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2.
庄建国 《现代语文》2007,(1):124-124
对诗歌的欣赏角度不一样,其解读的内容也往往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此,选择一种科学的欣赏角度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意,把诗歌的美解读出来。对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历来有两种欣赏角度,一种是从诗歌的技巧来解读,欣赏到诗歌的艺术美,另一种是从文化背景来解读,挖掘到诗歌的深层含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个方面虽都令人信服,但是却难以解读诗眼“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3.
马致远是元代杰出的散曲家、戏剧家。《天净沙.秋思》是其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全曲构思新颖独特,情景交融,语言精炼,音节和谐,以其自然而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游子思归图,抒发了游子日暮思归、凄楚欲绝的羁旅情怀。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曲中的意象,意境美和情景交融这几方面来赏析这首小令。  相似文献   

4.
分析并提出了<天净沙·秋思>隽永的艺术魅力来自它奇特的构思美、深邃的意境美和严谨的声律美.  相似文献   

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成为人们喜欢吟诵的诗歌之一。我们读这首小令的时候,总被其中悲壮的感情牵引着,在感受到它的悲壮之后,又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艺术享受。这不仅因为词人调用各种了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理论,近年来学者们在诗歌翻译中渐多使用,指称对译语文本中所保留的原作中新奇内容的表达、表征和接受。本文就《天净沙·秋思》的两种译本做出比较分析,并对陌生化翻译策略在诗歌翻译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毛金秀 《甘肃教育》2008,(11):57-57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只用寥寥数语就写尽了游子之思,凄清的情思幽幽地迂回于字里行间,这久久不绝的凄清成就了这首元曲独有的美学色彩——凄美。那么,这首小令因何能写绝了凄清呢?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撼人心魄、动人情肠的美文。其中具有意象美、意境美、音乐美和空灵美等美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元及清以迄当代,赏鉴评析者多认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思乡之作,经全瞻发微,作出新的读解:不是思故乡之作;“枯藤老树昏鸦”不是“哀景”;“鼎足对”说法欠当;画面应是两幅——一二句:山区源,秋夕照图;三四五句:日暮而途未穷的孤独飘泊图;结句应读为:“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当学生们熟读了全诗,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大意后,我便开始按照既定计划引导学生分析文意与主题。  相似文献   

11.
从元及清以迄当代,赏鉴评析者多认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思乡之作,经全瞻发微,作出新的读解:不是思故乡之作;"枯藤老树昏鸦"不是"哀景";"鼎足对"说法欠当;画面应是两幅--一二句:山区源,秋夕照图;三四五句:日暮而途未穷的孤独飘泊图;结句应读为:"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古诗源远流长。《天净沙·秋思》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古诗之一,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翻译过此诗,因此有不少英译本。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个英译本的赏析,旨在从前辈学者的作品中吸取经验,进而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传播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近来,笔者在给学生讲授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首小令有两点可疑之处,同时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想与大家共同探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相似文献   

14.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篇幅短小,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对蒙太奇艺术手法加以运用:以秋景萧瑟的形象元素,将多画面组合排列于与之适应的情境中,营造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整体意境。巧妙地糅合了抒情、重复、对比、心理等诸种蒙太奇手法,抒发了中国文人墨客传统的羁旅、悲秋的情感体验,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心灵感悟。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创造出画面组合的集约效应,将羁旅他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元曲四大家”之一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年传唱不衰的名作。它是作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以独特巧妙的构思创作的。这首小令虽然篇幅体制短小,全篇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却把作家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读后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美的享受。有字字干金、回味无穷之感。  相似文献   

16.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在古今文人骚客大量写悲秋及游子心绪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给人产生的深刻印象,而为后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元人周德清称它为"秋思之祖";王国维更誉它"纯是天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合成空间理论对中国典型意象诗<天净沙·秋思>的诗意生成过程进行解读.研究对于古诗欣赏和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原诗解读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曲四大家之一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年传唱不衰的名作。它是作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以独特巧妙的构思创作的。这首小令虽然篇幅体制  相似文献   

19.
邓书宇 《学语文》2009,(1):55-55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名篇。曾被誉为“秋思之祖”。这是一篇向学生介绍元曲知识和指导学习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从后者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选编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诗作倍受推崇,原因在于它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仅用28个字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时节游子浪迹天涯的图景,把游子思乡的悲情宣泄到了极致,读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无数人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