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明代广东海防三路的划分时间、过程,前人多止于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认为始于嘉靖末年。新近鲁延召打破以往的认识格局,认为广东海防区域的划分始于元末,为刘鹗所提出。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认为元末说值得商榷。郑若曾虽提出了三路划分的设想,但基于种种原因,其设想之真正实践乃经历了由二路到三路的复杂过程,至万历四年(1576年)才得以实现。在分析海防分路形成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与明代岭南地区陆海防御重心时空格局的密迩关系,同时亦有必要将海防分路置于同北部边防分路比较的视野下考量。故此,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对相关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烟台地区位于山东省东部的胶东半岛,濒临渤海、黄海,明朝时期为登州、莱州二府所辖,是确保山东海疆安全的重要防区,在明代海防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有明之民壮选自田野农夫,本素无训练。为有效发挥民壮功能,明代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措施加强民壮训练。除制定规范的训练要求外,还提供必要的训练设施和条件,练阵法,习火器,执行较为正规的军事训练。这些措施为提升民壮军事素养发挥了一定作用。由于民壮"役"的属性,负责民壮事务的地方官员多敷衍塞责;而朝廷亦不谙实情,对民壮运行机制横加干涉。在各方利益的争斗和博弈中,最终葬送了一度行之有效的民壮训练制度,使得民壮失去了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广东海防在战略上划分为东、中、西三路。形成了以两广总督为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巡抚协理,提督为最高军事将官的海防布防体系。显示了清代朝廷采取以文制武的方法,用督抚监督和节制提督、总兵,并通过减少提督,增加总兵,分一镇为数镇的方法,达到消除尾大不掉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王红春所著《明代进士家状研究》一书,2017年7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鲁凤  张鹏 《历史档案》2018,(3):127-130
孔子世家明代文书档案,简称“明代孔府档案”,是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馆藏孔府档案中的一部分。档案记录了自明嘉靖十三年(1543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衍圣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族等社会层面上的活动,是孔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凡康城 《兰台世界》2022,(8):158-160
史籍中关于明代北直隶地区新桥海口营、赤洋海口营、牛头崖海口营三营设立时间的说法不一,一说是洪武年间,一说是永乐七年(1409),一说是万历年间。明代北部海防形势在洪武、永乐、万历三朝都出现过紧张时期,考证新桥海口营、赤洋海口营、牛头崖海口营三营设立的时间,既有助于梳理明代北直隶海防机构完善的过程,也对探究明朝政府何时开始重视北直隶地区的海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出土青铜器铭文研究》著录一件现藏安徽博物院的甫以公盘,书中认为盘的时代为战国,是甫国国君所作礼器。通过考察盘的器形和纹饰,并联系和分析时代相近的铜盘,此盘的时代应改定为春秋晚期。通过对盘铭重新考释,纠正误释的字。"虖丘"原误释作"甫以公",应读为"狐骀丘",狐骀丘是周代山东小国。器主之名原释作"",应是一从"尚"得声之字。器名修饰语原径直释作"盥",应隶定作"",读为"浣","浣"、"盥"音近义通。器名""所从的"舟"旁可能由"盘"形初文讹变发展而来,也可以分析为"般/盘"省声。此盘应是狐骀丘君尚所作之器,传世的虖君鼎和虖丘尚匜也为同人所作。狐骀丘君盘对研究山东古国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代京外罪囚五年审录制度源于洪武初年,定制于成化八年(1472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定制既源于成化以来日益严重的地方刑狱淹禁现象,又是明代会官审录制度深化推广的结果。为保证审录顺利进行,明朝不仅在时间、空间上有特殊要求,且本着专选优简与专职特考原则,在审录官员简选、职权等方面设有系统专门规定。相对于地方司法体系,其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较多弊端,这也最终导致了其在清初的废除。  相似文献   

