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大学生行使网络公民话语权具有注重自身体验感受、诉求内容千差万别、诉求理性参差不齐、集群性等特点,体现了网络公民话语权对提升大学生网络公民意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因大学生网络公民话语权利意识扭曲、话语责任意识淡薄以及法律意识虚化而导致的网络话语失范,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对网络话语权的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的规制,是促进大学生理性行使网络公民话语权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网络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公民的爱国理性是时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着重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培养公民爱国的自觉与理性;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网民道德责任感与自律意识;开发培养人们爱国理性的教育软件。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处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与构建公民社会已渐成学界探讨焦点。网络公民社会被视作公民社会初级阶段,已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进入中国广大网民的生活。网络公民社会借助网络舆论,在公民维权、督权反腐、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网络公民社会尚不够成熟,相关理念迄今尚未形成共识,借助网络公民社会构建现实公民社会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林可 《中国德育》2015,(15):32-37
探讨德育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需要先了解我们的德育对象——即被称之为"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先分析他们如何通过互联网习得道德品质、政治素养和价值观念等。文章从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的原因、议题、方式及其影响这四个维度展开,以期为研究我国情境中的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群体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各界构建网络公民社会的共同使命。虽然大学生网络公民意识教育势在必行,但却面临诸多困境。只有从政府、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大学生网络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政治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政治主体意识提升为价值诉求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文化提升公民政治主体意识,推动政府建立完善的民主机制;网络文化催生公民自治新平台,推动政府适度“限权”;网络文化搭建通畅的信息交互系统,推动政府建立有效的政策“输入”与“输出”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公民身份和网络行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人们来到一个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虚拟世界,也让人们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网络公民。与现实世界相比,虚拟世界中道德规范的相对混乱和模糊,使得网络公民们产生了一些与现实世界中相偏离的网络行为。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整理以及实验研究,对网络公民的网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找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理论基础,提出在法律规范和教育层面上,管理者如何加强对网络公民们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并提出优秀网络公民的一些行为标准,从而帮助网络公民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网络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网络公民的的话语变迁,给网络公民道德教育带来了现实冲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网络公民道德教育的成效.建构话语分权,掌握网络公民道德教育的话语主导权;关注生活世界,完善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的内容体系;拓展优势话语,提高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的叙述张力,是网络公民道德教育话语建设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国网络公民行动群体MoveOn反战运动中的电子抗争进行研究,考察新媒体对人们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探讨新媒体之于运动群体的价值,以期对当前中国的公民行动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亦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平台,而这就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领地:网络公民教育。该文从网络公民的概念入手,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公民这一群体的特征:对互联网强烈的依赖性、是网络世界的引领者、网络公民身份的缺失;然后,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当前开展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构建了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内容:公民文化教育、网络技能培养,网络道德养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大学生网络公民教育的路径:加强公民知识教育,积极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建好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全方位、协同合作的网络公民教育机制,试图为高校网络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网络社会热点有越演越烈之势,使其逐渐形成一场新的公民运动——网络公民运动。由于网络公民运动的新兴性、复杂性,对它进行内涵、特征、影响分析以及提出有效地引导措施,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缓冲层”、“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生活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特别是虚拟社区这把"双刃剑",给大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解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全面审视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存在问题,探讨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虚拟社区道德培育是一项复杂又系统的工程。虚拟社区存在的自组织性,使其道德控制的实施既区别于现实道德控制,又和现实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构建高职生虚拟社区道德培育体系,既要通过民主对话建立虚拟社区自治伦理道德,也要注意吸纳和借鉴现实道德资源,更离不开高职道德教育的大力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一虽然理论研究者对游戏的定义各持己见,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游戏愉悦”作为游戏的一大特质保留在自己的理论中。游戏无疑是愉悦的,儿童对它的迷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关注游戏愉悦时出现了某些认识偏差,致使儿童的游戏水平难以提高。一是将儿童的游戏愉悦理解为表情上的兴高采烈。为了追求这种快乐、热烈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以逼真、花样繁多的玩具刺激或以外在奖赏为手段,让儿童玩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关系层面 ,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德的培育。公民素质、公共规范和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培育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人民性是人民教师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底色。它包含教师的主体是人民、教师的宗旨为人民、教师的范畴属于人民三重意蕴。促进人民意识生成和实现人民个性化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受西方社会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我国教师的人民性面临旁落危机,表现为现代教师的技术异化了劳动、沿袭消解了创新、工具理性掩盖了人文精神、功利主义驱遣了教育情怀。为此,需从重塑教师主体自由、完善教师情感教育和强化教师信仰等三个方面明确教师人民性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众总是与大众、群众、受众等日常或学术用语混用,但公众有特定的含义,虽然是"众中之众",实际上却"与众不同".公众的重要性即表现在其对人性的意义上,也表现在其对道德是非、对政治生活、对人类未来的价值上.但现代社会对公众存在的条件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破坏,公众之殇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公众之培育,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从重建公众存在的条件入手.在公众培育的时代任务面前,学校教育也可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工程领导力(Engineering Leadership)是当前欧美发达国家为把握技术革新在引领经济发展与工业进步中的契机,针对拔尖工程人才培育所提出的领导力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本文从当前工程领导力的研究现状出发,从定位目标、培训内容和实施方法 3个方面对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领导力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工程领导力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璐 《内蒙古教育》2013,(11):23-23
“虚拟社区”在网上提供了现实社区所能提供的各种交流和服务手段,包括主题论坛、聊天室、网上沙龙等社群活动区。虚拟社区作为网络中种种社会关系最重要、最集中和最具象的展演,不论与现实社区还是与网络的其他派生体相比,它改变了现实社区的经营理念与生活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领域和文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精华的凝聚,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四有”新人,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