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商会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海归”人才仍是不少外企争抢的人才。调查对2005年外企各级管理人员的薪资进行统计,其中“海归”中国内地职员平均薪资增长幅度超过外籍员工及港澳台员工,名列首位。据《北京日报》消息,调查显示,去年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外企中薪资增长达5.18%,名列第一;其次是外资企业在华雇用的外籍员工,薪资比去年增长5.03%;第三位是香港员工。不过,总裁级管理人才,港台人士最受欢迎,薪资增长均超过5%。而内地的“海归”则在担任部门主任、技术主管等职务方面最具竞争优势。虽然“海归”人才的上升势头颇猛,在外企高级管理…  相似文献   

2.
《世界教育信息》2006,(4):27-27
中美商会最新调查表明,“海归”人才仍是不少外企争抢的人才。调查对2005年外企各级管理人员的薪资进行统计,其中“海归”职员平均薪资增长幅度超过外籍员工及港澳台员工,名列首位。据《北京日报》消息,调查显示,2005年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外企中薪资增长达5.18%,名列第一;其次是外资企业在华雇用的外籍员工,薪资比去年增长5.03%;第三位是香港员工。不过,总裁级管理人才中,港台人士最受欢迎,薪资增长均超过5%。而内地的“海归”则在担任部门主任、技术主管等职务方面最具竞争优势。虽然“海归”人才的上升势头迅猛,在外企高级管理人员中,其薪…  相似文献   

3.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3,(33):69-69
日前,《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2012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同比增长46.56%,被称为“史上最大海归潮”。调查还显示,“海归”的含金量在缩,77.5%的海归都表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蓝皮书还指出,海归收回留学成本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14,(5):5-5
【留留学】日前,作为深度研究中国国际人才和海归问题的中国国际化智库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详细披露了中国海归选择回国的原因。调查显示,9成留学生选择归国工作,主因是“恋家”。出国费用不低,使得出国深造成本短期难以“赚回本”,但海归们依旧喊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江苏对于海归创业政策扶植力度较高,成为第二大海归创业的钟情地。  相似文献   

5.
有人预测,未来10年,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这还不包括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诸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匮乏”相对的是“人才泡沫”.一些毛头小伙子进入公司3个月便自以为是老员工.工作6个月就敢说自己资深.但工作中却表现不出与其薪资相匹配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子商务企业应从人才的源头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11,(8):11-1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到中国寻找发展机会.海归收入满意度问题广受关注。中国首份《海归就业力度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海归的薪酬在5000元以内,其中近三成处于“小白领”水平,  相似文献   

7.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13,(12):4-5
海归就业首选京沪 【解放日报】2013年11月初,沪上举行首场针对应届生的大型外企综合招聘会。由于上海外企校招的复苏,将吸引大批海归尝试回国投简历。  相似文献   

8.
《出国与就业》2008,(2):55-57
根据最近慧博研究院发布的一份2007中国海归人才生存调查报告,对目前海归的构成、特点以及企业对海归的认可度等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近半企业对海归满意,而独资企业对七成海归不满意。录用海归的企业认为海归的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务实精神,而这严重制约着海归人才的职业发展。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海归因为在国外留学生活的时间越来越短,导致海外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南昌教育》2004,(10):32-32
海归,你过得还好吗?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昨天,一项名为“海归搜索行动”的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资源,要发挥出这一资源的无穷潜力,不仅需要搭建一个宽广的舞台,还需要做好“保养”,于是“培训”首当其冲地成为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慎重面对的关口。员工们如何看待企业培训?企业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员工的培训效率呢?国内著名人才杂志(职业)联合知名人才网站中国企业人才网,中青在线人才频道共同展开了员工培训满意度调查。  相似文献   

