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民居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物化形象,各地域文化所映射的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也有所不同。根据所划分的7大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从地域文化背景剖析传统民居的建筑美学特征,从中反映出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一般而言,不同地域的物产差异导致地区建材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域气候差异导致地区建筑形式的差异,不同地域日照的差异导致地区建筑布局的差异,不同地域地势的差异导致地区民居建筑的差异,不同地域宏观社会背景的差异导致地区园林建筑风格的差异,不同地域资源差异则导致了地区佛教建筑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性开发,也要重视对其中地域差异性色彩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武淼 《华章》2011,(24)
文章以河南民居建筑的古风貌特色研究为例,分析了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关系,并将传统地域建筑的特征融入到现代居住建筑中来.提出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伯钧 《成人教育》2014,(2):24-27
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特色内容,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因此,从有利于课程优化开发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将社区教育课程中的一般知识性课程,划分到普通课程类。提出了特色课程由基层自主开发,普通课程由国家统筹开发的优化策略。以期克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弊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并以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搜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库等促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的文明道德、提高文化素养、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要素。社区教育的价值在于提升包含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社区教育承载着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携手大众传媒、对接网络平台、联合政府部门、契合民俗活动等策略将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唤醒社区居民文化自觉,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有着生命的联系,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传承其教育目标——民族精神;内容——伦理道德,及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等中的精华部分,借鉴吸收,批判创新,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闽南传统建筑独特的地域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背景,引进了大量的异国风格建筑,使中西舍壁大成的闽南传统建筑具有丰富的异域色彩;而世代相承的对红色色彩的偏爱,闽南传统建筑又被誉为“红砖文化区”。两者相得益彰,千百年来逐渐形成闽南传统建筑的独特的地域色彩,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作为远近闻名的瓷器之国,中国的陶瓷艺术文化可谓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历史巨著,它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在世界陶艺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现代素质教育的指导下,陶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素质能力,让学生在陶艺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传统陶艺文化的精髓,提高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和自豪感。因此,主要讨论陶艺与陶艺文化的基本特征、陶艺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及传统陶艺文化在教育实践中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秦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当前,青年学生的德育创新是确保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必要举措。站在地域文化角度,从德育理念、内容、形式、环境等方面入手,将传统文化精髓贯穿于青年德育创新始终,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以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建筑活动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直接反映,能代表其历史进程、时代沿变、文化积淀等要素。城市建筑活动的建筑形制是公共文化建筑。历史文化是建筑的源,而地域文化建筑是带有该地区典型文化特征的建筑。地域文化建筑又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因此只有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折射城市文明的经典建筑。  相似文献   

11.
论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教育作为整座教育大厦的基石,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充分认识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2.
郑新胜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6):123-126,130
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寻找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对于加强素质教育,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分析家庭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提高家长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家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度、借助新媒体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认知等方面,探讨家庭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荣珍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8):94-96,104
开展对大学生的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与此相比,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接受得更快、更直接、更主动,因为传统文化直接从人的本性教起,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余力学文,这能改变人的观念继而改变不良的校园风气。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引入中国传统典籍《弟子规》和传统戏曲艺术教育,充实大学生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加强发展适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时代活力、持久繁衍的时代需求,也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推进,我国部分高校相继开展了国学教育。但在多元文化、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影响下。国内一些高校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国学文化无异于快餐文化。为此,对于在高校开展国学课程的意义以及如何推进高校国学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心性论思想有助于抵御唯利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蚀;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与崇高的道德追求有助于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可以有效地遏制学生中日益泛滥的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教育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并通过人才培养、科研与创作、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来现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人文教育之重要源泉,对其应持理性之批判态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促进之,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