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竭力推销资产阶级新闻理论西方国家明白,报刊、广播和电视在年轻的独立国家中是宣传和教育群众的重要工具,因此,它们不遗余力地控制这些国家的新闻界,让它听命于自己。在西方国家,有许多院校和机构研究发展中国家新闻学中所发生的变化。它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大众传播工具在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在这方面,它们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中有斯拉姆的《大众传播工具与国家发展》、索默拉德的《发展中国家的报刊》、巴尔顿的《非洲报刊》、施勒的《传播与文化统治》、卡特茨和韦德尔的《第三世界的广播事业》等等。这些著作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竭力贬低发展中国家大众传播工具的意义,同时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所谓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让新闻有味、有情、有趣,是新闻界对新闻写作的普遍要求,也是两方优秀新闻作品的重要特色。西方新闻界十分注意用可读性强的新闻写作方法吸引读者,一些新闻学者把情趣味儿规定为新闻的写作要素,由此提出了一个特定的新闻写作体裁——“趣味性报道”。 所谓“趣味性报道”,即“那些不适合政治、外交等重大新闻的严格标准的报道”(【美】:《完美的报道》)。西方新闻学者认为,除去政治、外交等重大、严肃性新闻事件,几乎所有新闻都可以并应该写成趣味性报道。“记者可以运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语言形成报道特色,引起读者的好奇、惊讶和疑问”,使感人的真情、细微的描写、风趣的情节、幽默的语句充满报道之中,让新闻从头  相似文献   

4.
话说软新闻     
一、软新闻的内涵 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分作:硬新闻,即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软新闻,即重要性不足。趣味性浓厚的报道:纯新闻,即直截了当的事实报道,不加解释分析,不以文采和材料的有趣取胜的(汤世英等《新闻通讯写作》)。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对软新闻定义为:“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观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类新闻。”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深度报道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它的雏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解释性新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纸面临着广播电视的巨大挑战,在原有的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度报道渐渐不再是报业的专利。在西方新闻界,“ENG的声画同步,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资深记者担任新闻主持人。他们在屏幕上对新闻事态的分析、解释预测,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6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杂志型新闻节目《60分钟》就是一档典型的深度报道类栏目。《60分钟》的成功,掀开了西方电视新闻界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6.
宁玲 《新闻传播》2012,(6):17-18
中国传统的"士"阶层和过渡时期的知识分子之所以不能创立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学理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只是把新闻视为救亡图存或者进行政治宣传的工具,并不能将新闻看做一种独立而神圣的事业来对待。只有待新闻界知识分子真正成型之后,才能凭借他们对新闻学的终极关怀去创立独立的新闻学理论。因而,新闻界知识分子的成形是中国现代新闻学理论得以创建的人文基础。当然,中国新闻学理论的创立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结果,是新闻界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新闻学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70年代以来,广大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新闻领域的垄断和控制日益不满,它们指出,只要世界上大量的国际新闻为一小撮西方通讯社、广播电视网和报纸所收集和传播,自由报道的概念就只能使富翁和有权力的人能够自由地把他们的观点和他们的市场经济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因此,它们认为如果容忍这种新闻领域的旧秩序的存在,那就是容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独立的侵犯。为  相似文献   

8.
一些优秀的西方新闻作品,大都具有生动细腻、实感性强的特点,这主要在于记者注意了对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观察与描写,注意了描写有关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细节。他们勿需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便能使文章写得引人入胜。 重视现场描写,成为西方新闻写作的一条重要规律。美国新闻学教授曼切尔说:“记者的第一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陈述。”他认为,平铺直叙的叙述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状况,表现主人公的言语和行动,会使人身历其境。由此,西方记者在写作中很注意在现场气氛的渲染、细节的选择与描写上下功夫。在作人物的现场描写方面,他们运用了  相似文献   

9.
(一)在西方,古代的新闻信和手抄小报篇幅都较短。近代党报时期,新闻报道少,主要是政治新闻,篇幅冗长。及至工业革命,进入商报时期后,大众化报纸产生,人们要求新闻向短的方向努力。电报发明后,各大通讯社为抢新闻分秒必争,要求新闻更简捷、更明快。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新闻界掀起了揭丑运动。这之后到30年代解释性报道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到了60年代,也是从美国开始,调查性报道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与此同时,美国还出现了“新式新闻”。这种报道重心的转移,是一战后西方新闻事业发展中一个很突出…  相似文献   

