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学批评呈现出泛文化、娱乐化、大众化的特点。批评主体的迷失;批评功能的弱化;基于文学文本的感悟的缺乏是文学批评的主要缺失。建立起文学批评内在的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构筑一种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双向互动的双赢局面是文学批评的未来构建。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学有范式研究与范式批判的情结。范式批判无禁区,但要求批判者有较高的学养,要有指出对方"理论困难"的能力。正因不具备这些条件,部分图书馆学研究者对学科研究立场范式的批判存在学理问题。认识学科范式批判中存在的学理问题,图书馆学研究者的学术思想会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3.
1935年8月11.日至9月10日上海《晨报》连载的穆时英的长达4万字的理论文章《电影艺术防御战——斥掮着“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招牌者》,针对左翼批评模式的理论谬误,论述了九大问题。穆时英还把左翼批评理论概括为三大模式,并就左翼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在苏联的产生和变化及其传播到中国的变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由《周易》而衍生的“洛书《易》图,河图《易》合图、太极《易》合图、太极八卦图”在传统的易及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古图”的学理内涵,并对其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以及文化思想史的地位予以确立.  相似文献   

5.
纵观许霆的中国新诗研究,其批评想像沿着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局部到整体,在对局部的分析描述中逐步走向对历史的宏观统摄;二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对历史的具体分析上升到新诗特性的普遍规律的探索。这是批评想像由诗性走向学理的有效途径,体现出作品解读与理论梳理相结合、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宏观观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学理基础之上。语文教学的学理包括基础学理与学科学理。基础学理侧重解决立德树人的问题,以及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问题。学科学理侧重解决语文内部诸如学习内容、规律与方法等问题,关注语文素养与学术问题。基础学理与学科学理缺一不可。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运用基础学理与学科学理来观照语文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李建军坚持理性的批判精神,强调文本细读和修辞分析,捍卫批评的学理与人文良知,坚持原则,奉实事求是为文学批评的圭臬抑或第一尺度。他的文学批评实践,体现了他的文学批评理念。在文学批评风气有待改变的环境里,他的文学批评经验,自有值得研究和总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是人民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也是现代人获得成功生活与功能健全社会所需的素养。这是特别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所高度关注之课程改革议题。因为"核心素养"是培育能自我实现与维持社会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民与世界公民之重要基础。因此,特就核心素养的学理基础与教育培养进行论述,探究核心素养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人类学等学理基础;进而探讨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之可能途径:(1)可透过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导正过去重知识、重能力、忽略态度情意之教育偏失;(2)可将核心素养作为更新教育目的之重要来源;(3)可以核心素养为指引进行各教育阶段课程改革;(4)可透过教改课程政策,研订课程纲要,明确界定核心素养的架构内涵;(5)可透过课程纲要研订,规划以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教学、学习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限制、制衡权力而谋取国家利益及安全诉求,均势论者在本质上就将国际行为体关系置于了对抗性的刚性设定之下,体现出均势论者对权力、国家利益及安全问题理解上的狭隘性。在当今一超多强的新国际环境下,均势理论须在权利、国家利益及安全这三大核心因素上做出更切近真理的本质认识努力。  相似文献   

10.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形态,在突破单篇阅读教学局限、疗救阅读教学痼疾、回归阅读教学本真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我们在考察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学理层面展开多维审视.群文阅读教学应该遵循语文课程规约,拓展学生的思维场域,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取向,着力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的勃兴大大扩展了文学批评的空间和覆盖面,为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发展形态。同时,大众传媒的肆虐却又使得具有精英品性、人文素质和启蒙意识的学院批评被边缘化,其生存空间日益逼仄。因而,在大众传媒与学院批评互相对话、监督和激励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多元共存的公共空间,对于重振学院批评,进而引导文学批评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媒体与媒体价值观,认为媒体批评是大众传媒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受制于传媒文化,是传媒文化操纵、策划的结果,因而具有某种价值导向性。媒体批评对传统批评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给文学批评带来了生气和活力。从媒体的价值观及媒体批评的基本特征、自身利弊中可以体现出媒体批评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媒体批评是指由大众传媒主导、策划或参与展开的文学批评.它包括大众传媒刊发的文学报道和文学批评文章、大众传媒参与或主导制造的文学事件和文学活动等多个层面的意指.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文化背景切入文学及文学批评的生态现状,剖析媒体批评兴盛的文化语境,并展望媒体批评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凭借电子媒介优势,新媒体文学批评更加自由、及时、娱乐化,给当下文学批评研究带来新契机。但新媒体技术也导致文学批评过于庸俗,偏离艺术的审美价值,陷入庞杂无序的状态。新媒体文学要树立开放多元的批评观念,使其既不脱离理性思辨,又可达到追求个体化、生命体验式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媒介批评文体是媒介批评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批评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不同的媒介批评文体各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批评家们认识各种批评文体的特点并恰当而自如地选用来构成自己的批评话语方式,以使批评产生良好效能。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文体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新闻报道体、时评杂文体、学术研究体、文学艺术体等四类。  相似文献   

16.
媒体文学批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媒体文学批评还不够成熟,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必须加强对媒体文学批评的建设,使它增强规范意识,并与大众传媒实现良性互动,与其他批评形态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7.
媒体文学批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媒体文学批评还不够成熟,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必须加强对媒体文学批评的建设,使它增强规范意识,并与大众传媒实现良性互动,与其他批评形态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国内2001年出版的两本媒介批评专著关于媒介批评概念与起源的认识与理论总结存在着一些偏差。本文认为媒介批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新闻传播观念或理论,并且参照新闻史的背景来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批评活动。媒介批评的起源从认识论角度可以追溯到新闻媒介的起源,经历了从口头自发批评到文字批评再到自觉的系统理论批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传播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生存方式,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不仅如此,它还逐渐更换了大部分传统的批评发言场,产生了新的文艺批评规范,促成了多元批评格局的出现。在中国社会的现实处境和未来走向中,传播媒介对文艺批评的影响有别于以往,富含新的意义,更为贴近现实期待。传播媒介成为批评自我输出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析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崛起以及其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和清算,文学艺术的批评问题在逐渐受到冷落。整体上说来,分析美学家大多摒弃了文艺批评的普遍性,而将文学艺术的批评归结为个人的趣味好恶,走向了批评的取消主义。然而,取消主义者看不到趣味的二律背反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因而不能真正从理论上取消文学艺术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