林芝大风次数日变化白天出现大风几率比夜间高,下午13时~晚上23时出现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95.6%,凌晨00时~中午12时出现次数最少,仅占3.8%。  相似文献   

2.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太阳紫外辐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83°40'E,39°01'N)2007年1月-12月紫外辐射和总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太阳紫外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①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年总量为305.64MJ(/m2·a)。年平均日总量为0.84MJ/m2,大于黑河、太湖和青藏高原地区。紫外辐射年平均值在总辐射年平均值中所占比例为4.99%,小于太湖和北京,大于黑河地区和五道梁,月平均日总量7月最大;②其日变化,晴天呈现出标准的倒"U"型,即早晚小、中午大,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③紫外辐射受云量、降水和沙尘的影响很大;④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年、季节和日变化,其年变化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夏季大,冬季小。青藏高原地区春夏大,冬季小,北京地区和黑河地区相近,分别是冬季大,夏季小和冬季大,春夏小。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分布特征及指数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钱莉  林纾  杨永龙  兰晓波  闫国华 《资源科学》2010,32(12):2419-2426
利用线性回归和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对近30a年河西走廊东部民勤代表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6166.2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年太阳总辐射值稳定在(6000~6400)MJ/m2的高值区间上,说明全球增暖的气候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总辐射值稳定且有所增大,这为该区域内太阳能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强,次强为春季,最弱的是冬季。太阳总辐射的月际变化呈单峰型,最大月份出现在6月,最小月出现在12月。尝试利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作为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算子普查影响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因子,对一特定地区和特定季节影响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比湿、温度露点差、露点温度等。这些因子不但与表征太阳辐射强弱的温度有关,还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有关。采用最优子集回归精选因子,建立逐日太阳总辐射BP神经网络分月预报模型,并将其预报产品根据不同季节服务对象的不同划分预报等级指数,提出服务对策建议。业务试用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能较好地表征日太阳总辐射的变化,预报拟合率和准确率均达较高水平,业务系统与MICAPS对接,实现全自动化,可制作一周内太阳辐射指数预报,为太阳辐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开展太阳能气象指数预报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0年林芝逐年雷暴初日、终日、持续期和月雷暴日资料,分析了林芝近50年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属于中雷暴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9d,最多可达44d。夏季雷暴最多,冬季很少有雷暴。雷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2.8%,以4月居多。雷暴主要出现在15~19时,占总雷暴次数的72.3%,其中16时出现最为频繁。雷暴平均初日为3月16日,平均终日为10月15日,平均持续期为214d,雷暴年频率为13.2%。20世纪80年代雷暴日数偏少,20世纪70年代最多,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正常。近半个世纪林芝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说明该地年雷暴日数的随机性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林芝无霜期、初(终)霜日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霜期的绝对变率要比初、终霜日的绝对变率大,短于平均值的年份占41.7%;终霜以推迟0~5d的概率最大,平均每4年一遇。近50年林芝初霜日以1.4d/10a的速度推迟,终霜日以-1.6d/10a的气候倾向率提早,无霜期平均每10年延长3.0d。20世纪60年代初霜提早,无霜期缩短;70年代初(终)霜日变化不大,无霜期接近常年值;80年代无霜期短;90年代和21世纪前8年均表现为终霜结束得早、初霜日无变化、无霜期延长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全力推动西藏首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林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完成"十三五"期间的建设目标与任务。经充分协商,近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与林芝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林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全面推进实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用固城试验站观测的紫外UV-B辐射(QUV-B)和总辐射(Q)的资料,对紫外UV-B辐射特征及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外UV-B辐射年变化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波动的单峰型曲线,冬季1月份为全年最低,夏季6月份为全年最高,春末5月份出现低值。各季典型晴天QUV-B和Q的日变化均呈明显单峰型曲线,日出后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大,早晚低,中午高。各季典型晴天紫外UV-B辐射占太阳总辐射比值(ηUV-B)在0.15%~0.30%之间。其日变化在冬季和秋季呈浅"U"字型,早晚略高,而春、夏的日变化较平缓,与青藏高原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从紫外UV-B辐射增强对生物影响进行了评述,目前华北平原北部地区紫外UV-B辐射量小于1.6 W/m2,低于对人和动物安全标准2 W/m2,一般低于造成威胁人和动物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研究收集到的发生在林芝境内111例地质灾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得出了林芝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当日及前期降水密切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除由于地震、雪崩、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极少数地质灾害外,绝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由气象因子——降水诱发的。林芝气象地质灾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主要有4种类型,即暴雨诱发型、多日中到大雨诱发型和东部脆弱型以及冰雪消融型。据此得到的林芝气象地质灾害与前期降水的定量关系,并建立林芝气象地质灾害预报模式,经检验,其预报准确率在60%以上,为地质灾害气象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林芝市6县1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林芝市2014—2018年5年间县域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林芝市县域旅游经济呈现相对差异逐渐扩大,绝对差异逐渐减小趋势,空间格局呈现"环巴宜区"状态,旅游资源禀赋、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区位交通条件及旅游服务设施等因素对各县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均呈正向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县域的情况提出了完善交通网络系统,增建旅游服务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西宁地区近50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霜冻气候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霜冻日当天最低气温的预报方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近50年西宁地区平均初霜冻日以5d/10a逐渐推后,终霜冻日以5d/10a逐渐提前;(2)西宁地区异常初霜冻偏早年和异常早年以及终霜冻偏晚年和异常晚年出现在上世纪70-80年代;(3)西宁地区的初霜冻日、终霜冻日和无霜期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4)霜冻日当天最低气温与前一日14时气温的相关关系最好,建立的预报方程预报准确率为42%-64%。  相似文献   