10.
1989年4、5月间,我国发生了由学潮、政治动乱到反革命暴乱的重大的政治事件。在这场政治风暴中,我国新闻界少数同志一时迷失了方向。一年以后,当我们冷静地思考已过去的一切,真是思绪万千,但有一点几乎是共同的认识,即我们在新闻教育中,没有抓紧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教育,没有把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作为一门主课,以至让西方新闻思潮和西方的哲学、政治、文化思潮一起趁虚而入。近几年来,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教材建设,师资力量都跟不上去,一些地方的  相似文献   

11.
对世妇会报道的新闻学思考──中国媒体和西方主流媒体的比较研究徐人仲关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要真实,这是全球新闻工作者公认的职业准则,也是新闻受众的要求。西方主流媒体对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报道,有一部分是比较尊重事实的,但是,不真实、不够真实的甚多。...  相似文献   

12.
梅松武 《新闻界》2001,(1):13-15
新闻的真实性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新闻界》 1996年 1期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新闻真实性的进一步思考。一篇是何光同志撰写的《新闻真实论》,另一篇是喻权域同志撰写的《世妇会报道对新闻学的启示》。前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本质真实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实践中无法操作,认为它不能作为检验新闻真实性的标准。后者分析了某些西方传媒对世妇会的报道“本质上不真实”,认为“本质真实的意思是对的”。近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   我是不赞成“本质真实论”的。这不仅因为“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13.
戈公振是新闻事业的卓然实践者和新闻学研究大家。他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出发。坚持以“自由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价值取向,倡导新闻自由,把西方的新闻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当时最高水平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第一个从平民角度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报刊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博览     
我国新闻学发展现状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的现状怎样?总的来说,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正处于从传统理论进入现代学说探讨的「拉锯」阶段,并从「书斋」走向社会,使新闻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已得到了正式承认。第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从为所谓「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正名到向西方新闻学的引进和借鉴。在实践方面,引进了西方盛行的全盘采访、立体写作、中性新闻以及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等形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西方媒体对我国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报道,证明了他们一贯主张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新闻专业主义不是真空中的绝对存在,新闻媒体是一定阶级的产物,都会受制于国家和集团利益,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伦理也将影响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米华 《青年记者》2016,(36):89-90
精确新闻学,是“运用数学语言来报道、分析新闻事件的一种新闻报道”.在西方,精确新闻学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73年菲利普·梅耶的《精确新闻学——一种社会科学报道的理论》出版,标志着精确新闻学的定型.它在中国的发展,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新闻改革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栏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等.  相似文献   

17.
知识林     
多透视新闻学   西方新闻学的一种观点。这个观点认为,新闻报道不应只图猎奇,而支离破碎地描述社会,而应该用透视的方法,形象、立体并完整地反映现实。这个观点旨在更新新闻观念、改革报道手段,吸引更多受众、繁荣新闻市场。它更多地重视新闻事件与民众的关系,而不把眼光仅仅盯住政府官员;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注重受众的需求,并注意新闻报道的覆盖面。报道内容逐步转向与民众生活的公益事业和经济活动。 新闻特许权   特许权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发表与事实有出入的言论可不受诽谤指控或不承担诽谤责任。新闻…  相似文献   

18.
希望新闻学提出的背景 “希望新闻学”最早由《今日美国》的创始人纽哈斯于1983年提出.这个反叛了美国新闻业传统的先行者认为,“玩世不恭者从事的是绝望新闻学,陈旧的绝望新闻学通常使人们读后感到沮丧,或是发疯,或是愤怒.而希望新闻学则是喜忧皆报的一种手段,读者读后会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使他们自己能够决定什么值得他们关注”.①这个观点一经提出便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们将其扣上“快乐新闻学”的帽子,②报刊批评家更是将它翻译成“不报道硬新闻,只写垒球之类的故事”.③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实践和理论摆脱了“革”中“假大空”和“语录新闻学”的最初时期,对陆定一同志在四十年代《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重温,使得该对新闻的描述在八十年代初期重新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相当权威的定义,新闻界在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一点上重新达成了共识。陆可以说是中国新闻界对新闻本体进行理论思维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新闻学将深度报道概括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通过电视手段以视听符号对新闻事实所作的包括背景介绍、调查研究、分析解释、归纳预测的深层次传播,正因如此,理性思辨应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一个显著特征。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是多样化的,报道是立体化的,深度报道因节目时间的充实和深度的拓展,更应如此。光具备电视性,即有了视听形象直观、直接、现场性等特点,不注意传播符号的丰富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