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术外译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助力和必要环节,承担着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重要使命。现阶段,囿于中外思想文化差异、学术外译平台和出版渠道有限、学术外译人才短缺等因素,学术外译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针对中国学术外译的使命、国际受众对中国学术的关切与需求、学术外译工作的有效方式、学术外译人才的培养等现实问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接受《对外传播》杂志专访时指出,学术外译要坚持受众思维,加强学者、译者、平台协同协作,加快培养新时代中国学术外译高层次人才,助力提升中国学术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它的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因而关于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实践效果,拓宽中华传统文化广泛传播途径,该文以译介学为研究方法,从译介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5个方面对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中国把自己的文化推介到世界,而译介学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理论框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成熟,能够助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工作不断突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国际供给薄弱、信息渠道匮乏、演出周期相悖、推介能力欠缺等挑战。为此,需要从总体战略部署、畅通信息渠道、广泛中外合作、强化数字转化等方面思考破题,推动演艺“走出去”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学术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术出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对于形塑文明中国起着重要作用。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结合得好可以实现双赢。以学术出版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应借助版权贸易,力推学术图书;用好国际书展,适时对外推介学者和专著;联合智库,携手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带动学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11,(7):F0003-F0003
为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将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论坛将就提高中译外翻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翻译质量、加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将在论坛期间举办“翻译文化终生成就奖暨资深翻译家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6.
罗先丽 《文化学刊》2023,(1):202-205
壮族典籍外译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用顺应论是指话语发出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根据特定的交际情境、交际对象或交际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典籍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为指导,旨在寻求壮族典籍跨文化交际外译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广西故事“走出去”。鉴于此,该文以广西壮族为例,分析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的特征,并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传递信息、促进对外交流为最终目的,采用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外宣翻译,为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雷忠明 《职业圈》2014,(24):11-11
随着大海外战略的不断深化实施,“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工也迈出国门“走出去”。如何结合项目的生产经营实际,保障境外农民工精神需求这个核心,积极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及和谐项目氛围,促进境外项目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境外工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作为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际形象建设中,中国企业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文化影响的持久性进行有机整合,助力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以企业形象展示国家形象,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推动文明交融互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需要“走出去”,中国必须“走出去”,这是中国的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走出去”的战略中,不仅人要走出去,文化要走出去,思想要走出去,更基础的是企业要走出去,品牌要走出去,产品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将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的图书已从单一的纸质形态转化为以纸质和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多元形态,网络传播成为了图书“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国文学类图书“走出去”的译介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形成了政府政策平台驱动,专业人士精品开道,网文大军浩荡前行,三个层面齐头并进的立体格局。不过,这三个层面各有优势与不足,政府是推动图书“走出去”译介的主导力量,但需强化读者市场意识;专业人员译介是图书“走出去”的先锋,但暂未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文学“走出去”译介已经初具规模,然而网文译介良莠不齐,侵权事件频发,急需强化版权意识。为提高中国图书的国际传播效果,须构建多元译介主体,加强市场和读者研究,并强化引导规范译介活动。三个层面若能各自扬长避短,形成合力,必能开创中国图书“走出去”译介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红色文学担负向世界传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塑造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生活形象,为我国促进外交,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沙博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促进中西方国家文学层面的交流。胡庚申教授最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以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该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沙博理译介的茅盾作品《林家铺子》和《春蚕》,分析其红色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探讨生态翻译学如何具体解决案例,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探究中国红色文学的翻译策略选择,以期为中国红色文学的英译及中国红色文学“走出去”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走出去”战略、共建“一带一路”走向深入,走出国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结合中铁十四局“走出去”近20年的实践经历及海外项目跨文化管理经验,对海外项目跨文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成效、基本对策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本单位及更多企业“走出去”提供更有价值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承担着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增强中国叙事能力的时代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壮大、优质产能不断释放,《流浪地球2》等一些中国电影的成功“出海”为文化作品、文化产业以及国家形象“走出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要扩展兼容性、争取大多数,掌握新技术、顺应真趋势,找准发力点、用好“政策包”,抵制污名化、掌握主动权,将文化“出海”不断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开展"高铁外交",极力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中国高铁日益受到世人瞩目,可望成为中国"国家名片"。在这一环境下,全球各地也初步领略到了中国推动高端装备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与国家强力切换整合科技、人才、金融、基建、装备、信号等各种要素组成"高铁航母"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相适应,"高铁外宣"思维也急需切换。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和“请进来”,是对外宣传的两大主要途径。与“走出去”相比,对送上门来的外国人的 宣传工作相对要更容易些,但也许正是越容易的事情,越不容易引起重视的缘故。一个时期以来,我们 的一些城市对于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的宣传工作,反倒做得不够,以至于他们身在中国却得不到适合的资 讯,如同“灯下黑”一般。200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领导同志针对这种现象,对地方外宣工作提出 了“灯下亮”的要求。随之,“灯下亮”成为与“走出去”和“精品化”并列的外宣三大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随着中国公司的壮大发展,他们也必须“走出去”迈向全球经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能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是保障能源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这些年来,我国能源企业已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发展,而且走上了海外发展壮大之路。比如,进入21世纪,仅中石化就已经在全球23个国家执行着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必须及时梳理"文化走出去"相关成果,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为此,从2012年开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相关学者,突破行业部门限制,全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