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导学生进行相似联想诗歌是用形象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古代诗歌大多采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在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时,有时可引导学生进行相似联想,从而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欣赏杜甫的《登高》一诗,我让学生把握“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结合作者的生活处境,进行相似联想:一生漂泊的奔波,年岁已高又百病缠身的杜甫,面对纷纷而下的落叶会想到什么呢?面对随风飘转不知到何处,也不知坠向何方的落叶,他又会想到什么呢?由树木的衰败,会想到什么?由滚滚而去的江水容易使人联…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根据事物间的各种关系,由此及彼,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对于写作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首先,联想是深化生活感受,深入理解材料意义,从而获得写作灵感和文章主题思想的重要途径。其次,联想是活跃文思,开拓意境的重要手段。善于联想则文思泉涌,材料充实;不会联想则文思枯竭,无话可说。由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因而联想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方式。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一、质同联想。这种联想是指写到某一对象时,想到与之特征或本质相同的别的对象。注意,这个“同”字十分重要,如果不相同,则不是质…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从检测目标还是从分值效果上看,作文都是语文试卷的压轴戏、重头戏。就绝大多数同学而言.考试时倾向于选择议论文,就绝大多数作文题目而言,也适合选择议论文体来写作。这里并没有忽略其他文体的意思,而是说记叙文、小说、戏剧等这些文体虽然有得高分的可能,但缺乏普遍的适用性,它们对构思及语言的要求更高,驾驭不好会弄巧成拙。所以,这里仅就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的写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感悟类作文,可以大致框定这样的内涵:在参与社会交往与经历人生的过程中,因睹物、见景、思人、历事等引起了内在思想情绪的变化,拨动了情感的琴弦,因而有所感触,有所领悟,再经过思维的过滤与整理,写成的文章就可称之为感悟类作文。下面从感悟类作文常见的三种类型分别加以说明。一、因景悟:触景生情感心灵山川河流,荒漠绿洲,大自然的万千景象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游历风景一饱眼福的时候,那些秀丽、壮阔、渺远、险奇的景色总能让观赏之人情思满怀。这时,风景的特色个性与内心的情感产生了呼应,幽闭的心灵因为景物的感染而打开了一…  相似文献   

5.
小标题式作文本是一种较常见的文体 ,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就可以了。由于这种文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很多考生都喜欢运用 ,但能够写出新意的并不多见。怎样把这种小标题式作文写得新颖别致呢 ?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标题要围绕中心 ,体现行文思路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 ,所以在拟标题时应该抓住这一部分的重点、要点 ,体现在小标题中。每个小标题都要围绕中心 ,把话题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 ,也会给阅卷者一种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好印象 ,使他一看就知道行文…  相似文献   

6.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10):33-34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它多采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手法,寓深刻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如我国的先秦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 2001年高考中,江苏考生蒋昕捷一篇寓言《赤兔之死》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被评为满分作文。寓言这种文学样式也随之身价倍增,许多考生尝试采用这种形式作文。  相似文献   

7.
决定文章优劣的环节有很多,如标题、开头、结尾、书写等等。诸多环节中,学生尤其忽视文章的标题,一是由于标题所占字数极少,不值一提,二是由于自拟标题确定很难,无从着手。在试场里,鉴于时间紧迫,考生或是先写文章,后定题目;或是不假思索,不求甚解;或是绞尽脑汁,只字不出。结果往往是文不对题,辞不达意,甚至有文无题,影响得分。另一方面,多数阅卷老师批改作文时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凭自己的第一印象打分,而作者所拟标题是否简练、新颖、别致则决定着“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作文试题中怎样自拟文题当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拟出一个令人满意的题目呢?这缘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内涵的切实领会;二是明确各  相似文献   

8.
胡平 《考试》2010,(Z3)
【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用因果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向来被认为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且由此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因果共识。但是,也有人表达了不同观点。苏联诗人萨阿强在一首题为《不一定》  相似文献   

