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针与当地情况,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紧跟时代发展需求,进行一系列改革,为培养新时代园艺人才做出贡献。园艺专业面向现代园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技能综合提升,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掌握“蔬菜栽培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园艺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全面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园艺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园艺技术专业必须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园艺技术专业通过对专业课程理论、实训体系、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其他涉农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结合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立足培养博精专人才,进行蔬菜栽培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应依托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创新平台、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构建蔬菜栽培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对“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满足新时期新战略建设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对农田水利学的新要求主要包括统筹规划,推进农田水利发展;与时俱进,走现代化农田水利之路;尊重自然,发展生态水利;人水和谐,传承农田水利文化等四个方面。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强化规划设计,调整课程内容,突出生态理念和融合文化元素,以培养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基于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教学结构与行业相适应,能有效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推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学是横跨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在稳步推进生态振兴过程中扮演着解决环境领域新问题、培养战略性专业人才的重要角色。从实际教学出发,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科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块划分、学生实践能力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环境科学课程、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教改模式与改进方案,以期为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转型期园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以《蔬菜栽培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该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的改革内容,为其他植物生产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山西各县级党校要立足山西省情和党校职责,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鼓励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引进和推广新的教学方式,更多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参与式教学,打破传统思维和技术障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党校独有的担当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学旅行是当下很受欢迎的旅游业态,是乡村振兴需要的产业支撑和文化支撑。永州市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禀赋优异。但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还不够,非遗研学旅行发展不足,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不多。基于RMP理论梳理永州非遗研学旅行发展的现状,对非遗研学旅行产业发展认识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不力、非遗研学旅行产品内容设计和市场推广不足、非遗研学旅行评价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非遗研学旅行社区居民参与和受益不深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乡村产业振兴的高度认识非遗研学旅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保护传承,推进非遗研学发展,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从基层治理角度完善非遗研学旅行评价和保障机制;扩大非遗研学旅行社区居民参与和受益,推进非遗研学富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云 《学周刊C版》2022,(30):154-156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农村发展战略。由于城乡经济、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差距,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各种教育短板,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只有通过乡村振兴,才能有效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为此,文章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突出农村语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突出农村语文课程教学的生本性和育人性。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近年来,陇南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陇南模式"。但是,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盲目性和无规划性、村民的主体性不足、公共服务系统不健全、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我们通过规划乡村发展远景、多渠道培育乡村产业、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举措来突破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有效措施。文章分析了四川省阿坝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同时分析了阿坝州发展全域旅游具有旅游资源丰富、政策扶持、区位等优势,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阿坝州发展全域旅游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增加旅游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协同发展,优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期待本文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阿坝州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入手,讨论了我国乡村景观面临的困境,表现为乡村自然景观退化、人文景观融入不足和农业生产景观破碎萎缩三个方面。针对乡村景观面临问题,提出重塑自然景观、活化人文景观、丰富农业景观三个方面策略。随后以求是村为案例,分析村庄现状,并进行总体规划和针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农业景观三个方面的节点设计,总结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为今后的乡村景观营造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老年教育是体现有教无类、教育公平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求。本文现就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展开分析论述,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路径,以期提升农村老年人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其个体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水河流域地方院校现阶段存在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育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地方院校美术课程的特色缺乏和文化特质的缺失又会引起专业的低社会认知度以及专业核心竞争力减弱等系列问题。红水河流域地方高校从提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率、提升美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而言,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红水河流域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梳理本土优秀民族文化和当前美术课程及育人模式,通过对民族文化梳理、整合,促进美术类课程教学创新改革;通过高校美术课程与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融通、协同联动,凸显地方高校区位特色优势,有效解决校地衔接不顺、学生本土文化认同低、艺术人才创新培养等难题。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发展,各地情况大不相同。本文以陕南安康部分乡镇为例对乡村文化振兴中社区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乡村振兴下社区教育要强化乡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强化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及强化社区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各地高校积极投身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其中不乏成功的实践案例和推广经验。近些年,阳光学院持续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对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二者关系进行梳理分析,指出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能够对高校专业教学、毕业论文、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思政四个方面产生助力,从而驱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蔬菜栽培学》教学中,应注重对该门学科的整体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灵活机动评价。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城乡融合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的治理也向着高效、科学迈进,朝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选取广东珠海市的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到村干群沟通渠道不畅、普法教育宣传不到位、村民自治缺乏高素质人才、信息化建设不够等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大国三农”思政教育,培育具有“三农”情怀的“一懂两爱”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是新时代农林高校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某农林高校在读研究生为例,调研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农林高校研究生面对的就业形势提出解决对策,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研究生就业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推动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