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以想象性的方式建构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如同“文学香港”、“文学上海”对城市文化身份的成功塑造,“文学深圳”也可为构建深圳城市文化做出独特贡献。目前,深圳文学在呈现城市形象方面尚处于无名状态,读者感知到的是一种零散、片面甚至扭曲的城市形象。深圳作家于此应有文化警醒,自觉张扬深圳城市主体性,积极营造一个“文学深圳”的“语词城市”,为深圳城市文化认同提供精神性支撑。  相似文献   

2.
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在40多年间迅速崛起为一个现代化国际都市,全球化与本土化两股力量在此激烈交锋,塑造了这座城市先锋异质、多元共生的文化品格。深圳文学与城市的发展基本同步。由于受到本土文化现实的影响,深圳文学内部呈现多重冲突,但这些冲突又会逐渐走向融合,说明全球化在深圳的演进实际上遵循的是一条“全球本土化”的实践路径。在全球本土化语境下管窥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深圳文学,从创作主体、书写意识和精神向度三个方面由表及里、层层剖析深圳文学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精英性与草根性并存、先锋性与民间性融合、创意性与现实性兼具。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点,深圳特区文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先行的沃土中诞生,改革先行和面临主港澳,商品经济发达,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特点,使特区文学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品格,这文学题材的时代性和作品观念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点。深圳特区文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先行的沃土中诞生。改革先行和面临港澳、商品经济发达、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特点 ,使特区文学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品格 ,这就是文学题材的时代性和作品观念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的文学共同渊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但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时空阻隔,使得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两岸文学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对“寻根文学”这一两岸共有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性研究,希冀对两岸文化之根的整合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7.
古典文学研究直接依赖文献学的研究成果。文学文献学作为文学研究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文献学同时应从广泛的文学研究中汲取营养 ,借鉴文学研究的新成果 ,使其具有更高的社会应用价值。文学文献学与文学的母体同为文化 ,我们要深刻理解文化对二者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规定 ,使它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25-130
地域文化是理解当代抗战文学的重要视角和理论资源。地域文化是抗战时期文学重要的发展和存在形态,是当代抗战文学审美表现的重要因素,是当代两岸认同交流的重要资源,也是战后抗战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在地域文化的视角下理解抗战文学,具有文学阐释的历史合法性、审美性、跨域性与文化再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姗 《考试周刊》2011,(45):11-12
中日文化的互相影响,日本文化具有其特殊性。本文探讨了日本文化视野下解读日本文学的相关问题。在解读文学的实践当中,人们常常投身于当时的文化大背景之中进行解读,这种方式行之有效且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延展,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本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探讨文化变迁的实质,提出以文化解读日本文学的方式并加以讨论。以文化为切入点解读日本文学,既要掌握日本各时期文化的实质内涵,又要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摆脱时代和地域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角度寻求解答,追寻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关于文学经典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表现在对权力支配下的文学经典的质疑和对开放经典的要求,在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蔓延和视像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文学经典被忽视的危机。所以,处理好文化研究与文学经典的关系,回归文学经典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生产的真正归途。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西方中心主义的特征还十分鲜明,文化的全球性还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既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立、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对抗,又有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民族文化和文学又相互融合、吸纳与激荡。中国文学在全球性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身份的重新确立,首先要以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和界定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全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中的现实地位和身份,中国文学应对文化全球性的挑战的策略,一是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寻中国文学的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并实现其现代性的转换;二是重铸和张扬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民族文学活的灵魂,形成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民族文学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和身份赢得自己在全球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反思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经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指出在三度窨建构包孕大陆、台湾、港澳地区在内三大板块的本土化当代中国文学,以期开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新格局。全文分别对大陆由现实主义一元化到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的发展脉络,台湾与港澳文学因与中原文化的根脉关系而表现出对汉文化传统的体认与指归,作了艺术的、文化的、美学的深层次探讨;进而指出,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整体的观照,既是一种期待,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文学呈现出视觉性诉求,文学教育也受视觉文化影响呈现多种变化,比如文学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目的等发生转换。我们必须正视视觉文化的挑战,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郭磊 《文教资料》2011,(32):14-15
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文学对学英美文学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模仿、借鉴、反思。文学艺术的普适性使两者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学主题。在接受外来影响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也使得中国文学凸显了与英美文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呈现出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学趋于精英化的存在方式和把关制度下的传播壁垒使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逐渐式微,而与网络的邂逅与联姻,让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打开了无数个出口,网络文学在当前的传媒语境下已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新媒介从文学的主体、文学类型、文学语言、叙事方式等方面对文学传播进行了演进与重构,展示出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壮美图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学文化角度探究南诏前期文化与夷汉文化渊源、碑撰者与书者。认为南诏《德化碑》是文学与文化价值并行。从两爨碑到《德化碑》,可以看出一条文学文化带——骈散兼行的碑体文学文化带,它深深地扎根于蛮夷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中普遍存在着语言错位的现象,译者不自觉的文化误读和自觉的文化取向是引起语言错位的主要因素。面对文学翻译过程中语言错位必然存在的现实,文学译本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尽量发挥语言错位的积极意义,才能促使异质文化共存于同一个文本之中且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魏蓉婷 《文教资料》2011,(35):13-15
20世纪法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新文学由之启蒙,当代文学比之关系密切。作为外来文学,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文学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法两国在文化的气质、主题、精神上的相似与相近。文化因素既决定了文学接受的方向,又决定着文学接受的程度,文化因素的分析对文学接受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人类文化代表形态之一的文学经典,当前正面临着被冷落、瓦解的危险。当代文学接受机制,主要是指文学研究机制、文学传播机制、文学教育机制等,它肩负着继承、发扬、重建文学经典的历史重任。文学研究机制应该以整个人类文学作为思考背景,不断重建文学经典;文学传播机制应该有意引导、培育文学接受群体;文学教育机制应该强调对文学经典文本的细读。  相似文献   

20.
文学等级秩序的崩溃是文学边缘化的必然产物,是数字新媒介的发展对文学的传播与阅读提出挑战的结果,也是"后文学"生活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文学的文化稀缺性状态的消除而得以发生的。在一个文学资源丰裕的社会,文学不再需要经典化。在社会文化系统中,文学开始丧失经典文学时代所拥有的经典性,成为普通信息文本,经典文学时代形成的经典观逐渐瓦解。现代新媒介的应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精神产品的商品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文学等级秩序的崩溃与文学经典主义的消退,并最终模糊了文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