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在研究《堂吉诃德》这部文学史巨作时,一直以主人公堂吉诃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桑丘·潘沙却很少提及,一般认为他只是一个逗乐的小侍从、小配角,因而把他当做堂吉诃德的陪衬一笔带过。事实上,尽管桑丘戏份不多,却和堂吉诃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构成了整部小说完整的篇章。因而,桑丘在这部小说中的存在价值不容忽视,尤其他性格上的矛盾性更加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小火炬》2010,(3):22-22
《堂吉诃德》 推荐人:南安市洪濑镇洪新中学初三(3)班 黄志明 推荐理由: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质。 《堂吉词德》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堂吉诃德和桑丘主仆二人展开。主人公本采是西班牙的一个穷乡绅,因读骑士小说入迷而异想天开,改名为堂吉诃德,自命为游侠骑士。他找了个叫桑丘·潘莎的人做侍从。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堂吉诃德荒谬地过完了一生,非常“悲剧”,我不赞同. 我认为堂吉诃德是幸福的.他自在、随心,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主人公,是用来讽刺封建骑士的道具.作者给了他皮包骨的身板、赢弱的“驽驿难求”马、古旧的祖传盔甲,让他带着桑丘用荒唐和愚笨击退西班牙的骑士文学.堂吉诃德没有辜负他.在小说出版后,骑士文学这种迂腐的精神毒草消逝一空.堂吉诃德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相似文献   

4.
塞万提斯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605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河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这并未能改变塞万提斯经济上的窘境。1605年后,塞万提斯着手写小说的第二部。1614年在他即将完成之时,听到有人出版了《堂吉诃德》的续集,十分气愤,因此他在书中揭露了伪作,并结束了堂吉诃德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最著名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其中主人公罗得瑞克的性格,他与妹妹玛德琳的关系,以及他活埋妹妹的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体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罗得瑞克对妹妹的爱是一种病态的自恋行为,他埋葬妹妹也是其畸形人格发展的恶果。  相似文献   

6.
《哈利·波特》是一部当代魔幻儿童文学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性格各异,出身和家庭环境也是不尽相同,其中最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家庭关系,亲情对于他来说都是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但同时也是他最向往得到的感情,本文以这哈利这个人物形象为例来探讨家庭中亲情的缺失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西方小说没有一个概念不曾在塞万提斯的作品里初露端倪"。塞万提斯通过塑造荒诞严肃却又虔诚可爱的堂吉诃德,戏仿并批判当时骑士文学的矫揉造作、生硬枯燥。他笔下的堂吉诃德和仆人桑丘从十七世纪的西班牙走来,变换了语言,超越了国别,跨越了时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风采。由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改编的立体电影《魔侠传之唐吉可德》(以下简称《唐吉可德》)自2010年10月在全国公映以来,以重释经典的手法和国内首部"全3D拍摄"吸引了观众眼球,但又因剧情薄弱,缺乏高潮,3D技术稚嫩引发争议。无论如何,这部电影都是堂吉诃德中国化的又一次创造,它让我们再度审视文学  相似文献   

8.
“性格”与“命运”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正因为此,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也从未终止。毕飞字的两部小说《青衣》、《玉米》中的两位女主人公青衣、玉米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再度思索。  相似文献   

9.
从疯癫本身所折射出的生命意义来分析小说<堂吉诃德>所喻示的审判力量.堂吉诃德的疯癫直接标举着心灵本真的动机,而桑丘·潘沙的疯癫却显示了外在秩序与生命自由的对立以及自我心灵的信仰执著.两者共同显示了疯癫"自由而为"的特性和生命自我原初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人类天才的不朽作品。自《堂吉诃德》问世以来,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形象就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各个时代的读者。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一形象发表了许多见解,由于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这一形象的理解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他们自己思想的烙印,所以人们对这一形象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情形。典型是包含某种确定内涵的模糊集合体,正是艺术形象的这种模糊性.提供给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堂吉诃德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正是堂吉诃德性格的模糊性使人们对这个人物一直存在不同的解释。这里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