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人),后人称其为"老子".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著<道德经>五千言.  相似文献   

4.
从《道德经》看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源头之一,自然主义是<道德经>的基本思想,老子根据对人、社会、宇宙的自然本质的认识,提出管理者应该尊重事物的自然本质.  相似文献   

5.
善,伦理学最根本的问题,是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为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而追求真理的进程中,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德为善政,政在养民",这是<尚书>里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里的话,都是讲"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就是说,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能润泽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竞高下,争长短,它总是安身立命在众人所不愿去的低洼地,这种品格才最接近于道.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来讲道家文化的兴起。首先我们要知道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如果不了解他,无从谈这个话题。在1910年的时候,有一位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老子》,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这样说:“也许在老子的时代并没有人能够理解老子,而在我今天写书的时代也还没有真正认识老子,老子属于未来,将来会有人理解他的思想。”今天离他这本书已经将近一百年了,现在能不能说我们已经懂得老子、理解老子?我觉得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当代道家文化的兴起,就是试图从新的时代去认识和理解老子。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8.
谭宝刚 《兰台世界》2009,(11):59-60
《汉志》到《隋志》所录道家文献的变化表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是黄老学衰落,大量道家典籍失传;另一方面,老庄学兴盛,注解《老子》、《庄子》的作品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汉班固的<汉书>,开我国断代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刘宋范晔踵之作<后汉书>,人们合称之为前后两<汉书>,二书与前之<史记>,后之<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均属我国正史之源头.  相似文献   

10.
<素书>的作者并非一人,是汉至宋间文人陆续完善而成.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  相似文献   

11.
程迥在靖康之乱(1127年)徒余姚前,年不足十五.<宋史>本传所载之"寓居鄱阳之萧寺",韩淲所称程迥之"归老鄱阳",其实是依"女家"终老.程迥<春秋传>与<春秋显微例目>二书自明以后亡佚不传.宋元人曾征引程迥<春秋>佚说,今并加辑考,凡得三十五条,其中尤以吴澄<春秋纂言>所引为多,制成<程迥<春秋>佚说简目表>.程迥多"与前辈名公交游".程迥<春秋>学有其师承渊源,其学博采三传及诸家注说,而多断以己意,善辨析书法义例,精于考据,思虑缜密,往往于事件发生年月之差互中侦获真相,富有洞察力,见事敏锐明通.  相似文献   

12.
藏园校书所用敦煌遗书、吐鲁番文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国家图书馆所存藏园校书跋识,以其中利用敦煌遗书、吐鲁番文书校勘之<三国志>、<南华真经>、<刘子新论>为例,昭示藏园主人校书之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其跋语,不仅增进文本校勘理解,也对出土文献流通走向提供信息,亟当重视.  相似文献   

13.
唐以前之子部名家类著作,有两次高峰:一为先秦公孙龙子辨坚白同异,见<汉书·艺文志>;一乃魏晋时期识鉴人伦之作,见<隋书·经籍志>.汉魏之际,学术大变迁,以致二者虽均为名家,却大不相同.此前的研究重先秦而轻魏晋,为数不多的魏晋名家研究又都集中于<人物志>,忽略了魏晋诸名家类著作作为一个整体的共性.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隋书·经籍志>所载魏晋子部名家类著作之书名、作者、亡佚、辑佚情况,并通过比较今存之<人物志>与辑佚所得之<士纬>,找出魏晋名家在观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提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滨同志,就很容易让人想由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中那个快人快语、待人热情、办事干脆利落的街道主任.李滨早年投身革命,在她这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先后出演<龙须沟>、<茶馆>、<关汉卿>、<青春之歌>、<骆驼祥子>等多部精品话剧.1981年参与话剧<北方>编剧并获得全国编剧奖,离休后步入影视界,出演了<甲方乙方>、<卡拉是条狗>、<西洋镜>、<我的父亲母亲>、<编辑部的故事>、<心理诊所>等多部电影、电视剧,李滨通过她那朴实细腻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为人熟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敬重.  相似文献   

15.
说新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闻播音方式.说新闻的方式能够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做出快捷、准确的报道,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香港凤凰卫视推出陈鲁豫主持的<凤凰早班车>,首开中国说新闻之风.随后,各种"说新闻"的栏目国内各大电视台相继出现,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中央2台的<第一时间>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80后"的悲观情绪及其出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后"并不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群,而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写作群体.他们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代表作<三重门>)、许佳(代表作<我爱阳光>)、郭敬明(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张悦然(代表作<樱桃之远>),等等.  相似文献   

17.
秦汉至明清,朝野"封建"评议此起彼伏,成为古代政论的重要一支.与此相并行,史家也记载封建故实,如<礼记·王制>多述封建之制;再如东汉班固(32-92年)撰<白虎通义>,涉及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方面,"封建"是其考订的重要内容,所列"天子为爵称"、"制爵五等三等之异"、"天子诸侯爵称之异"、"封诸侯"、"封诸侯制土之等"、"封诸侯亲贤之义"、"夏封诸侯"、"建国"等目,皆关涉封建制度①;又如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设<封建部>五部,博引此前类书及<周礼>、<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古籍,列"(叙)封建"、"爵"、"异姓王封"、"公封"、"侯封"、"伯封"、"子封"、"男封"、"同姓封"、"外戚封"、"以公相封"、"功臣封"、"德行封"、"讨乱定策封"、"奉使封"、"尊贤继绝封"、"死王事子孙封"、"异域降封"、"杂恩泽封"、"杂名号封"、"宦者封"、"逊让"、"诛贬"等专目,陈述"封建"界说及历代各种"封建"状态②.而关于封建最为系统、翔实的记述,则见于典章制度的渊薮--<文献通考>及其几种续编的<封建考>.  相似文献   

18.
身为明代遗民,张隽感叹故国社稷丘墟之际,访酉阳之佚典,作群经之鼓吹;"述一书之梗概,记流传之近远",作<古今经传序略>.庄氏私修明史,聘请张隽为明代理学家作传,明史案发,坐死.张隽与<古今经传序略>皆无人表彰,几至湮没无闻.朱彝尊曾藏有<古今经传序略>,只是秘玩而已,而<古今经传序略>经部序文几乎被<经义考>全部采用.因此,有学者认为"盖<经义考>之嚆矢也".  相似文献   

19.
听说张瑞芳与我父亲住同一个医院,我马上找到写<张瑞芳传>的姜金城先生,请他带我去拜访张瑞芳老师. 我小时候看过不少由张瑞芳主演的电影,如<凤凰之歌>、<李双双>、<万紫千红总是春>、<母亲>、<南征北战>等.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不含目一篇在内,刘向校定<墨子>后所上叙目在六朝至隋代之时曾单独成一卷.从版本流传、史志目录所载及唐宋类书所引<墨子>佚文来看,目一篇与<墨子>十八篇之亡当在唐代.十八篇中,篇名可考者有十四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