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者试图从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构建”的角度切入,去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媒体对塑造国家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可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形象”是如何被国外媒体建构的,中国应如何重视通过外国的媒体塑造自己良好的国家形象……大众传媒成为中国城市居民了解美国“第一渠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公众愈加需要对国际社会有一个真实、全面和客观的了解,以减少在国际交往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风险。公众对别国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的作用。这种作用到了2005年,《环球时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范围看,2017年是国际政治经济急剧变化的历史转折期,世界各国间史无前例地相互依存却又相互威胁和竞争,公众对国际事务的舆论开始出现从支持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向孤立主义立场转变,民粹主义大行其道。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借助公共外交在国际舆论空间大力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西方“妖魔化”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拿军队说事,极力丑化、抹黑我军形象。他们出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媒体“卖点”需求.不遗余力地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企图在世界公众中塑造一个非和平、敌意的军队形象。他们往往透过有色眼镜观察中国军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竞争中,国家形象塑造往往被视为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的有效工具。作为在多极世界中正在崛起的一极,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的中国对外形象,对当下的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硬实力相比,在国际社会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软实力稍显不足。按照约瑟夫·奈教授的观点,一国的软实力取决于诸如文化、国内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当前,中国形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是中外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形象以及这种建构何以影响到他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1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机构的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形象塑造者,有能力设置公共议程,选择公共话语的阐释框架,影响国际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然而,随着信息与传播技术的革新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然成为全球公众获取信息与知识、参与公共讨论、建构公共话语的新传播场域。人们不仅直接从新闻网站、社交  相似文献   

6.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对外援助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契机。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国对华援助中的多元主体格局削减了对外援助的政治色彩,援助故事和援助事件设置了对外援助行为在中国的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文化与价值观的力量在对外援助传播中得以凸显。精心营造对外援助叙事,讲好对外援助中人的故事,构建开放可参与的对外援助行为,做好对外援助的对内表达是形塑对外援助合法性、增强对外援助叙事说服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最早提出“国家形象”一词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他在1959年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体系》一文中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内学者汤光鸿在《论国家形象》一文中认为,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某国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期,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国际形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形象下滑,西方国家凭借话语霸权对公众认知的干预是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国家形象与国际话语权两者辩证统一,国际话语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体表现,其背后的话语实践与话语权博弈是实现二者双重提升的切入点,强化制度性话语权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关键。在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构建制度性话语权来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从而掌握塑造自身国家形象的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企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企业全球形象的塑造,决定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对国家形象建构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剖析构建中国特色企业全球总体形象的重要意义,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发展形象的内涵和塑造路径。文章认为,中国企业全球发展形象是构建中国特色企业全球总体形象的重要方向。中国企业全球发展形象以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指引,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为总体价值观,将为塑造中国企业全球良好形象,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贡献力量,也为有效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地,为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对异国形象的塑造通常不是客观真实的。就像英国文化中具有乌托邦或者形态色彩的观点,前者在文学中可能出现颠覆质疑本国真实的形象,或者宗旨在于维护国家形象。中国是英国国家颠覆和怀疑的对象,也是怀疑自身国家是现实的理想国家。中世纪以来,中国一直作为这样的形象被想象、塑造、颠覆和维护,因此,要想真正了解英国文学,就必须对英国文学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向世界展示好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目标,而持续开展国家形象调查、及时掌握一手数据,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的2021年度国家形象调查显示,中国整体形象止跌回升,中国的全球治理贡献和国内治理表现认可度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持续收到积极反馈,青年群体对中国的认可度普遍较高。面对当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度变革调整,在塑造和展示中国形象时,需要进一步提升认知度,做好共情传播;进一步强化区分度,做好精准传传播;进一步增强美誉度,做好好感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形象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则为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世界格局复杂化的大背景之下,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温朝霞将文化自信视为国家形象的重要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许正林和陈少林从国外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角度切入,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意蕴,认为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形象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海外的国家形象塑造显得紧迫而重要。非洲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是中国重要的发展伙伴,双方互为发展的动力与机遇。同时,非洲也是中国拓展国际影响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从英法韩文化战略看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以文化为核心内涵的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为了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的渗透和侵袭,无不从战略层面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对外塑造和传播本国的文化形象。英国、法国、韩国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做法,成为其提升国家形象的手段。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关系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未来,有必要认真探讨,找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国家形象的塑造又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有效地推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本文将分析对外文化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起到的作用,重点探讨通过对外文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国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形象相当重要。不仅因为它与政治、外交等因素一起构成了约瑟夫·奈所定义的软实力1,更因为文化传播所包含的政治意味较隐蔽,遭遇的接受阻力较小,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子系统,区域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除了服务于国家整体形象,还直接提升区域竞争力,带来区域利益。因而,区域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也随着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意识增强成为一个趋势。本课题组以广东国际文化形象的实证分析为基础,意图揭示区域文化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一些问题,并探讨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艾什中心(Ash Center)官方网站公布了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全球公众调查结果,在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认可度、30国受访者对10国领导人认可度、以及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信心度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排名第一。该调查征询了来自30个国家的公众对于10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领导人的看法,着重从知名度、关注度、认可度、信心度等维度开展调查。1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形象即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各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对其他国家在该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和韩国不仅地理位置上邻近,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外交等多方面也互有影响,韩国主流媒体如何向其国民展示中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韩国三大报纸②之一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工具,检索了《中央日报》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上半年有关"中国"的所有报道,借此研究韩国主流媒体《中央日报》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并依据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持续、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情况,2018年5月以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8),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自2012年起开展的第六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综观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认同不断加深,期待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做出更大贡献。因此,进行精准定位,塑造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格外重要。首先要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精准定位;其次,借助中国方案展示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再次,发挥研究合力传播好中国国家形象;最后,要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国家,土耳其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在土耳其的传播现状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学界此类研究较少,并且缺少从总体层面对土耳其媒体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展开的研究。本文拟以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土耳其媒体报道所呈现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