10.
刘璀 《兰台世界》2021,(5):136-139,143
明代广东地震频繁,时期差异明显.明代前期发生次数最少,发生频率最低,未造成严重破坏,地震最轻;明代中期发生次数最多,发生频率较高,但发生地域不广,造成的破坏也较少,地震较轻;明代后期发生次数较多,发生频率最高,发生地域较广,造成的破坏较深,地震最重.明代广东地震随着时期的发展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11.
12.
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读书、治学、入世传统并传之久远的书香门第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明代江南书香门第形成的社会氛围有两个方面:发达的编纂刊刻事业和普遍存在的图书藏抄风尚,书香门第的形成以修齐治平理念为内生动力。梳理书香门第的发展经验,使书香规避空洞的社会价值观引导,让书香融化功利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谢谔《垂访帖》、张孝祥《关辙帖》、杨万里《清和帖》、王淮《上恩帖》、陈存《新秋帖》所载宋代制度,重新考证了五帖的创作时间。谢谔《垂访帖》当作于淳熙十五年三月。张孝祥《关辙帖》的投寄对象当是方滋,创作时间是方滋担任知建康府期间即乾道二年十月至乾道三年九月。杨万里《清和帖》作于淳熙十四年四月廿二日。王淮《上恩帖》作于乾道四年六月。陈存《新秋帖》作于度宗咸淳七年七月。  相似文献   

14.
龙圣 《历史档案》2017,(3):108-112
彝族是中国境内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关于何时开始用“彝”称呼彝族这一问题,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用“彝”称呼彝族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王谟所编《汉唐地理书钞》①;第二,用“彝”取代“夷”是解放后所创②。那么,如何认识上述两种观点?本文以清代档案为中心,拟对此问题进行考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曹循 《历史档案》2014,(2):45-50
明朝授予督抚监镇等地方军政长官就近选将之权,以弥补兵部铨选的不足,有"题用"与"咨用"两种方式,又以巡抚的权责最重。无论题用还是咨用,督抚监镇拟定的人选能否任用皆取决于兵部,最终由皇帝定夺,从而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寄在选将的层面取得了一定的平衡。但是,题用与咨用在制度设计上并不完善,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未能对挽回明季的军事颓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时期,广东虽未遭法国军队侵略,但其海防仍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尤以广州府的海防布置最为严密。1883年,两广总督曾国荃为了广东的安全,不断调兵遣将,在接近越南北部的钦州屯兵,其中就包括广东名将方耀率领的潮勇。后由于法国舰队对广州的威胁,方耀被调回广州,并署理广东水师提督,全力负责加强广州府海防。汕头市林百欣图书馆藏有方耀的公牍文书《照轩公牍拾遗》,其中含有1883年至1885年方耀署理广东水师提督期间加强广州府海防的公文。在此期间,方耀对广州府海防建设的贡献有筹办团练、驻军虎门和监修军舰等,为防止法军进攻广州立下汗马功劳。法军没有贸然进攻广州,原因一方面是担心福建水师与广东水师的内外夹击,另一方面也是对广州府沿海新增的防御部队感到些许忌惮。  相似文献   

17.
墓志文献在传世文献的辑佚、校勘和考订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利用几种大型墓志拓本汇编,在其他学者集录的基础上,新补隋唐经籍二十四种,并稍加考辨,以期对了解隋唐人之著述情况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8.
张瑞嵘 《出版科学》2021,29(3):122-128
从时代语境、译介活动、出版机构和历史影响等方面对晚清时期日本海防军事著作译介出版的历史脉络和活动轨迹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让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领域得到更多关注,同时为近代军事著作译介出版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早在朱元璋定天下时,便于南京设教坊司,并设乐院和官酒楼一统天下官妓;然而,"南教坊"作为一个特定的称谓,始于英宗正统初年,实为永乐迁都以来明代两京制度渐次确立的产物,北迁的教坊司从此成为天下教坊之首,而原在南京的教坊司最终退居次位。因为这一地位的变化,位处留都的"南教坊",逐渐成为江南歌吹之地,也是南北士林、四方商旅往来风雅之地;更重要的是,在两京制度下,南教坊在明代乐制与演剧的变迁实际扮演着极为微妙的角色。简言之,正嘉以来,一方面是俗乐大兴,一方面是南教坊制度的日趋无序,其间种种曲事沉浮与文学往来,已直接折射出江南士林复古乐思潮的消长,而成为我们窥探晚明曲坛古(雅)乐与今(俗)乐、北音与南音之变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南京京卫的设置大体经历五个阶段,最终形成“49卫2所”的格局。本文厘清了这些卫所的建置过程,并对文献记载中一些相互抵牾之处做了解释。南京京卫在建置过程中,改置、易名频仍,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南京为明代龙兴之地,最早建置卫所;其二,元末明初统一战争中,常以被攻克地方的卫所官员建置新的卫所。就卫所的革调、改置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旧卫裁撤,其官军完全收编而另立新卫;二是旧卫并非完全裁撤,仅从旧卫之中分出部分官军另立新卫。对南京京卫建置时间的考察,有利于理解南京京卫乃至明初部分卫所改置、易名频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