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双艳 《快乐阅读》2011,(26):130-130
在教学实践中,多读与不读是绝不一样的。读则通,通则悟,悟则明。这样方能读出学问,读出意义,读出收获,因此说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朗读感受语言之美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读书听,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描述他的阅读心得:“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李镇西老师则强调:“读书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其中“读出自己”强调的是,在走进作者作品的同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得到独特体验。生活中读书的常理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幕起:从"站着读书"说起师:站着读书,大家是怎么理解的?生:只有站着读书,才能把书读出感情来。师:就是说,站起来拿着书读,这个理解完全对。这是一想。二想呢?生:我觉得,应该是全神贯注地读书。师:全神贯注地读书。站着读书,还是一种姿态。站着读书,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读书,用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红楼梦》只是读与被读的关系。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基于这样一种现象:在当前的许多阅读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说到"有感情地朗读"时便总认为读某段文字读出某种既定的语气,读得有声有色便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做恰恰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忽略了学生对某篇(段)  相似文献   

5.
何学琴 《宁夏教育》2012,(Z1):72-7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主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使用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读书的时间相对多些,教师解难、答疑、分析、总结等的时间可以适当少些。让学生多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领悟语文的魅力,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读书的理想境界:读出文本的精髓,读出属于自己的思辨,渎出属于自己的感悟。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读书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如站在高处看风景。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的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出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  相似文献   

9.
与书相伴的人生是充实而丰溢的人生,读书使我们能够得到足够的精神营养,满足我们成长中对知识、信仰、心灵寄托等方面的需求。读书需得法,要能够在书中读出自己,这样才能让“营养”真正满足需求,如若不然,读的书再多也只是两脚书橱,毫无半点益处。读书是一种经验性活动,针对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复习历史,一定要做到“系统、全面、扎实、准确”。夯实基础,成功有望;基础不牢,取胜谈何容易。那么,怎样在历史复习中打好基础呢?一、用新的眼光和追求熟读课本尽可能做到“明义、消化、整理、联系”,把笔记做在课本上,把结论当问题读,把句号当问号读,钻探式读书,反刍式读书,比较式读书。这样读,就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思考。比如读到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专政,你就会想,对其是否会有两种不同的评价,自己会赞成哪一种评价?道理是什么?可否会有第三种评价:既肯定,又否定?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怎样说明道理?这种读法,大有益处。孔子有言:…  相似文献   

11.
读书的情味     
读书,做文字的知己,书籍的挚友;读书,读出文字散发出的气味,读出文字里的风与月,读出生命的况味,读出文字深处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如何读书?这个问题在教育领域很普遍。几乎每所学校都在倡导教师读书,把教师读书作为教师成长的第一要务。似乎只要教师开始读书了,就开始成长了;只要教师读的书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快要达成了。其实,这是对教师读书的一个误读,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并不是教师只要读书就可以获得专业发展,读书,对于教师成长并不是万能的。这里其实涉及读书的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怎么读?一是要读出"一根桩"。教师读书并不是  相似文献   

13.
一、精彩来源于课前的潜心研读 关于读书,古人已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谈到自己备课是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我心".  相似文献   

14.
1.在研读课文中寻机创新。   研读课文是进行创新实践的有效方法。学生带着研究的眼光读课文,对课文进行说理性、评价性、鉴赏性的阅读分析,时而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   2.运用推读法力求创新。 推读法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独特的读书方法。他读书时往往先看开头和结尾,然后推想这中间是怎么过来的;想过后再看书是怎么写的。他认为,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消化“别人”,读出“自己”来。这种读出“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   3.通过专题性作文训练实现创新。一是假想性作文训练。如《假如我是长》、…  相似文献   

15.
一、读——发现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每教一首诗词,都先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上课时,用个人读、集体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贯穿整个讲课过程。我对学生“读”的要求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始初要求学生读得准,不漏读;继而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进而要求学生读出诗词的味,读出诗词的情。这样一直读到熟,使学生从“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诗词中的美。如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相似文献   

16.
1亲密接触,朗读品味,悟得语感经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而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有效地朗读。何为有效的朗读?杨再隋先生说得好:"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相似文献   

17.
<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借助阅读思想,使小学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认知与经验自主构建的数学学习活动呢?三年的探索形成了"读出问题——读出做法——读出学法——读出能力"的"四个读书"体系,现把研究过程梳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仅靠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模仿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真情实感,必须让学生读懂课文,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发挥想象,感悟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读出真情实感。当然在朗读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读书技巧,把握语调的轻重快慢,让学生更好地读出文章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吃饭与读书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页一页地读。饭要吃出营养,书要读出趣味。吃饭是身体的读书,读书是精神的吃饭。吃饭不可偏食,读书应当博览。吃饭要防过饱,读书须讲消化。荤素搭配好吃饭,文理交叉巧读书。细嚼慢咽地吃饭,深思熟虑地读书。吃饭要珍惜粮食,读书要敬重字纸。吃饭与读书@文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