9.
“走作文”就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面对鲜活的实境,引发学生的联想,指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进行链接,使之相互交流映照,从而触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达到知识迁移的训练目的。在实境中教学生如何选择素材,蕴情立意,构思表达,作实战式的习作全程演练。下面我以《苇海》一文写作为例,具体介绍“走作文”导法。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苇海》时,一共领着学生走了“四走”。一走寻找习作之泉。良好的习作习惯是高素质作文的重要要求。我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敏锐地发现新鲜素材的良好习惯。在…  相似文献   

10.
对对子要求思维敏捷,快速切入,尤其是在高考中。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对对子的方法——联想法,供大家参考。对联上下联的内容必须联系密切,或相似、或相关、或相对、或相反。因此,根据所给之联,对出另一联,则需要进行由此及彼地联想思维,这样才能保证上下联不脱节。所以,联想是对对子的基本思维方式。灵活运用联想思维,可快速对出要求的上联或下联。根据联想思维的一般类型和对联上下联意义上的联系,快速对对子的联想法可分为三种:相似联想法(用于正对、串对),相关联想法(用于正对、串对),相对联想法(用于反对)。采用何种联想方法,当以…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创览一下近几年的各级各类作文考试及一艇训练作文试题,便不难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材料作文,而其中又以寄寓性文题为最常见,也较为难写。所谓寄寓性文题,即在所供材料中蕴含某种道理,富有一定启发性,哲理性的文题。比如1986年的高考作文题,所供材料为“树木·森林·气候”,其中就包含有量变导致质变的道理以及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进而形象地揭示出“个人·集体·事业”的关系:个人的作用虽有限,但无数个体汇聚起来组成坚强有力的“阵”的集体,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可见,任何个人的作用在事业的潮流中虽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外延型材料选择题是要求考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揭示出历史事件特点、本质或历史阶段特征的一种题型。它强调对材料的理解、知识和观点的运用、历史结论的提炼、创新能力及多种学科能力的考查。外延型材料选择题主要分两类:一是注析式,其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密切,通常从题面材料与课本知识的联结关系入手,相互诠释,然后再提炼、深化。二是辨析式,它仅以课本知识为背景依托,题面材料与课本联系不强,设问多是从材料自身得出,利用已有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辨析、鉴别。历史外延型材料选择题是材料选择题中最难的一种,在高考试题中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训练联想能力调动作文材料和县香泉中学丁先成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作文帝遍存在材料贫乏、陈旧,甚至文不对题的毛病.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便能医治这一病症,提高学生调动作文材料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运用它来调...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场作文时,最怕的是没有材料。大量占有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缺乏材料,而是缺乏从大脑中调出材料的方法,也就是说,是“缺法”,而不是“缺乏”。那么,在应考的短时间内,如何迅速地占有大量材料呢?主要方法还是运用相似联想和相反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有趣的文学体裁。话题作文文体自选为同学们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创造了有利条件。所谓“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近几年来,“故事新编”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中学生考场作文的新  相似文献   

16.
推导法例谈     
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环境条件的适应关系,我们可以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环境条件着手,推导出生物在这个环境中生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解决这些问题生物需在形态结构上怎样去适应.  相似文献   

17.
[一技] 联想,是根据事物间的各种关系,由此及彼,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事物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李牧 《初中生》2009,(8):14-16
欣赏毛泽东的“老照片”时,会看到在他批阅文件的办公桌上、接待客人的茶几上、外出视察的专列上,时常有一个白色瓷杯,杯体印有兰花图案。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那是“茶缸子”。毛泽东喜欢喝茶,甚至吃茶叶,总是离不开“茶缸子”。  相似文献   

19.
移情法例谈     
移情法例谈所谓移情法,是作者不直接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将感情转移到其他事物中,通过他物表现出来。例如:杜甫在《春望》中,不直接说由于国破家亡而自己心情极度悲痛,而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商隐在《无题》诗中,不说主人公思念所爱之人,而是设想...  相似文献   

20.
推导法例谈     
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环境条件的适应关系,我们可以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环境条件着手,推导出生物在这个环境中生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解决这些问题生物需在形态结构上怎样去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