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在教学工作中經常考虑两个問題:一个是学生实际,一个是教材实际。譬如我在讲讀《西瓜弟兄》(十年制語文課本第五册第六課)这課书时,首先根据学生課上課下的练习和作业中所发現的問題,分析了学生的知識缺欠:如字詞不巩固,一二年級識的字有些回生,某些同音字、形近字等易錯易混;在造句时常常出錯,句子的概念不够明确;作文重点不突出,不切题,語句囉嗦等。然后认真鈷研教材。我先通讀課文五遍。对于这課书的主要內容以及字、詞、句、篇章結构作了初步分析,又看了教材参考书。明确《西瓜弟兄》这篇課文是通过叙述解放战爭时期种瓜的兄弟俩的不同遭遇,說明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要求: 练习从段与段间的联系来分辨一段话内容的主次,较准确地概括段意;在段的训练过程中理解“异口同声”等词语。 (说明: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侧重于段的训练,即帮助学生搞清楚段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这篇文章为较好地体现这些训练提供了凭借。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既能再现低年级的句子训练,又能指向高年级的篇章训练。)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谈话:“弟兄”指什么?“西瓜弟兄”呢?文章是写和几个人有关的事情?先写了谁?再写谁?(板书:兄——弟。)文章一开始就分别写和弟兄二人有关的事行吗?(不行,应对弟兄二人总的做个介绍。)(板书:弟兄——。)(这时黑板上出现了“弟兄——兄——弟”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瓜弟兄》记叙了解放前两弟兄种瓜的不同遭遇。作者组织了三组对比:瓜地位置对比;两支本质不同的军队的对比;西瓜老二前后不同的思想活动的对比。突出表现了中心思想。课文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解放前,我们村有  相似文献   

4.
《麻雀》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课文描写“我”目睹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老麻雀不畏强暴的精神。作者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间是在“我打猎回来”,地点是在林荫路上。接着写事件。“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这几句说明猎狗发现了猎物。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呢?原来在前面的林荫道上有一只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  相似文献   

5.
《陶者》简析及教学建议河北肖赵山一、作者简介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官至屯田都官员外郎。他在仕途上极不得意,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梅尧臣提倡“平淡”,主张诗歌必须写实,要有“兴”、“寄”,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刺”与...  相似文献   

6.
靳然 《黑龙江教育》2000,(11):20-20
《猜一猜》是人教社新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6课,内容是一则关于自然现象的谜语,谜底是“风”。谜语中用“让路、招手、弯腰、点头”来比喻云、小树、禾苗、花儿被风吹动的样子,非常形象、生动。教学本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抓住事物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猜谜语的基本方法。教师要依据这个教学目的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7.
《灯光》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山东菏泽市教研室马建华《灯光》一文安排在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5课,是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  相似文献   

8.
《静夜思》(六年制小语第四册第13课)是一首五绝。这首小诗大概是李白晚年的作品,诗人长久在外奔波,对于养育自己的故乡是很思念的,在一个明月高照的深秋夜晚,诗人又触动了思乡的情怀,于是便写了这首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前两句写明亮的月光。诗人辗转反侧,睡到半夜,一觉醒来,忽然看到明亮的月光穿窗度户,照到床前,因为还没有醒清白,迷迷糊糊,看到床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明亮耀眼,因此又疑惑是地上洒了一层秋霜。“床前”二字,暗写出诗人从酣睡中醒来见到月光的情景。接着用“明”来修饰月色,一来是有意强调光的亮度,给暗色画面增强光点;二来更重要的是为下句的“霜”字作铺垫。第二句“疑”字  相似文献   

9.
《蔬菜》是一篇看图学词学句的课文。本课有5幅图,8个生字,10个新词,一篇短文。5幅图画分别是萝卜、莴笋、白菜、黄花菜、扁豆。 扁豆。短文有两句话,先说什么是蔬菜,再说明人们食用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在句子的下面安排了10个词,两行中上下对应的两个词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5种蔬菜食用的部分:萝卜是根,莴笋是茎,白菜是叶子,黄花菜是花朵,扁豆是果实。  相似文献   

