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清思路,研究视角。 2.从不同角度鉴赏苏州园林的美点和大师作品的美点。 3.透过作品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和审美情怀。 4.创新设计以其他方式展示苏州园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
一幅作品是一个整体,由技艺、构图和内容组成。通过技艺和构图,传达的是艺术家的信念——文化或艺术的认识。就作品的一个点、一根线来说,很难做出“美”或“不美”的判断。只有它以某种表现形态处于特定领域中,才会具有审美价值。德国诗人歌德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能力的统一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3.
张文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12-114
欣赏钢琴作品是感受美、体验美、伴随音乐理解享受的过程。要提高对钢琴作品的鉴赏力,必须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 ( 180 9- 184 9)是美国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坡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绩卓著 ,而且在文学理论上有所建树。他的文学理论主要有两点 :第一、强调美 ,一方面是艺术美的至高无上性 ,另一方面是作品的形式美 ,音律美。第二、强调效果 ,一方面是写作必须从效果出发 ,另一方面他强调题材的新奇性 ,神秘性和暗示性。本文结合象征主义的某些特点以及象征主义的几个颇有代表性的作家来分析爱伦·坡对象征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严利红 《考试周刊》2011,(16):218-218
人类要想创造美,首先要学会欣赏美。美术欣赏是人对创造出来的作品体现出的艺术美的全面审视,是一种情感与认识、感受与理解相统一的精神活动。美术欣赏其实还是一种再创造,让学生从欣赏中发掘出作品独立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进而陶冶情操,提高爱美、传播美的思想和人文精神,以及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与想象,是美术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美育,也称之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一、充分发挥教材中美的因素,把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把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就必须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潜在的美的因素。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从美的角度去指导学生朗读,启发想象力,使学生感受不同作品中各种艺术形象的美和文字语言的美。小学语文中,有故事、童话、儿歌、寓言等各种不同体裁的作品,从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中,使学生感受到伟大祖…  相似文献   

7.
品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学作品,品味其中的美情美意。语言是作品的外衣,感知作品的美情美意,必须通过品味浯言美来进行。我们不像成年人能凭着对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直接和精深的理解,可以快速透过语言层面而探入作品底蕴。我们作为初中生,语言经验系统尚未强化  相似文献   

8.
美点赏析文章视角独特,想象奇妙,用语奇崛。历来写树、写树根、写树枝、写树叶的作品较多,也不乏佳作,但从树荫的角度行文的作品极少。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创造声音美的艺术。声音是由听觉器官来感知的,要想获得听觉美,必须要有音响美和声音美。要想让歌唱得美,歌唱者必须以美为再创作的视觉基本点,用美的视觉去表现作品,在表现过程中进行再创造。这样才能从而使人们获得一种美的声音形象。  相似文献   

10.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它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战斗生活.作品是写战争的,但并没有战争的血腥味、恐怖感,相反的却处处洋溢着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有一种和谐柔媚秀雅之美,给人以温柔、轻松、心旷神怡之美感,正是这些闪光的美点,使得《荷花淀》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独放异彩的佳作。它的审美价值,正是作者将其美好的心灵感情渗透于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之中,才赋予了作品以极大的魅力。因此,在作品教学中,必须依据并发掘这些美,着力培养学生美的欣赏力、美的感受力、美的表达力——寓美育德育于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文章,如何选定精讲的切入点呢?1.找动情点新编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世界,是情感的海洋,是情感的火山。教师必须充分把握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从而选准动情点,借以打动学生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达到更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如讲《这不是一颗流星》,可以以阿婆的手为动情点;讲《背影》,可以以父亲特定的背影为动情点;讲  相似文献   

12.
绘画鉴赏是儿童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绘画中表现美,在作品中鉴赏美。而且鉴赏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引导和启发儿童,不应过多地干预和主导儿童。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有的作品突出语言美,有的作品蕴含意境美,有的作品体现人物形象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这些美,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是一个关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一、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文字美翻开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处处都有美。我们教师要领着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的存在。面对隐藏  相似文献   

14.
纵观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精采的文面无不有熠熠生辉的美点,而生动的形象——人物形象、自然形象、虚幻形象——无不透过斑斑美点,渗流出美的意蕴,折射出时代的灵光。故而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吃透教材,准确捕捉其中的班斓美点,契进深入,引导学生逐级审美,以还原课文中美的形象,不失为语言训练、艺术熏陶的一种有效方式。 扣住美点施教,要津有二。 一、美点的捕捉 教材作品的美点,或藏或露,或明或晦,或刚或柔,其存在的方式和价值的取向各有不同。教师应从文学作品的基本特质(形象思维、语言艺术)出发,扣住具体课文的表述要素(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戏剧的矛盾冲突、个性化语言,散文的形与神,诗歌的意境、炼字修辞等等),析出融于作品之中的美的个性、美的品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意象、美的  相似文献   

15.
刘丽霞 《考试周刊》2013,(10):31-31
<正>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能力的教育。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定为教学目的之一。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是以品读赏析和体味感受作品为主的形象性与情境性的教学,对作品的欣赏是一种美的认识过程,它始终伴随着对活生生的形象的情感反应及理性思维对作品的审美评价。对此,笔者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是西方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其魅力所在,是贯穿其作品全部的对崇高美、悲壮美的深刻展示。读海明威的作品,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他作品的这一美学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其创作的本质特征。粗犷型“硬汉”的塑造,在海明威作品的人物画廊里,树起了一系列强者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7.
张敏 《现代语文》2008,(5):59-60
美点即审美视点,它以感性的形式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且诉诸我们的审美知觉。能否发现美点、欣赏美点取决于主体的审美发现能力。当理论家黑格尔和诗人海涅晚上一起散步时,海涅盛赞星空的美丽,想到仙人的出没,仙境的美妙。而黑格尔大为不解,在他看来那些星星只不过是天上的几块补丁而已。我们不难看出俩人美感的差异性,同时赞叹海涅惊人的审美发现能力。欣赏自然美如此,欣赏艺术美更是如此。文学教学为了促使智育任务愉快地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构建生态化课堂,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从作品阅读的朗朗上口美,读养审美情趣;从作品人物心灵的美丑评析中启迪审美情趣;从作品意境的匠心独运美,感悟审美情趣;从作品和谐韵律的音乐美,熏陶审美情趣;从作品的精粹语句的永恒美,激励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把美的旨趣根植于心中。  相似文献   

19.
对德育过程的改造——论德育形式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美的规律和立美创造 德育作品美(即学生完美的道德人格)的创造是美的德育活动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完成却必须由教学双方的立美创造活动去完成,而这一立美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强调合理实际的语文审美教育原理必须是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它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同时阐释了语文审美教育原理的具体内涵:语感与美感相统一、作品美与鉴赏美相统一、过程美与教育美相统一以及科学美与艺术美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