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确立,出版界越来越需要正视和研究我国出版企业破产退出的问题。本文拟从出版企业破产退出机制这一概念入手,探讨社会主义出版企业建立破产退出机制的急迫性,并对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出版产业已经由稀缺经济时代迈入丰饶经济时代.目前,出版产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更好文化生活的需要与出版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总体表现为产能与需求的不平衡,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出版产业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产能之间的错配.这一不平衡不充分又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即两个效益的不平衡、两个市场的不平衡、两种业态的不平衡和两种动能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2009年1月召开的全国报刊出版管理工作会议上,一项重大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方案出台:根据中央及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面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2009年上半年将首先在辽宁、河北两省开展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通过两个省的试点,逐步完善报刊退出的评估指标、退出流程及报刊退出后人员善后的工作安排等,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试行报刊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出版法》是当时整个出版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在编纂技术上代表了我国近代出版立法的最高水平,内容上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进步性和合理性,但其以钳制舆论为宗旨,因而最终被彻底废弃。对于南京国民政府《出版法》应进行理性地辩证审视:专制传统与多艰时局的叠加为出版自由铸就了双重锁链;民主政治的艰难历程预示着出版自由不可能一蹴而就;奉行专制的《出版法》退出历史舞台属民主化潮流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董中锋 《出版科学》2016,24(1):115-117
出版文化作为一种主流文化,自然有从属于它的亚文化。出版文化的亚文化很多,有的在出版的上游,有的在出版的下游,有的与出版互为因果,有的与出版相互依存。它们均与出版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可转化为出版文化,由亚文化变成主文化;有的不断分化,成为刺激出版文化发展的另一种力量。正是这些多样的亚文化,推动了出版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正是亚文化的存在,出版文化才具有无限的张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应该说,“退出”这个词在当下的教辅图书市场中并不新鲜。当前,我们不仅看到一些出版机构在激烈的教辅图书市场大战中自生自灭的现状,还看到其中的少数人抱着醒悟式的理智,提前退出了教辅出版和销售大战的战场。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听到一些在教辅出版领域颇有建树的出版社提出的战略性退出的信息,业内媒体对此也进行过各种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燕舞 《出版经济》2005,(12):37-39
我不太能严谨地从出版产业的角度严格量化地分析这一年来的中国书业,但在所谓书业报道的一线摸爬滚打,自信关于这个行业的有些感受虽然朴素但却是鲜活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个新人可能有的"少见多怪".  相似文献   

8.
传媒退出机制问题虽在学界早有讨论,在业界也有一些实践,政府有关部门还专门制定了诸如《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传媒退出的一些法律问题。但是,我国传媒退出机制终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已在河北、辽宁启动了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总署今年上半年将抓好试点工作,逐步完善报刊退出的评估指标、退出流程及报刊退出后人员善后安排制度等,试点各省要结合报刊年度核验工作,对不具备出版条件的报刊试行退出:下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报刊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欧美出版社中有的接受作者投稿,有的不接受作者投稿。如著名出版公司——西蒙&舒斯特(Simon&Schuster)出版公司,就在其网站上声明: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不接受自然来稿,我们建议有写作才能的作者通过专业的文学代理公司来向出版社投稿。出版社也不向作者推荐具体的写作代理公司,只是提供查找写作代理公司的网址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1.
出版领域的“文化工作室”现象正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文化工作室”现象,就是有一些人千方百计想介入出版业,但由于目前我国对出版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很难直接介入,有的便注册成立从事文化类经营的机构,多数叫“文化工作室”,以不同方式介入出版业。有的搞选题策划,把选题有偿转让给出版社;有的充当出版“经纪人”的角色,在作者与出版社之间插进一脚;有的为出版社“引资”,从出版利润中得到丰厚的回报;有的从事出版专项业务,如装帧设计、校对等;有的得到有市场的书稿,干脆从出版社买个书号,直接做书、发书,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数学模型,对纸质图书出版、数字图书出版的生产额和销售额及投资额进行预测,并分析其消费变化趋势对投资的影响机理.分析发现,图书出版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满足消费需求,在纸质图书出版上,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和适当剥离产能,在数字图书出版上,需要加大在技术发展和产能建设上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3.
出版行业目前面临着产能过剩、库存滞胀、精品不多等诸多问题,在去产能、去库存、树精品等方面压力巨大.出版单位亟须转变思路,从供给侧发力,建设创新支持体系、加大内容资源规划整合力度,加强数字出版联动,创新中国故事表达方式.加强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深化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增强发展动力的有效手段,更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图书市场上存在出书难、卖书难和买书难并存的现象.一些作者撰写的图书,由于市场前景不够明朗,出版社不愿意出版:有的图书即使出版了,也还需要作者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或者认购一定数量的图书.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市场定位不够准确,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大量图书销售不畅.  相似文献   

15.
有关我国报刊退出机制问题,不仅早有讨论,而且2005年12月1日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对报刊退出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年10月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新闻事业编”中也重点提到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报刊退出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业界普遍关心的报刊退出机制问题,2009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操作思路。据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介绍,今年上半年将抓好辽宁、河北两省报刊退出机制的试点工作,逐步完善报刊退出的评估指标、退出流程及报刊退出后人员善后安排制度等。同时各省要结合报刊年度核验工作,对不具备出版条件的报刊试行退出。下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报刊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出版创新”成了业内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创新”口号以来,“出版创新”更融为“文化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了更为集中和迫切的关注。有的列举“出版创新”应包括的几个方面,有的概括“出版创新”的若干“支点”,更有的据说要开设“出版创新”的课程。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出版创新”的概念,会觉得这似乎是个不言而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不少出版社在抱怨政府对出版行业的保护政策越来越少了,行业进入的保护性壁垒作用不大了.2005年初,政府出台的由政府购买中小学教材并免费发放的政策,引发了出版业极为强烈的震动,这表明政府正加快引导出版业的市场竞争,打破教材出版和发行的垄断壁垒,并从出版业中逐步退出行政干预.对目前改革中的出版社而言,按原有的出版垄断路径行事是行不通的.如果不尽快进入市场,一旦行政力量的保护完全退出,历史形成的垄断性壁垒一旦消失,还按计划体制思路运作的出版社则会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相似文献   

19.
韩梅  胡博 《现代出版》2004,(2):18-21
为适应中国出版产业化潮流,中央已决定对出版体制进行重大改革,这场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化为目的的出版体制改革,必须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其中出版机制的创新包括出版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价格机制、市场退出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建立。本主要就出版企业建立破产退出机制的紧迫性和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每当一家大规模报纸开始缩减印刷出版天数或是减少家庭投递量,业内总要惊呼媒体灾难的来临。报纸减少印刷出版天数经常是为了缩减成本以应对财务困境。但从更积极的角度看,逐步退出印刷版可以是报业迈向数字未来的有计划的、主动的选择。2004年-2018年,至少有104家美国报纸降低了印刷出版的频率,从日报状态(即每周出版三期以上),改为周报状态(每周出版两期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