10.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事诗”中的一首。这首诗格调清新,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郅(今陕西渭南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在留下的诗还有2806首。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20年(48岁)的深秋。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州行政长官)。白是先一年由江州司马晋升此职的。这时又接到穆宗的诏令,召回京城任职,异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情感的小诗。对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目前有不同看法。一本小语辅导资料上说:“这首诗写作于长庆元、二年(公元821、822年),作者在长安时。”作者于  相似文献   

11.
《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学生以前学习的是一些具体的数及其运算,现在要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教材从学生热悉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分三个层次进行讲解。第  相似文献   

12.
《题西林壁》(五年制小语七册11课)是苏轼写的一首七绝。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移位汝州团练副使,途经九江,初游庐山。庐山是我国的风景胜地之一,山势巍峨,气象万千,泉瀑飞湍,风光无限。诗人一上庐山就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陶醉,他从山南到山北,从山上到山下,遍游庐山诸峰,历时达十余天。在游罢东林寺后,又由东林寺寺主、宋代名僧常总陪同,信步走过虎溪桥,来到千佛塔蟼的东晋名刹西林寺。寺院长老久仰诗人的盛名,纷纷请他赋诗题词,于是他就挥毫把这首诗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所以诗题叫做《题西  相似文献   

13.
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英语>新教材出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历和体验,简单分析了该教材的实用性在几个方面的体现,同时提出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该教材的不足之处,以及若干教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做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  相似文献   

15.
《“你们想错了”》(五年制小语第五册第24课)这篇课文记叙了方志敏同志在作战中不幸被俘后,痛斥国民党士兵为了发财搜身的事,赞扬了共产党人“革命不是为了发财”的高尚情操。课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点明了方志敏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和怎样被捕的。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两个士兵第一次搜身的情况,“从上身摸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语三册第八课《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记叙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想要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葫芦一个个落掉。课文故事简短,内容也易理解,但寓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学生很难领会的。根据教材的特点、难点和词、句训练的重点,为教好本课,提出如下建议: (一)课前指导观察,保证学生在学文时思维的流畅性。课前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叶子是制造植物果实生长所需养料的重要器官,为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数学第四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小学生已掌握元、角、分的化法、聚法及简单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商品价格的实际例子来讲解小数的初步知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以便学生尽早地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第七册系统学习小数知识作好感性上的准备。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三个部分,一共安排了五个例题和三个练习。教材一开始列举了钢笔、墨水、铅笔的标价,直观地引出了小数。在学生看这些实物标价的基础上,教材中讲述了商品标价一般用“元”作单位,把物品的价钱写成小数。并且说明小圆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即小数的整数部分);小圆点右边第一位第二位分别表示“角”、“分”(即小数的小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的教材简析和教学建议河北高雅贤《大熊猫》记叙了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熊猫逗人喜爱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因为内容浅显易懂,切合儿童生活实际,深受儿童的喜爱,九年义务教材选为阅读课文。《大熊猫》在现行教材和九年义务教材中的教学要求相同,但所处的位置和...  相似文献   

19.
九册第6课《在希望的田野上》是由著名词作家晓光创作的一首歌词 ,其语言生动优美 ,叙述了“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劳动、向往未来的情景 ,说明劳动使人们的生活变了样 ,劳动创造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表达了作者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歌词共三节 ,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三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歌词内容的含义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这首歌词 ,是教学的难点。下面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课前播放歌曲 ,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课堂氛围是指课堂充满着的一种气氛。它应是教和学的情感基础。教…  相似文献   

20.
《八只小猫》是著名女作家菡子的作品。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八只瓷猫那“清新活泼的样子”,并介绍了它们在一次展览会上“打败日本瓷猫”的情形。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同时思考课后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检查阅读效果,略加点拨。文章第一自然段用“清新活泼”概括了八只瓷猫的特点,也暗示了逗人喜爱的原因。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一见面就爱上了这八只小猫?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