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读书时间和机会,逐渐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做好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文章的情趣。通过朗读,培育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神妙,领悟语言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读书方法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最基本指导,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读书,来进一步深化情感。1.动情朗读。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既能训练标准语  相似文献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所有读书方法中的最主要一项,可以起到培养语感、感受情感的作用,如果我们明确朗读的目标,并以情感为维系纽带,带领学生走完朗读教学全程,那么学生将会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一、将朗读目标安置于教学活动之先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经说:非朗读则难以体味文章的音乐之美、铿锵之美,也难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读书、共同品味书中韵味、共同体验读书乐趣的过程。因而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朗读,而不是讲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朗读涵泳,在朗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教师应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课堂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朗读在小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在各个学段,《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总的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张淑芬 《考试周刊》2014,(52):42-42
<正>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童年是人生的起步,也是学习的起点。一本好书能让孩子的快乐更持久,应让读书成为习惯,改变我们的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使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呢?一、校园读书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通过朗读,培养语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通过有效的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7.
丁梅华 《考试周刊》2010,(39):73-7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是对先哲圣贤优秀读书方法的传承,又是语文课之所以为"语"文课的最基本的特点。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走进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语文老师的确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也在想方设法用各种朗读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一时间课堂上书声琅琅。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朗读有效性的时候,发现琅琅的书声背后仍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尤以强加情感的朗读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技巧,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宽容,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很浓的朗读兴趣,很强的朗读能力,很好的朗读习惯,形成终身会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上学又称之为“读书” ,可见书是要读的。尤其是语文创新教学中 ,更是要求学生认真地读书 ,专心地读书 ,大声地读书。在读书中去理解、去品味、去欣赏文章的含义、真谛。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 :“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 ,是欣赏的必经步骤。”看来 ,如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朗读的指导思想 ,帮助学生选择好朗读的材料 ,教会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朗读、学会欣赏 ,是我们语文老师无可推卸的责任。一、朗读的归位———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曾有人提议对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测试改为两大块进行。一是指定一篇文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朗读 ,根据其朗读效果评…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方法,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一、巧妙导入好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段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云房子》时,我这样设计导入:先让学生跟随  相似文献   

11.
张霞 《安徽教育》2013,(3):28-28
<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该从低年级抓起。可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少读得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胆小害羞,无论教师怎么启发、鼓励,就是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从这些现象,我们不难感觉出: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的一种手段。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朱熹的读书方法就有“口诵心惟”法。他强调:“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要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这样便可“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案例描述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地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其实,默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相似文献   

15.
王岩俊 《现代语文》2014,(1):107-108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宝贵经验,要求我们在从事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的重要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书读得多语文水平就会大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祖先把"上学"叫做"读书",不知是因为那时没有自然科学课,还是为了告诉我们,书是要读的,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读,分为无声和有声。我们通常把无声的读称之为默读,有声的读叫做朗读。其实,并非所有的有声读,都能称之为朗读。我们可以从朗读的要求和朗读的特点来看。课程标准的朗读要求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的特点是把蕴含在无声的书面文字中的思想感情,经过心理的感受理解,通过音色、音调、语气、节奏等语音的变化,用有声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使之凸现明朗。而且,朗读不单纯是还原书面文字的情和意,还伴有丰富的联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就是朗声读书,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的交流。通过朗读,学生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和语言技巧的学习,从而一步步掌握语文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这一教学方法,利用切实有效的朗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一、朗读的重要意义1.朗读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恰当的朗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综合运用多种  相似文献   

18.
胡平 《成才之路》2012,(2):73-73
正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中也对朗读做了明确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现象:早晨的校园里本该是书声琅琅,却让人感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课堂上齐读尚能有声,但表情木然,字字停顿,拖腔唱读,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一文中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上应特别重视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应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朗读指导方法上应有创新思维,不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和兴趣,以达到提高朗读水平,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马丽 《文学教育(上)》2010,(22):114-11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教学永远都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