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培养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探索适合本硕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志强 《体育世界》2013,(8):106-107
高职院校教育在培养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以培养一批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人才需求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比较重视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了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高职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给社会培养大量综合型、技能型人才,但是以往高职体育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需求,不能实现体育技能和实际教学的结合,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索高职院校阳光体育活动推行模式,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职师资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关系到职院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社会视角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标准及培养方式再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职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高职教育偏实践而忽略人文素质教育。本文从人文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出发,探索研究在高职物理实验教育中如何融入人文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阐述了什么是拓展训练及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拓展训练与学校体育的联系;拓展训练对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影响;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的作用;及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分析认为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符合新世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军队战斗能力优化过程中,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士官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适应不断提高的定向士官培养需求,本文对高职定向培养士官军事体能训练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提高高职院校定性人才培养能力,发展出一套科学、成熟的士官军事体能训练系统,为军队输送更多高素质士官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高职英语课程标准,针对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探讨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思路与途径.旨在促进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形成,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所以在专业的设置方面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问题,所以要非常谨慎。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的形势,分析市场的发展动态,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合理设置专业。本文对于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需要把握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冰雪体育硕士培养对发展区域经济、提升冰雪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哈尔滨体育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高等学府,肩负着创新型冰雪体育硕士培养的重要使命。通过分析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硕士的培养现状,围绕“德”、“贤”、“智”、“能”及社会贡献度提出创新型冰雪体育硕士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上的三大对策和与之相应的修订课程,建立实践基地,完善评价体系,创建学术氛围、引入竞争机制,创设多种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措施,摒弃以往注重理论研究,忽视技能培养,致使人才培养规格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弊端,发挥哈尔滨体育学院创新型体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优势,以期完善和提升地方院校在创新型体育硕士人才培养的全新路径,从而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体育人才需求趋势与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体育人才的服务领域、人才质量、需求数量、人才类型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小康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小康社会体育人才将突破传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对体育人才的素质、学历层次要求更高,复合型人才倍受青睐,体育人才培养将实现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体育教育人才供大于求但仍有一定的需求,社会体育人才,体育经济人才,体育科研人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体育人才的专业门类将调整扩大,出现具有创新特征的"体育知识劳动人才群"和新的专业门类.  相似文献   

13.
就泉州市体育教育人才、社会体育人才、体育管理与经营人才的现状与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现有体育教育人才的质量和补充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是落实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需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精通体育管理与经营的体育人才是泉州市体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成人高等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成人高等体育教育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国内外教育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社会的、经济的、科技的、体制的、教育质量与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创建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大批的体育专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30年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的确立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改革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内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成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苏州市经济的稳步提升,加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多地从物质向精神方向转变,人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在这一需求的驱动下,苏州市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十的体育社会组织高速发展的城市。在苏州市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的背后,体育社会组织的质量、地位以及群众认可度等涉及组织公信力评价的指标是否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值得探讨。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总结了当前苏州市体育社会组织公信力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苏州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制约公信力提升的现实困境,得出苏州市体育社会组织在公信力建设中存在内部建设意识淡薄、专业人才和会员数量发展失衡、承接项目服务意识缺失、接受监管与评估中表现消极等现实问题。提出:完善组织内部建设与职能定位,优化专业人才供给与组织会员扩充,提升服务意识与理念,强调监管流程、重视等级评估,力求政府、组织、公民三者互信关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产业飞速发展对体育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体育产业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为体育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科研、生产等不同的社会资源在体育产业内的协同与融合。基于该视角,本研究首先对体育产业领域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沿革与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厘清国内产学研合作培养体育产业创新人才过程中的错误认识与面临的现实问题,最后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产业发展和专业特点的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跨世纪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经济的发展,人们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受到较大冲击,只有加快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更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体育院校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基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结构与社会需求失衡;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不足,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种类不全,缺乏特色;体育人才培养观念落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市场为本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观念,整合教育资源,更新教育内容,扩大人才培养种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习型社会的倡导,"以人为本"课改的呼吁等诸多的变化,都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评价的定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体育教学的目标及评价要与人本化、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融合起来,其基本思路是:1)符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符合课程改革的思想,"人本化"的定位;3)与多元素、复合型体育文化的融合;4)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健康第一的体现;5)学科交叉文化的渗透,一专多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