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理科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定量的方法对其交际策略的使用进行调查.研究从少数民族理科生对交际策略及其各分策略使用的现状展开分析,旨在为汉语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合作策略在交际策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问卷的形式并辅助以个案的调查对初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在汉语口语中非合作策略的使用进行调查,分析其运用情况,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在口语教学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华地区百余名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群体和个体两个视角。分析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口头交际策略的表现形式、心理原因等,探究汉语水平、母语背景、认知风格等因素对留学生选择交际策略的影响、作用,为教学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覃俏丽 《现代语文》2009,(8):124-126
学习者学习和运用商务汉语的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商务汉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文化因素,如词语的意义和色彩,言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和表达方式,以及民族心理、性格影响下的商业心理和商业价值观等等.本文从对商务汉语教学目的、学习需求的分析出发,着力探讨了商务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因素、语用规则及其教学.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异质文化,使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商务汉语词汇的文化因素及语用规则,跨越文化障碍,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石河子市师范学校的105名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课堂内交际意愿量表和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调查了这些学生的汉语交际意愿和汉语焦虑。调查发现: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初中生的汉语交际意愿较高,汉语焦虑处于中等水平;一些个体因素(如:性别、民族和年级)在汉语交际意愿、汉语焦虑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初中生的汉语交际意愿与汉语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交际恐惧对汉语交际意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学习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本研究使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调查塞尔维亚大学生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下使用何种汉语学习策略。在定量研究中,我们使用SPSS获得以下结果:针对贝尔格莱德大学汉语专业学生而言,平均得分较高的策略是社交、情感和认知,分别是4.09、4.00和3.97分,说明样本较为频繁地使用这三种策略。通过定性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塞尔维亚大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以及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时使用的具体策略。另外,我们还将塞尔维亚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与其他欧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希望本研究有助于汉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汉语学习的文化干扰因素及排除文化干扰因素的策略,阐明了如何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尽快、有效地转变成交际能力,不断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甘南藏区牧村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了藏区牧村小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外活动实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汉语交际环境来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汉语素养和汉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三个类别对在华学习汉语的非学历教育中亚留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展开调查研究,探析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表明,在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选择上,中亚留学生能够综合使用社会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获知留学生的词汇策略使用情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策略教学.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对第二语言习得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日本学生汉语交际意愿模型,然后根据对142名在华日本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使用AMOS4.0对该模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较强的汉语交际意愿是促进留学生使用汉语交际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动机、交际焦虑和跨文化的适应性对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意愿均有直接影响;此外,跨文化适应性对学习动机、交际焦虑也有影响,并直接作用于留学生使用汉语的频率,因此也是汉语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调查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听力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元认知策略与听力成绩的相关关系.分别讨论了高分组与低分组、文科与理科学生在听力元认知策略使用上的差别,采用调查问卷,听力测试及访谈等方式。对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学院2006级244名预科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了有效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上海交通大学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课堂交际意愿的调查入手,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辅以课堂记录和个别采访,试探讨已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高级汉语学习者在口语课堂上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意愿与其学习动机类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强弱及其内在的动机因素,进而为提高学习者的交际意愿提供一定的启示。调查发现,有老师参与的课堂交际活动,学生的汉语交际意愿最强。上海交通大学高级汉语班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多以工具型动机为主,任务型动机的汉语学习者和融合型动机的汉语学习者交际意愿都强于工具型动机学习者。  相似文献   

13.
学习策略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习者心理过程的深入探索。学习策略的选择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本文调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泰在昆汉语学习者,研究两国学生口语学习策略使用基本情况,深入探讨他们在汉语口语学习策略使用过程中的共性及差异。研究发现,补偿策略是留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汉语口语学习策略,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美国留学生与泰国留学生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汉语委婉语的语用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委婉语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的使用与它所赖以生存的汉文化密切相连.从汉语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一些例子,观察并探讨说话人在使用委婉语时受言语交际中的目的--意图原则驱使而采用的一些语用策略,它们分别是:假信息策略、适当冗余信息策略、模糊策略、自谦尊人策略、把对方当成第三者策略和得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短期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短期汉语教学需要一种时间短、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教学模式。交际任务教学模式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交际任务为核心,采用任务式教学法,非常适合短期留学生汉语教学。对于交际任务模式在短期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进行分级,而且级别要划分得细一些,各级完成相应的交际任务项目。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时间来选择和调整交际任务项目,进行组合式教学。另外文章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初中级的课程设置也做了相应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初探王琴霄对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母语不同,学生是为了掌握汉语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以达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而学的,因而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汉语教学的中心目标。吕必松先生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调查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听力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情感策略与听力成绩的相关关系,讨论了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听力社会/情感策略使用上的差别。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了有效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口语即口头上使用的交际语言,与书面语相比,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根基。口语是重要交际工具,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民族学生汉语会话能力的高低是体现他们掌握汉语语言程度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 现在大学汉语教材中的口语练习形式很杂,有的是围绕日常交际用的,有的是围绕课文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口语训练材料是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统一使用教材。总之,其目的无非是想着力培养民族学生用汉语言进行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的客观实际,以中介语和交际中介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探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特点。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西南少数民族的汉语交际中介语,力图分析其在使用范围、习得方式、变化速度、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特点,并从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交际中介语与教学中介语互动的新思路,以求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指导策略,改进现行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委婉拒绝是指言语施为者在表达拒绝意愿时采用一系列语用策略避免或减弱言语受众消极的情感体验。汉语中委婉拒绝可以采用找借口、推诿、拖延、转移话题等语用策略;它需要遵循言语交际的一般约定,还需特别注意拒绝要符合交际双方的社会权力、社会距离、感情亲密度,还要考虑拒绝行为的难易程度。汉语中的委婉拒绝对汉语教学及汉语教材编写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