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的雨泽奏报制度断断续续地一直维持进行,并且在程序和格式上有明确的要求。程序上已经出现了层层递报——即由低层政区向高层政区递报,格式上则有两方面的要求:一为奏报降水时间,另为奏报降水多少,基本上具备后世"雨雪分寸"的雏形。但与此同时,宋代雨泽奏报制度中存在诸多弊病致使对宋代雨泽奏报制度的评估不能过高。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雨泽奏报开始于康熙初年,康熙后期基本形成,但作为一项常规事宜则正式确立于乾隆年间。雨泽奏报存在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经常奏报要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套程序。州县等地方上的奏报有旬报和月报之分,且旬报、月报都有不同的格式,基本上都要逐日书写每天的天气情况,如遇雨雪则详写起止时辰和入土分寸;而督抚上报中央则是按月奏报,以奏折、清单、夹片三种形式并举,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或繁或简,对通省雨雪情况进行说明。不规则奏报则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对于清代雨泽奏报制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郭琪 《历史档案》2017,(4):F0002-F0002
腰牌,是清代广泛使用的身份凭证之一,有船户、关隘、仓户等腰牌,其中尤以宫中为多,至溥仪小朝廷时仍有使用。  相似文献   

4.
漕运水手是清代漕粮运输的主力军,多为运河沿岸州县通过地缘、血缘关系招募游民到漕运水手队伍中来。以往学者多着眼于漕运水手不法行为的性质及对社会之危害性的研究。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记载的漕运水手不法案件为基础,以漕运水手本身环境需求为出发点,探究引发此类案件发生的内在因素,指出此类不法行为的发生原因,揭示了漕运水手对经济待遇的需求与国家政策取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历史档案》2017,(3):4-29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是咸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嘉庆以后,咸安宫官学的各项事务已有成规,然而师生多有敷衍,规章日见废弛,教育质量大不如前。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龙圣 《历史档案》2017,(3):108-112
彝族是中国境内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关于何时开始用“彝”称呼彝族这一问题,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用“彝”称呼彝族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王谟所编《汉唐地理书钞》①;第二,用“彝”取代“夷”是解放后所创②。那么,如何认识上述两种观点?本文以清代档案为中心,拟对此问题进行考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殿试是清代科举体系内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读卷官将开展阅卷工作,并将其中优秀的10份试卷列入荐卷内,其名次等待皇帝的最终裁决。在这些殿试试卷判定过程中,读卷官会以圈、尖、点、直、叉等标识符号在试卷上标注以别优劣,并在"弥封官关防印"边上写下他们拟定的名次。由此可见,清代殿试阅卷的标识符号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也是清代科举阅卷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清代科举状元研究中,114名文状元的籍贯、地域分布等问题已基本明晰,但109名武状元的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仍未完全清楚。以往学者对武状元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的研究,多根据清人朱彭寿《旧典备征》中的"武鼎甲考",但该书对清代武状元的记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载14名武状元籍贯;二是对一些武状元籍贯的记载不准确。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武会试录、武登科录和小金榜等档案,对《旧典备征》"武鼎甲考"中缺载和记载不准确的武状元籍贯进行考订,并在此基础上对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问题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9.
18~19世纪的广州有这样一群商人,他们被西方描述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几乎亚洲、欧洲、美洲的所有主要国家或地区都与之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在广州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就是广州十三行。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帝下令让广州成为中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广州十三行从此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唯一主角,在中罔经贸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梳理广州十三行从兴起到衰败的历史入手,研究广州十三行的历史沿革、性质、行商职能、兴衰原因等,在阅读大量档案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和横向研究,对广州十三行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清朝末年,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受先进医学技术以及西方公共卫生观念的影响,统治者及士绅、民众逐步接受近代卫生防疫思想,清政府开始仿效西方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卫生防疫行政管理制度,为后世卫生防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受先进医学技术以及西方公共卫生观念的影响,统治者及士绅、民众逐步接受近代卫生防疫思想,清政府开始仿效西方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卫生防疫行政管理制度,为后世卫生防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冬烘刚 《历史档案》2018,(3):122-126
八旗及各部院衙门轮班值日,是清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每年正月“开印”之后,各衙门按照钦定的次序,每天“一旗一部”轮流当值,还有“带领引见”“站班”等差事。这一制度始于雍正四年(1726年),乾、嘉、道、咸等朝均奉为“定制”。对此,清代制度史论著中有零星提及,但鲜有专文考察,仅宗俊贞在1914年撰有《辛丑以来各衙门值日考》一文。①本文即以此文为蓝本,对清末10年部院衙门值日制度之演变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3.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选拔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正是成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这一时期,也是考核最为严格、成就学生最多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咸安宫官学最受清廷重视的时期。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司道府官员,位于文官体系的中上层。这一群体对上辅佐总督、巡抚,对下为州县官员表率,承上启下,责任重大。司道府的优劣贤否,直接关系地方吏治的清浊。清代重视对司道府官员这一群体的考察,清前中期,对两司道府的考核制度有考满、朝觐考察、大计等;乾隆后期,形成了针对司道府官员的"年终密考",体现了清代官员管理制度的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考核制度下,考察文本的内容亦有所不同。对司道府官员的考核监督,是清廷整顿地方吏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考核,及时升迁黜陟,保持中层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利用档案史料,关注司道府考核制度的变迁和相关考察文本,以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5.
刘源 《中国出版》2018,(9):40-44
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组织机构,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都受到统治者和社会各个阶层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其作为传播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机构设置,具备社会教育、意识形态传播和文化传承等媒介功能特点。清代满蒙官学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官办教育机构,其特殊的传播模式、组织结构、传播内容对清代的民族社会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增越 《历史档案》2017,(2):122-122
由当代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庄吉发所著《清朝奏折制度》于2016年12月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徐莉  李阳 《历史档案》2017,(2):136-141
为了解海外明清档案存藏情况,开展明清档案征集工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等一行五人于2016年9月赴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实地考察。此次交流访问,深入了解了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历史、馆藏及藏品价值,并征集到一定数量的明清档案。  相似文献   

18.
武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具有武艺技能人才的重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到了清代,武举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应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争的新形势,清代的武举制度最终在清朝末期被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19.
清代甘肃循化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社会的边缘性、族群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性,造成其乡约制度具有与内地社会迥异的特色。随着乡约制度的推广以及循化厅的设立,国家的权力逐渐下移至循化厅这一多族群地区,由此形成国家权力、部落权力与宗教权力的三元权力结构。循化厅乡约的职能与具体实践表明,虽然乡约并非官府的正式差役,但已然履行并分担了县级行政在基层社会的部分职责与权力。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国家权力的延伸触角,并非只到县一级,而是突破了"国权不下县"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一书,2017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