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章可以说是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绪论”,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问题和社会有机体作一概括的论述。以后各章大多是这一章论题的延伸和展开。这一章学好了,就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关于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一节中心是要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历史观的关键。围绕这个中心,可以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述。 (一)阐明历史观与一般世界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弄懂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  相似文献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和基石。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这个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它引申,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所有的原理,都要归到这上面去。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只有从这个根本观点出发,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哲学教科书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持这样的观点:全部社会历史现象可以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二者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年来掀起了一股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热潮。本文认为热潮中出现了三种倾向:否认历史观基本问题,不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认为实践的原则就是主体性原则,否认客体性原则的优先地位:不提社会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对这一原理作片面的解释。作者对这三个具有倾向性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5.
对整个历史唯物主义说来,本章具有绪论的性质,它主要是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不同解决,概括地阐明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分歧,并着重分析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条件及其伟大的意义。在本书第一章《绪论》中,我们已经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说明,为什么这里还要来一个绪论呢?这是由历史观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第一章中有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则,同样适用于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所谓“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比较研究”中的一系列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指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丰富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应该划清二者的原则界限.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以下简称“第三版”)的第十一、十二、十三章,即“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诸章,是全书的最后三章,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后半部分。这三章集中阐述了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和个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讲授好这几章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历史观的理论实质和实践意义,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贯穿历史唯物主义的红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我们以此为据认为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基本范畴:这对范畴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比是属于低层次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指导下,认真考察这一对范畴,特别是生活方式,才能丰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范畴,从而增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哲学教科书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这样论述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全部社会历史现象不外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为了提高哲学课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在教材处理上要抓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把握教材的系统性 (一)把握教材整体上的系统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由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三部分组成;历史唯物主义由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基本矛盾,阶级、国家、社会革命,社会意识诸形式以及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五部分组成。除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和“‘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以下简称“第三版”)的第八、九、十章,即“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属于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其核心是揭示历史的本质及其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三章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斗争的焦点。因此,讲好这三章,对于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1.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含义。其中要特别注意将历史唯物主义同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区别开来。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3.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条件。 4.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 高校文、理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都这样规定:“从意识的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许多高校哲学教材也就照此编写。我认为,主张个人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把个人意识看成是“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的一个外延,这是不确切的。这种看法表明《教学大纲》对于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社会意识”的理解存在着偏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中写道:“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世界观,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割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剔除出去,这是肢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企图.考茨基割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是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同康德哲学调和起来。现代修正主义者拒绝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和观察人类命运,因而在世界观上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庸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表述并不能真正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观,而且具有更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这种看法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新的合理方向,也存在着有待进一步深化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本是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致使这个人们的常识所能理解的问题被搅得混乱不堪。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我们应澄清理论是非,彻底恢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历史观上,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观缺少交往维度,企图通过建立以“交往行动”为核心的理论取代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有丰富的交往内容。廓清两种交往概念的本质差异,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评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不同意《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一文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点属辩证法范畴的看法,首先,针对性地举出如下理由:“历史观点”解决的是历史观的问题,把“历史观点”归入辩证法不能显示它的特点;在有关经典著作中找不出它属辩证法的必要根据。然后,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认为:“历史的观点”的对象是人类史,“历史的观点”是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理论界就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属于历史观的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的问题,再一次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这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结合哲学教学的实际和当前理论探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就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涵义、内容谈一些粗浅看法,中心问题是要说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不是属于社会存在,而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一、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智慧挖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这个观点为我们认识一个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能仅停留在外表,也要深入到包括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