11.
焦江方 《神州学人》2005,(12):13-15
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多,“海归”群体的增大,职场似乎作为一个现实的人才评定规范平台,将“海归”群体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以前的几乎拥有“高职位、高薪酬”的整齐划一的“海归”群体而今却出现了多态化的发展趋势,“海归”的群体结构也显得日趋多样起来,人们对“海归”二字的认识和理解也由此趋于复杂起来,于是便善意地冠以“海归”和欲“海归”者一系列诙谐有趣的昵称:“海带 (海待)”、“海鲜”、“海星”、“海狮”,“海藻(海找)”、“海草”、“海参”、“海派”、“海鸥”、“海泡”、“海根”……  相似文献   

12.
话题     
《留学生》2012,(1):6-6
“海归”与“人才”二词应拆分开来 越来越多“海待”的出现,凸显了“海归”竞争力下降的现实。最近这些年,出国留学的人员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十几万人,出国也越来越容易,有些人甚至抱着“出国镀层金”的想法,选择去一些不是很有竞争力的国家或者二三流的学校,几年下来并没有学到什么真东西。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年中,外企凭借其高工资、内部培训计划、明确的绩效系统和简单的人际关系,曾倍受大学生推崇。但如今。外企与中国大学生的“蜜月期”已悄然结束。随着外资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很多外资企业在本土化的同时。薪资也在本土化,加之一些外企的负面消息不断曝出。比如培训计划名不符实。有晋升的玻璃天花板,加班问题严重等,都使中国学生对外企的工作环境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杨雪  李丽 《神州学人》2014,(4):14-16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比2013年足足多出28万人。 但是,这并不包括徐南。 徐南是一名刚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这位从高中时代起就出国深造的90后男生,如今和国内高校毕业生一起,开始步人求职之旅。 时光倒流20年,海归毕业生回国可能意味着和“高薪”、“外企”、“体面”之类的词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人才市场最新公布了该市忏家企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薪资调查报告》,赵晶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上对有关情况作了报道。这次人才需求及薪资调查报告,与天年秋季的调查仅相差3个月,岗位需求和薪资调查中的数据印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主要变化表现在:从参加人才招聘的企业性质上看,国营和民营企业都增加了进场数量。国营企业从原来占全体招聘企业的9%上升到15%。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国营企业中的“老大”——纺织系统首次进入招聘会现场。它的招聘数额非常大,行业内的70多家企业组团,在交流会上提供了o000多个岗位C同样,正处在茁壮…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逐步实施的桥头堡,对引进国外学术领域顶尖人才或鼓励青年学者出国进修等“国际化”人力资源建设工作日趋重视,现今高校已成为高层次海归人才回国就业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妥善安置好高层次海归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使其长期稳定地留在国内工作,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进程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近十年来回国就职高校的高层次海归人才工作单位流动情况,总结出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流动原因,并提出加强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工作稳定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中华英才网最近一期的薪资调查显示,外语水平为“熟练”者的平均年薪水准达到了78162元,而外语水平为“中等”者的平均薪资水准为51414元;,两者之间的差距拉大到26748元。熟练的外语水平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提升收入的重磅武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每年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消费总额达2500亿元。面对这块诱人的大蛋糕,时下一种新职业悄然诞生——“个性婚礼”策划师。海归女孩刘蕾设计的游艇婚礼、草坪婚礼、假面狂欢婚礼等不仅风靡大上海,被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就连外企老总结婚。都要请她策划帮忙呢!  相似文献   

19.
五月的北京,“科博会”总是个热门的话题。从创立开始,“科博会”就是一个留学人员活跃的展示实力的舞台。今年的“科博会”,无论是举办人才招聘、创业论坛,还是力推创业新锐、创业成果,都浓缩着当今“海归”求职、创业已是艰难百战的现实。而同期由本刊与有关单位联合推出的“留学论坛”活动,仍传递出“海归”们在“去”与“留”之间的艰难抉择。这些,不约而同地汇聚成人们对“留学后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外企员工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过对179名外企员工进行“大五”人格、应对方式及SCL-90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外企员工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神经质的人格特质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低,开放性、外倾性、友善性和严谨性的人格特质和成熟的应对方式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