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区域内的学校分布格局,使学校的教育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受我国行政文化中"对上负责"价值导向的驱使,以及学界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部分地区缺乏对教育科学原理的了解,部分地区的布局调整工作在撤校和并校环节出现一些偏颇。为确保国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关机构和研究者应正确认清布局调整与学校规模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判断学校规模的浮动区间,并基于当地的现实条件选择合理的布局调整路线。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和发展两个阶段.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因、影响因素、具体方式、主要成效和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方面.目前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或不成熟阶段,存在着重视宏观层面的研究,忽视微观研究;重视经济学、教育学研究,忽视多学科的研究;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论尚不明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效应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但是,在实际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效应,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等问题外,其给学生就学、家庭带来一定的困难,造成了新的学生流失、辍学。要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各地政府必须对其有正确的认识,消除集中办学必然节约经费、提高质量的想法,要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制订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对于必须保留的农村人数较少学校可以采取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导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取向倾向于效益,未能更多地关注公平;地方政府未能恰当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失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主体是地方政府,目标群体主要是村民和学生,二者存在利益冲突,目标群体利益受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在制订过程中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准备、实施和总结等环节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就义务教育阶段来说,2009年全国共有各类学生约1.55亿,其中农村(包括县镇)学校的学生1.27亿,农村学校的学生占全国学生总数的81.7%。因此,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近年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值得我们讨论解决。  相似文献   

6.
王丰  张春兰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2):112-113,116
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历经二十多年,为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以完成学校布局规划为目的的教条化的撤点并校方式,使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生的就学陷入新的困境。在涉及到切身利益时,学生家长与教育管理部门之间关于撤点并校的博弈行为逐渐突出。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平衡,是社会与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农村教育中掀起一场热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点并校为特征的一次教育空间重新划分的运动,其目的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进而推动农村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实施,农村教育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有不断回顾过去,反思过去才能更好得继续前行。因此,要在文化视野下来审视这场农村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中央发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指示十余年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S省两地的实证调查发现,中央有关布局调整政策到地方层面执行时,由于行政官员自身的理解使政策带有地方性色彩,在政策执行中将政策目标简单化理解并量化操作,出现政策执行与政策指向相背离的情况。大量撤并村小和教学点、农村小学布局过于集中及隐性强行撤并的思路和做法,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使农村小学生就近入学的教育机会受到损伤,也改变了一部分农村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应建立一整套民主的教育政策决策和纠错机制,强化国家行为,保护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机会,最大程度地增强政策的理性。  相似文献   

9.
胡荣 《生活教育》2013,(1):16-19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它是在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城市化进程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此次21世纪教育高峰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交了农村教育总报告《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这一政策从启动到“叫停”的整个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其具有合理性的初衷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表现出如下特点:政策酝酿期——以追求效率为目的;政策加速期——效率为主,初涉教育公平;政策转型期——效率与公平并重;政策成熟期——注重人文、伦理关怀。回顾政策的历史变迁,背后其实隐含着"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展望未来,首先要"公平与效率并重",其中"公平"应具备优先权;其次,关注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发展,或将建立学校教育联盟;最后,将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入学人数的缩减,绝大多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为了巩固学校规模,充分利用中学资源,稳定教  相似文献   

12.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有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寄宿制学校工程与校车系统建设要齐头并进,在义务教育阶段,校车应该成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县的教育布局调整始于2010后9月,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尤其效果明显。但是,学校布局调整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和负面现象,值得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决策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农村小学生源逐年减少,西部贫困地区尤甚。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各地进行了大规模布局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久前,我们对布局调整后的农村学校现状作了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地域环境、经济状况、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校布局调整后又遇到很多实质性困难。一、学校服务半径过大,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困难,“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新西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反思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以来,新西兰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在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背景之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大批分散的小规模农村学校被合并或关闭。新西兰南塔拉纳基地区的12所学校缩减为9所,但此结果遭到了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对,这些反对与质疑的理由为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在学校布局调整中较好地兼顾了各方利益,实现了利益与效率的相对统一。从对两所公立学校的布局调整可以看出,该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主要包括拟定草案、修订草案、审查研讨方案、生成决议、决议申诉及司法救济五个程序,这给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有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寄宿制学校工程与校车系统建设要齐头并进,在义务教育阶段,校车应该成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从实求知的视角,当前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存在不均衡和依靠单一因素来作决策的问题。要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真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政府要坚持从实求知,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构建农村树型学校结构,满足农村学生就近入学与享受高水平教学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润勇 《中国德育》2012,(16):41-4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教育部日前公布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