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强  闫哲 《天中学刊》2014,(2):28-3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货币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社会发展进程,揭露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人的现实性问题;在其异化理论中,马克思指出了人本质的缺失,人沦为手段、工具,人应消除异化,坚持主体性,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等著作中,论述了道德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性,强调作为目的的人,自由是其自身所固有的,自由意志是道德律令产生的根基和前提,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决定和选择,能够在道德领域自己为自己立法,从而使人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马克思与康德两人的人本思想在对人性的定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价值的认识上有着内在的逻辑通融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需要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引导。因此,研究马克思教育思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观点与立场为出发点指导教育工作,对当代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舒志定 《教育学报》2012,(3):3-8,16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康德将自由最终确立为自由意志,认为真正自由的人是不受感性干扰的“理性人”,于是,康德自由观体现为一种唯意志论和禁欲主义的不自由。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开自由之谜的钥匙———劳动,从而使自由具有了现实性,开辟了人类通往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主体的追求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劳动主体的异化问题,构成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实践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发展实践主体性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无产阶级的使命,追求自我解放;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逻辑和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追求人类解放,标志着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马克思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从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角度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自由理论是整个批判哲学的中心,是贯穿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要旨。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先验自由的可能性在其第一批判中得到了诠释,第二批判论证了在实践理性领域中自由的实在性,而人类对自然和自由统一的探究、对至善自由的追求,在其第三批判中通过反思判断力得以实现。本文试图从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至善的自由三个方面来分析康德自由思想的内涵,揭示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我们科学认识人本身提供了正确的依据,也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明确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民报刊思想、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和政治宣传思想,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传播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现代政治传播学的学术话语理解和认识政治传播现象,科学地阐明了现代政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揭示出现代政治传播过程中政治组织、媒体、人民之间的基本关系,概括出现代政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这一系列思想既分析了现代政治传播的理论基础,又指出了无产阶级政治传播的实践进路,在社会主义中国均有理论上的延续。把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政治传播的基本原理应用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传播过程当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是当前政治传播必须坚持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世界观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的个性、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性动因,从而实现了对人的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即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哲学世界,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主要是提倡教育实验、提倡整体观———整体教学与发展整体性的活动课程及知行合一、提倡理性和自由,这些方法论的观点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育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而要真正教育人、发展人,就应该对“人”这个类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对人的正确认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尊重教育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强化实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树立主体意识实现自我教育,建立对话式的教育模式,继续弘扬集体主义这个时代主旋律,构筑社会、学校、家庭全员育人氛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发源于英国和法国思想之中的自由、平等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并通过具有哲学革命意义的理论阐释,开辟了理解平等思想的新视角。马克思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作为理论前提,批判了资产阶级平等原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探讨了普遍平等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最终平等理想。马克思根据实践的本质含义强调自由平等思想的现实基础,在问题意识上关注自由平等的内涵与形式,从而揭示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本质及其潜在危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分析了平等思想的逻辑起点及普遍意义,最终对合乎理性与现实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杨艳春 《教育探索》2008,1(3):98-99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依据,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康德从其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从而为其教育思想体系,也为德国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根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学思想的价值取向,自产生起便是人类亘古恒新的课题。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的发展方向。通过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解读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人的重视,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完善马克思人学学说,更好地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贯彻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就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社会关系,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康德关于"哲学的耻辱"之问是一个关于存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在本质上实际关涉的是哲学观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存在主义哲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哲学尤其是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前奏。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认为康德的"耻辱之问"是一个伪命题,而马克思哲学则通过新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实现了哲学革命,确立了新的哲学观,给康德之问提供了一种唯物辩证的哲学解答。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