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中国娱乐圈发展蓬勃,随着新晋艺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艺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当今娱乐市场缺乏对单个艺人整体客观评价的问题,本文采用了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各大网络平台的用户数据中提炼出了明星粉丝的兴趣特征,并利用微博平台的评论信息综合分析出了几十个贴切艺人形象的关键词。最终得到了艺人整体形象和其粉丝兴趣特征的关键词,并以图表和词云的形式展现出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较好地反映了真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王溥 《新闻前哨》2011,(3):45-46
在楚天都市报提出主流化转型并全力实践这一理念方针下,体育报道如何贴近读者需求,如何彰显人文情怀,如何在充满胜负悬念的赛事背后呈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何摆脱新闻同质化的难题?在广州亚运会的"新闻大战"中,楚天都市报的采编队伍,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文的视角,审视每一个事件与人物,在"大亚运"的报道背景下,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报道体验。  相似文献   

3.
电影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娱乐元素了,我们会经常看到或者听到大家对某个电影、某个导演、某个演员,甚至某家影院的各种"闲言碎语",而这些言语如果在以前,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踪迹皆无.幸好,大数据来了,于是电影遇上了大数据!当他们遇上后,会发生哪些情节呢? 情节1:在上映前提前预测是否赚钱 利用大数据的分析,针对社交网络上大家对电影、导演、演员等评论和关注程度,也就是以前我们听到的"闲言碎语",通过分析建模后,我们就可以在电影放映前一定时间段内预测它的票房,从而判断这部电影是否赚钱.国内已经有公司开始做这件事情,那就是我们投资的一家叫新影数讯的公司.  相似文献   

4.
张谦 《视听界》2010,(6):64-67
中国本土青春偶像电视剧(以下简称"偶像剧")的大量出现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通常被视为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开山之作。对青春偶像剧比较公认的界定是"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这个定义较为符合青春偶像剧的创作实际,但若考虑到本世纪初大量出现的民国青春偶像剧,那么将"主要场景为现代"修正为"精神主旨为现代"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5.
引言 "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按理说,它们的使用频率应该相同,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通常问一件东西,用"有多大",不说"有多小";在语篇中,"大"的出现频率也高于"小";从语义上分析,"大"有[+具有度量]成分,而"小"有的是[+缺乏度量]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林岫 《兰台内外》2013,(6):79-79
首先,长袖不同于水袖。水袖是演员戏服衣袖前端的白色部分,原是代表古人衬衣的衣袖。在欣赏戏剧时,往往看到演员们常运用以大幅度的形体动作,配合着冲袖、甩袖、翻袖、转袖等功法,借以表达愤怒、忙乱和激动等不同的感情。在戏曲中的许多剧种里,演员水袖功夫如何,往往代表着其表演水平。但是,我们绝不能把戏曲演员精湛的水袖表演称之为"长袖善舞"。"长袖善舞"一词语出《韩非子·五蠹》,原句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意思是说,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  相似文献   

7.
周阳 《新闻世界》2012,(4):98-100
微博深入人们的生活后,公众为进一步实现"言论自由"而欣喜,同时也为"过度"自由引起的传播伦理问题而担忧。微博公众人物作为微博空间中的焦点,是社会道德的引导者,与微博生态环境的建设紧密相关。本文以微博公众人物的行为伦理为研究对象,试图构建微博公众人物传播行为的伦理责任模型。  相似文献   

8.
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后,各界有关"三网融合"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但这些讨论大多脱离了全球视野,也没有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如何立足全球视野研究中国的"三网融合"?如何将"三网融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联系起来?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明星“车祸门”事件看公众人物危机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公众人物危机事件也随之增多,"车祸门"、"涉毒门"、"结婚门"等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以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影响流"、"控制流"为理论基点,对比分析两起"明星车祸门"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来探讨公众人物危机传播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到底要+什么?我认为对于中国的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而言,今天真正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内容生产与内容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2009年10月,"华谊兄弟"影视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制作及艺人经纪服务企业,依靠文化产业"创业板元年"契机,成为国内第一家登陆A股的影视文化传媒企业。  相似文献   

13.
杜筠 《新闻世界》2009,(6):110-111
新闻传播的自由性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常常产生冲突。那么,到底何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新闻传播活动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为什么会存在冲突?这二者之间又该如何调和呢?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颖 《新闻世界》2010,(3):75-76
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强调"形"的"整体"性。本文主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论点,以网易新闻专题为例,解析其如何通过整合达到1+1〉2的效果,并试图借用"变调性"理论探讨其在媒介中广泛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经过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6.
朱尉  郝婷 《新闻世界》2010,(11):232-233
本文在"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对编辑出版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针对性地探究了目前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原因,以期本专业能够在"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敏 《新闻前哨》2010,(7):39-40
商者有道。何为"商道"?一千个企业家有一千种理解。曾被西方奉为管理学经典的《孙子兵法》云,"道、天、地、将、法"五大因素决定成败,其中"道"排在第一位。孙子解释:"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这样的大格局下,长江商报如何创立并彰显独特的"商道"?  相似文献   

19.
秦怡 《新闻世界》2014,(6):231-233
2013年3月彭丽媛作为"主席夫人"随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进行国事访问,对于彭丽媛的首次出访,受众大都是通过报纸或者网络上刊载的照片、报道或视频去了解"主席夫人"的点滴信息,本文尝试从非言语传播的角度,分析彭丽媛公众形象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20.
媒体如何用评论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坚持客观立场,对社会争议较大或复杂的新闻事件,运用质疑手段,并努力引入观点碰撞;其次,鼓励记者承担新闻评论员的角色;第三,将解析式报道纳入评论框架,树立"解析+评论"的特色;第四,评论在表达上要注意贴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