11.
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9个生态站的2002年紫外辐射、总辐射、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温度等气象因子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紫外辐射与其他气象因子以及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选择出最优的因子和最佳方法建立紫外辐射的计算模型.结合本课题组开发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象/气候要素空间化数据库的1km×1km气候要素栅格图,利用ArcMap/ArcInfo软件实现了紫外辐射的空间化.通过比较,选择出合适的紫外线指数分类方法完成了紫外线指数和紫外线辐射等级的栅格化.在空间化图像的基础上分析了年及各月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0—2016年夏季南昌昌北机场气象台观测资料和MICAPS探空数据,统计分析了常用对流参数和特定高度层与暴雨条件下产生雷暴的关系,并运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标准化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K指数、零度高度层、抬升凝结高度、T(850hpa-500hpa)与雷暴天气发生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并将2017年发生的暴雨日气象要素带入回归方程检验,得到的预报结论较为理想,说明预报方程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林芝市2014年第一高级中学疫情发生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对2014年林芝市第一高级中学结核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4年1月1日~6月30日全地区共报告结核病226例,其中学生54例,发生在一高49例,占林芝市总报告病例21.68%,占学生总病例90.74%,与2013年(12例)相比上升308.33%。结论林芝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结核病发病形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14.
卷丹百合是重要的药材和观赏花卉,具有花大、适应性强的特点。西藏野生卷丹百合从林芝引种到海拔3650米的拉萨后因昼夜温差和紫外辐射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年积温降低,表现出植株变矮、花朵数增加、花色艳丽、耐低温的特点。卷丹百合连续两年在拉萨均可以露地栽培不进行特殊的越冬防护而生长开花正常,既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也能用于鲜切花和家庭盆栽,其在药用和育种上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17~20日林芝出现了入汛后首场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本文从亚欧500hPa环流形式、物理量场、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及单站地面气象要素等几方面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强调指出在充分了解天气形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上述多种产品是做好此次强降水过程预报和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天然植物色素可以作为研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一种颜料(光敏剂)。西藏核桃果皮富含丰富色素,本文利用萃取、色谱分离技术提取了西藏林芝核桃果皮色素。用蒸馏水从500g干核桃果皮中提取获得了21.03g色素,产率达4.21%。用四氯化碳从500g鲜核桃果皮中提取获得了0.35g色素。利用紫外可见光度计对以上两种萃取流程获得的色素进行了吸光度测定。结果显示核桃果皮色素对波长越短的光吸收能力越强。紫外区有最大的吸光度,然后随着波长的增大,吸光度逐渐变小。为今后研制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提供了萃取色素颜料技术。  相似文献   

17.
鲁郑莉 《大众科技》2015,(3):212-214
利用双流县7年(2004~2011)的雷暴资料,选取与雷暴相关性较好的三个因子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并在考虑因子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回归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制作雷暴预报,并用2012~2013年的7、8月雷暴资料进行检验。温度,相对湿度与雷暴日相关性比气压好,对预报贡献大,对雷暴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综合分析平均预报准确率;判别分析法(78.5%)优于线性回归法(30.3%);判别分析法均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选取了平均相对湿度作为预报雷暴日的标准,其预报效果不理想,其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用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两年5个月的国家气象中心(北京)T213L31模式的初始资料和预报资料,对500 hPa高度场的预报技巧——距平相关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了解其变化特征、规律和关联因子的基础上,对预报技巧变化的机制作了一个初步探讨。考虑到大气时空变化的复杂性,针对各个季节分别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报技巧的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报值可以较好地反映预报技巧变化的趋势,将其应用于预报技巧的预报是可行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既是实现西藏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西藏生态旅游的必然要求。笔者利用优势分析方法结合林芝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了林芝市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林芝市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提出如何利用特色产业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最终实现林芝市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南泽当地区2004年的地面辐射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泽当地区地面紫外线辐射强度有很好的日变化特征,而且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与季节也有关,从月、季、年的平均紫外线辐射强度及紫外线辐射强度日极大值分析得出,夏季紫外线辐射强度均大于冬季紫外线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