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要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各种各样的运动,都是肌肉收缩引起的,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肌肉收缩拉引骨绕关节运动。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直接关系关节运动幅度。绝大部分基本练习或训练,都是在发展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包括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对于一个教练员或体育教师,每提出一个基本练习动作,都应有明确的目的:该动作训练哪些肌肉?是发展其力量?还是发展其柔韧性?针对训练目的,考虑训练动作的结构,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将失去训练意义,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2.
肌肉力量是人体进行各项运动的基础,因为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的体积、初长度、肌肉类型、收缩方式、收缩速度、神经控制等多种因素有关。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刺激肌肉增加其力量或改变其特性,达到提高运动索质的目的。身体各项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力量素质是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运动索质的基础,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肌肉力量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提高动作的平衡能力,使神经肌肉系统、骨骼、关节和韧带能够承受大负荷、高强度的运动和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和防止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3.
单大卯 《体育科研》2003,24(4):16-20
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长度、肌长度变化速率、肌力臂等肌肉功能参数以及肌肉功能的动态变化,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训练学等学科领域中十分关注的课题,它们对于深入探讨人体运动规律、肌肉的神经控制与工作特性以及制定肌肉专项力量训练方案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将以人体下肢肌肉附着点(肌肉起止点、代起止点)、关节转动中心在相应环节基准坐标系中的坐标为基础,建立适合于活体应用的下肢肌肉功能模型.该模型不但能详尽地定量评定下肢于不同状态下肌肉所具有的潜在功能,而且也能获得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下肢肌肉功能参数的动态变化状况.同时,本研究通过步态分析的实例,初步检验了模型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借助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人体的链结构、运动链及其弱链进行讨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不同功能作用的链结构,诸如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能量链等,是运动链依存的物质基础,运动链与运动弱链研究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创新。随着竞技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能力挖潜日趋极限化,认识、发现及消除运动弱链应当是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领域重点关注的新课题,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益、疲劳恢复及运动性损伤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们总是根据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不断地调整着身体姿势和自身的空间位置。在人体解剖学上把直接完成这一体能的器官系统称为运动器官系统,它包括骨,关节和肌肉。它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牵引骨骼绕关节转动(图一)。在这个基础上就形成了人体的各种运动姿态。运动器官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它不仅有运动的机能,同时是人体的支架和人体外形的结构基础。它还有保  相似文献   

6.
柔韧素质是指各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及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主要取决于关节的灵活性、韧带和肌肉的弹性以及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能力。良好的柔韧素质不仅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还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从人体发育的规律来看,少年时期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柔韧训练,可为发展其他运动素质和提高成绩打下基础。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各项目的特点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以下根据教学训练体会,提供一些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仅供教学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代谢规律是现代训练中设计训练方法和选择训练手段的重要理论依据,从生理生化角度来看,运动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产生或释放能量的能力,以及全身肌肉协调配合的能力。因此,从理论上阐明它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无疑对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促进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肌肉收缩时能量的来源和供能过程人体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肌肉收缩。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供能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是三磷酸腺苷  相似文献   

8.
一、核心区及核心稳定性 韩春远等在《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一文中,根据核心区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与身体重心的位置关系,认为,核心是"腰椎—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其形式类似于一个圆柱形的"汽缸",具体指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的中间区域,并包括附着在它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骼系统,同时也受呼吸调节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是连结上下肢的纽带,是肢体运动的重要"发力源",它的稳定影响着身体运动的整体性.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核心区的关节集群有效产生、传递能量和保持身体姿势与中心的能力,是在神经、肌肉、骨骼和呼吸四大子系统的协同作用下,控制脊柱和骨盆的稳定姿态,是人体核心区(部位)保持中立位的稳定状态.它为运动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在运动链上的传递创造条件,将不同关节肌肉的收缩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使整体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脚背正面踢球是足球踢球技术中力量最大的一种。因为脚背正面踢球的技术动作与人体肌肉及关节的基本运动方式相一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肌肉,特别是腿部肌肉的力量。从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中可知,脚背正面踢球是一种碰撞或称打击行为,决定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于人体的差异或使用欠妥,某些药物可能引起急性运动功能异常或慢性神经改变,导致运动协调障碍,影响训练和竞事运动。协调动作需靠大脑半球、各种感觉通路、小脑系统、前庭平衡、视听结构、关节肌肉等功能的完整以及清晰的意识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柔韧素质及其重要价值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做为人体基本运动素质之一,柔韧素质的好坏,亦即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肌肉韧带伸展幅度的大小,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1.良好发展的柔韧素质是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无论从事哪一个运动项目的训练和竞赛,都必须按规则要求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没有相应的柔韧素质的保证,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特别是对于要求人体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运动项目就更是如此。腰、腿各关节柔韧性差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做不出高质量的“踹燕”,膝关节韧带及腿后群肌肉柔韧性不好的跳水选  相似文献   

