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梦里总想回到那个时期,那个如梦的年代,去驰骋沙场、斩杀奸臣、打翻天宫、情寄黛钗。可惜,梦终归是梦,永远不会实现,但我同样应该感到庆幸,能够生在如今这个年代,让我可以闲时泡杯香茗,捧部名著,静坐在桌前,欣赏  相似文献   

2.
红楼幽幽,香消玉殒,只为一段前世情愁,终成殇。叹兮,谁解得其中百味?西游迢迢,千回百转,谁作一番奇心异想,总为缘。咦兮,谁复言其千回百转?漫漫三国。硝烟四起,尽如千般史国乱世,犹散漫。吁兮,谁了得扰扰纷纷缠缠?  相似文献   

3.
历经数千年的文明洗礼,蕴藏着丰富历史风貌和文化精髓的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璀璨夺目、光耀千古。它们不但丰富了人类的文明,记录着人类发展的足迹,而且滋润着人的思想,陶冶着人的道德操守。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全过程来看,  相似文献   

4.
正有这样一道名著考查题:《红楼梦》中第六十四回有"幽淑女悲题五美吟",请问林黛玉于悲苦中,吟诵古代哪五位有才情的女子?学生做后,答案五花八门,一般是先写四大美女,然后是知名美女,实在想不到古代美女的名字,就拉上薛宝钗凑数,更有甚者连李商隐都没放过。说实话,真的不能怨学生胡乱答题,只能怪题目出得太荒唐。就《红楼梦》中和此题相关的内容来看,上面提到的考题仅仅涉及考试能力要求的最低层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洋洋洒洒描绘了众多女性。香菱作为红楼中金陵十二钗的一个缩影,出彩不多,却笔笔精彩。香菱有着明显的个性,最为突出的便是她的"苦、呆、美"的特质。香菱的"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专心学艺,苦心吟诗。香菱学诗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谓"苦学"的典范。香菱拿着黛玉的赠本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她把读诗的心得讲与黛玉诸人,还要求给她题目让她学着做诗,她回来后又是读又是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已经进入到了对高级词汇的学习之中,阅读篇幅也有所加大,作文考察的内容也更为广泛。因此,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再是运用简单的背诵技巧就能够掌握的,还需要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本文主要从单词学习技巧、阅读学习技巧以及英语作文学习技巧三方面讨论高中英语的学习技巧。  相似文献   

7.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人作为主体总是需要思考生活的价值及意义。但是人有内在的“小我”与“大我”的矛盾,有两重生命的矛盾。因此,在形成生命和生活的价值及意义时,人需要超越这个矛盾,提高道德境界与宇宙境界;需要弘扬哲学精神,超越人生。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思想向来怪诞不羁,这给后人解读他的作品带来一定难度,若要合理地把握,应当走进庄子的内心,把握他的思维方式,切不可断章取义;更不能以常人之心想当然地揣度。面对前辈无端涯的恢弘,我们更需多持几分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08,(2):28-28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水浒》这部惊心动魄的文学名著。我感动着,为了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的壮举;我热血沸腾着,为了英雄们的豪迈;我悲叹着,为了好汉们的悲惨命运。同时,我也疑惑着,这一百单八将的首领宋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高三英语试卷单选题的评讲不是为了纠正学生的一两个错题,而是为了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教师要不断探索提高单选题讲评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爱霞 《快乐阅读》2011,(27):88-89
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既要让学生领悟到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又要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写作艺术技巧,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语言的精妙,潜移默化地提高其驾驭语言的能力。一、几种阅读教学方法1.比较阅读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  相似文献   

12.
言语交际有着传递信息或知识,引起注意或兴趣、争取了解和信任、激励或鼓励、说服或劝告、调剂自己的情绪等目的。因此我们要掌握言语交际的技巧,把握好合作和礼貌的原则,为我们的人际交往增加一模绚丽的色彩。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三个方面:说前准备:三思而后说;说时技巧:贴切、委婉、灵活;说出真情: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3.
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了一个名叫顺溜的农村青年被其司令员陈大雷培养为战斗英雄的故事。这一故事体现了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暗含着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与技巧: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也只是语言使用的一种技巧,是对常规语言的变异.认知语言学打破了这种局限,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语言研究也不能只限于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而是应该超越语言本身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本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人们对"爱"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来论述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同时以"爱"为例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三种主要隐喻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