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产业园区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个案调查,分析产教融合实践现状和困境,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借助政府的支持力量以推动园区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园区管理运行机制以促进园区产教深度合作、建立双导师制以提升园区导师教学能力、打造园区交流平台以服务职业意识教育的建议,深化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漳州市高职院校在对接漳州市区域产业布局和漳州城市发展需求,主动服务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通过调研获取数据资料,对漳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导和约束监督、高职院校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企业强化办学主体地位、行业协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等促进产教融合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职业教育法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教育。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高职院校公益属性与企业盈利属性之间的矛盾、现有产教融合模式的浅层次和不稳定性、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财务限制、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对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调动不强。文章提出教育产业基金促进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即通过教育产业基金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激发产教融合新活力、深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改革、营造科研成果转化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创新和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式,积极探索产业学院这一校企合作办学新样态,对其赋予将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再融通、促进校企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但在现实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还面临责权利边界厘定不清、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运营管理中企业角色弱化、设置地点脱离企业、学生权益保障不足等困境。需要形成“深融合”“同治理”“共发展”的建设理念,以建设政校行企命运共同体为逻辑起点,实现产业、教育、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展;以促进“四维度”耦合为建设向度,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跨界”组织优势获融合“乘数”效应为目标导向,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滞后、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等难题,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新老校区空间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校内建设产业教育园区,实现传统管理向教学治理转变。一方面,通过构建利益契合为纽带的治理结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吸引实践教学资源向产教园区集聚,实现产教园区生产化、教学环境工场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评价社会化;另一方面,通过政校共建的园区管理委员会、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构建双层管理体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产教园区实践教学决策和内部管理。在产教园区建立教师工作站,实现校企专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认知实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并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的跟踪、反馈,实施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综合评价,形成可控化管理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推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保障,是进一步实现办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重要纽带。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为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着生产和教学的矛盾,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人才培养成本缺乏分担机制等难题。高职院校通过细化岗位职责,合理建设基地,优化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方法推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改革措施,包括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教学建设;加强高职院校师生对产教融合的理解;加强制度和政策的制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做出巨大贡献。但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学课程设计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严重脱节、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高职教育改革等。为此,高职院校要从"产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出发,加强与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整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有效融合,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学校和企业等三方的共同诉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存在企业办学主体地位不突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失衡、高职教育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不高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学校、企业等三方提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推进策略:第一,政府应建立健全制度环境,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第二,职业院校应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增强产教融合吸引力;第三,企业应强化办学主体地位,持续深化"参与办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在于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统筹深化融合。从系统论视角将产教融合看作整体组织,深化产教融合内外部支持体系亟待完善、实施主体能动性亟待提高、企业参与动力亟待加强,以此探究产教融合深化的突破路径,从而有助于高职院校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引领各相关主体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来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应该以多种方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使高职教育与产业充分发挥各自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功能,共同推动社会再生产协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河南省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成果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校企双方在办学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河南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路径: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包,优化产教融合的宏观环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优化产教融合的中观环境;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产教融合的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融入乡村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当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产业"先进主义"、企业"以大为美"以及地域"城市中心"等倾向,不利于高职教育与县域以及乡村产业形成深度合作.基于"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政府引导、精准对接和共享发展为原则,构建高职院校融入乡村产业的基本框架,实现以产教融合优化乡村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创新以及参与乡村秩序构建与乡村治理.推动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重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改进县域产教融合治理;促进有效衔接,完善高职教育融入乡村产业的实践框架;培育生态,实现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遵循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的趋势特征,新时代产教融合由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拓展至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标杆行业、产教融合领先企业等多维度、全方位融合。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应以需求场景为出发点延伸合作空间,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落脚点优化合作模式,努力探索“共生参与、共享互动”的实施路径,最终形成高职院校自我激发空间与利益共生空间协同发展并促进资源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空间转化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的目标与原则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与实际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然而,当前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实践场景的缺乏、企业参与度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教师对产业发展和技术理解的不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努力,如建立实训基地、提高企业参与度、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加强教师的产业知识和技术培训等。这些对策旨在推动产教融合在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正标  陈双秀 《职教论坛》2023,(10):106-114
为评价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政策实施的绩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从产教融合投入、产教融合过程和产教融合产出三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为例,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影响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检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对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此判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与政策目标的达成度。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较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目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事件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主要围绕着事件属性和事件类型来展开。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需要发挥多个主体的功能和作用。事件系统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逻辑是各主体的主动性事件对产教融合具有促进作用,校企实力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事件类型选择具有一定影响。据此提出事件系统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优化建议: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延长产教融合“时间”;构建产教融合治理机制,拓展产教融合“空间”;构建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增强产教融合“强度”。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而产教融合又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政策、社会、行业、企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层面来分析,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进行产教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前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进行产教融合面临很多问题,结合必要性和相关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进行产教融合具体的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亦是高职院校优质发展的关键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在于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统筹融合。目前,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内外部支持体系亟待完善、实施主体能动性亟待提高、企业参与动力亟待加强,须积极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引领各相关主体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产业学院成为加快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开始在职业院校流行。本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建设为例,在论述产业学院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提出了电商专业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