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当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以适应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文章简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并从树立协同育人观念、构筑协同育人平台、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协同育人环境几个方面,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  相似文献   

2.
曾铄 《辽宁高职学报》2022,(7):13-17+22
新时代,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积极探索构建全员协同、全程贯通、全方位渗透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四导五维”育人体系源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其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出发点,聚焦高职学生“第二课堂”育人成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三全育人”提供了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3.
服务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教育功能,努力形成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深入优化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切实强化保障机制,积极构建多维立体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高校落实培育时代新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作为研究切入点,从党建工作的工作形式、发展要求、方法创新等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推动高校党建...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的内涵及价值,并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建构的整体建构思路,主要从管理制度、协同机制、领导制度三大制度体系入手,具体的构建维度则包括内容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过程一体化、队伍一体化、空间一体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建构有助于形成强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最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根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困境,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至关重要.通过阐述构建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境,从改革育人机制、强化理想信念、汇聚育人力量、融合育人阵地四个方面,对构...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新时代高校在不断的探索中,从课堂教学、学生需求和育人平台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但协同育人在制度建设的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教师的协同认知方面还有困难。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协同育人要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整合教学内容、深化学科融合和增强教师的认知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背景下,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现象、新要求、新情况,高校辅导员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可以在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上构建协同机制、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与载体、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快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凝聚学生情感认同、提升服务奉献精神等方面共同发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探索"一主两辅、三风育人"模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化、第二课堂的德育化,构建课程教育模式;以"教风引领、学风养成、军风塑行",构建管理育人模式。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和青年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人高教面临着改革和转型,其学籍管理也是变革要素之一。从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和管理内容方面分析了成人高教学籍管理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树立终身教育和依法管理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学籍管理人员培训激励机制、优化学籍管理流程、加强学籍数据挖掘等变革措施,以提升学籍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围绕"何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评估标准"、"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方案。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相对局限、研究内容重复性高且实践性低、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首先应拓展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和多学科视野;其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细节;再次,运用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探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路径。最后,重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评价标准和指标研究,完善高等教育治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主要简述了香港七级资历架构及香港职业训练局的作用,并分析了内地高职院校的现状。以计算机网站设计专业为例,进一步探究简述了学生培养的目标,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上,探讨了如何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对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对成人教育中《中药鉴定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立足实践性、实用性、积极性、趣味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优化实训教学,着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中药类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招生数据是所有教育数据的基础来源。针对通用的数据可视化图表难以体现国家开放大学招生数据的分布特征,结合办学机构的区域性和招生时间的时效性,从时间维度和度量指标设计招生数据交互式可视化流程,采用AJAX技术异步加载全国和四川分部近4期招生数据,ECHARTS技术实现了招生数据交互式可视化,最终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决策层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理工科院校专业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如何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符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的道路,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增加学科前沿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介绍,增加创新项目训练,增加具有实践性的考核内容,是该类高校的普遍做法。本文结合学校实际,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为例,依托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将课内教学、网络课堂教学、课外延伸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贫困表现出资源普遍不足和质量普遍不高的特点。学前教育脱贫攻坚需要有全局的视野与眼光,从统领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制定扶贫规划和策略。基于学前教育事业的现实诉求和发展需要,在学前教育脱贫攻坚过程中需采取普惠扶贫战略,通过普惠资金、普惠园所和普惠师资等普惠性资源建设,并以特惠作为普惠战略的必要补充,以便实现学前教育脱贫攻坚的目标,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一书,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史实重建的基础上,通过对清季四川各类师范教育的细致考察和深入分析,完整勾画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揭示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成就,对清季四川整体教育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本土化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均有重大贡献,实为目前学界研究区域师范教育史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被动要求型、盲目攀比型、实用功利型和善于钻营型等问题类型。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的认识视角来看,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和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入党观念和态度;从内生动力和主观条件的认识视角来看,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真实想法;从制度保障和体制机制的认识视角来看,党员发展程序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的重要诱因。加强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对策为:站稳课堂,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历史方面的教育;发挥好载体和平台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培养一支党性修养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科研和教学水平高的党建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20.
李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9,(25):260-261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规律的科学。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为依据,从目前高职数学课堂中的生态环境、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四个方面分析了课堂生态系统生态失衡的原因,并探索高职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