12.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活动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软等基本能力,统称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发展是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的综合表现。在体育运动中,通常说的耐力,是指一般耐力素质而言,也就是人体能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包括心血管的耐力) 耐力是各项运动竞技能力的基本因素,是竞赛中决定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关键素质。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不好,在训练或竞赛中就会很快出现疲劳,表现出肌肉活动不协调、反应慢,灵敏性降低,动作速度下降,判断能力差等现象,对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赛跑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短跑训练是以专项力量练习为基础,辅之以专门性练习和途中跑,从而形成合理的短跑技术。专项力量训练被作为改进技术的重要内容,其更加符合现代短跑运动项目的特性和关键技术的要求。 人体在短跑中运动动力主要来源于支撑腿、摆动腿、骨盆转动(送髋)等各个关节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的肌拉力作用于地面,使人体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而身体的其它环节肌肉的快速收缩与动作的到位,则是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人体四肢肌肉多为双关节肌和多关节肌。其中,双关节肌对四肢乃至人体整体的运动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看,双关节肌依赖于独特的形态、结构及起止分布的特点而获得了某些特殊的功能优势,使其在参与生物运动链的多级控制,环节运动的多维约束、形成便利的骨杠杆运动形式、以及增强肢体运动效应等方面都发挥了单关节肌所不能替代的效果。诸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科学》2015,(3):114-120
运用元分析技术以2005-2013年数据为基础对国内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较高的十五类体育期刊发表的实验科学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结果认为:2005年以来,中国体育学实验科学领域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成熟完善和创新发展两个阶段;运动生理学实验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低氧训练、有氧运动、中药补剂、运动干预、力竭运动、运动性疲劳;运动训练学以力量训练、运动监测、高原训练、心理干预训练为主;学校体育学较为成熟的实验成果为运动处方教学、运动健身、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方面;体育心理学主要是借助心理学的方法手段来解决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运动生物力学则借助动力学和运动学相关理论,利用高速摄影和计算机解析系统、光电计时器、加速器、肌电仪和测力台等,测量人体运动过程中关节角度变化的运动学参数。研究进一步认为:借助肌肉活检、电镜观察、微电极生理和超微技术分析来了解人体运动生理学的微观世界,电脑记忆、系统综合处理分析、换能、遥测、多导记录等手段有待于广泛应用到运动生理学研究实践;运用中国传统医学手段促进运动训练恢复,延长运动寿命;加强学校体育运动系统仿真教学法的实验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相结合,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稳定的程式结构;建立人体运动计算机仿真系统和肌肉力学模型,影像测量点识别、采集的自动化,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关节力学测试三维化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将成为未来我国实验科学探索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六大关节之一,它是连接股骨最上端和骨盆的球窝关节。髋关节运动包括六种:屈、伸、内收、外展、旋内和旋外。髋关节是人体最强健的关节,人体能进行的很多种运动,例如走、跑、跳、推等都与髋关节有关。髋关节肌群是速度的最大能量来源,髋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髋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因此,了解运动髋关节的主要作用肌肉对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和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有重要意义。髋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髋前群的髂腰肌、阔筋膜张肌和髋后群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大腿前群的缝匠肌、股直肌和大腿内侧群的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以及大腿后群的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半腱肌。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安排少儿武术身体素质训练武术运动专项特点鲜明,技术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全面,没有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做基础,技术素质就不容易提高。身体素质通常包括柔韧、速度、力量、灵敏及耐力等。1、柔韧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是指人体的关节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伸展能力,关节周转组织的体积,韧带、肌肉、皮肤的伸展和弹性。特别是中枢神经的调节,对抗肌之间协调性的改善,以及对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都决定柔韧素质的发展。柔韧素质分为  相似文献   

18.
介绍 一般讲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是由其能量输出(有氧、无氧供能和氧运输)、神经肌肉功能、(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协调、技术)和心理(动机)、战术等因素决定的。依据运动的性质,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起着主导作用,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基础。运动单位、骨骼和神经肌肉系统(肌纤维类型、肌肉附着物、骨杠杆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19.
对国家体委颁布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创编的动作在人体各部位基本动作,主要关节和主要肌肉的运动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其在全国普及、推广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运动能力及动作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依赖于人的生长发育及对人体机能规律的认识与运用。在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运动能力及动作技能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教学训练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一、小学阶段小学阶段人体发育处于学龄儿童期(6,7~11,12岁),感受器已充分发育,应充分发展视力、听力、前庭器官感受器、肌肉和关节本体感受器的机能,鼓励儿童学习广泛的基本运动技能,范围越广泛越好。基本技能应包括走、跑、跳、投、爬、悬垂、摆荡、旋转、平衡等。此阶段不应发展狭窄的专门技能,而是为以后发展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