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养殖小龙虾可以增加稻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生态养殖的代表模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本文对稻田淡水养殖小龙虾的技术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论述,对稻田淡水小龙虾的养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俞晓平 Heon.  KL 《科技通报》1997,13(4):205-210
系统研究了稻田和稻田周围非稻田生境中飞虱、叶蝉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分布及其相对丰盛度,并阐明了不同生境间同翅目寄主和天敌的相互关系.稻飞虱和稻叶蝉在非稻田生境中的数量很低,然稻田重要卵寄生蜂Anagrusspp.Oligositaspp.和Gonatocerusspp.在非稻田生境中的平均密度很高.多样性指数低的植被上存在更多的飞虱和叶蝉,同时也保存了许多寄生性天敌.水稻移栽后稻田中节肢动物的数量逐渐上升,至第四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郊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肖玉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09,31(1):38-47
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对上海五四农场稻田生态系统的初级产品生产、气体调节、氮素转化、有机质形成和累积、水调节和环境净化6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稻田生态系统初级产品生产量及其价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田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O2并吸收大气中的CO2,稻田向大气排放CH4和N2O,其中施氮量为375 kgN/hm2(N3处理)的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价值量最高;稻田生态系统中施加化学氮肥是氮素输入的主要途径,水稻收获移出和氨挥发是氮素输出的主要途径,稻田生态系统氮素转化造成了经济损失;稻田有机质累积量及其价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种植消耗了水资源,同时稻田在降雨时具有蓄水功能;稻田生态系统能吸收SO2和净化污水。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稻田在水稻生育期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83~4.85)×104元/hm2,其中N3处理稻田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但是与未施加氮肥的N0处理相比并不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分析表明,施加氮肥带来的环境损失削弱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效益。因此,应当鼓励水稻种植者采用缓释氮肥、改进施肥技术等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措施,以促进稻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利。  相似文献   

4.
赵苗苗  邵蕊  李仁强  杨吉林  徐明 《资源科学》2019,41(7):1286-1294
农业生产活动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作物栽培体系和管理方式都会影响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控制机理的研究,但关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中科院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为研究平台,通过对新(刚从旱田转为稻田)老(过去20余年一直为稻田)稻田进行连续4年(2013—2016)观测,分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预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旱田转变为稻田后,前4年新稻田CH4排放通量显著低于老稻田,但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新稻田的CH4排放速率呈增加趋势,而老稻田的CH4排放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耕作年限对CO2和N2O的排放速率影响不显著;新稻田的pH值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老稻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缩短稻田轮作(水-旱轮作)期(小于7年)能够有效降低稻田CH4和总温室气体排放量。该结果表明利用老稻田的CH4排放系数可能会显著高估新稻田的CH4排放量。研究结论可为准确评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区域农业温室气体管理和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稻田里养金鱼,让鱼儿在田间觅食,减少如螟虫、稻螟蛉、稻象鼻虫等稻米茎叶的危害。稻田养金鱼,对改善环境、预防人类疾病也有显著的作用;稻田养鱼及鱼的排泄物又可作为农田的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这种稻鱼共生互利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展现了美好的前景。INFOYU(总第36期,P6)报道,辽宁省朝阳市水产科研所2001年在千亩稻田展开“稻田养殖金鱼”试验,喜获成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文章结合实地调查、政策解析、工程设计、效益评估等方式,提出了关于推进我国长三角地区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的建议,明确了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的政策适应性,以及长三角地区实施稻田退水零直排的重要性,对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模式选择与投资成本、可预期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我国面源污染防治与农业绿色优质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稻药鳅无公害高效生态农业新模式是指充分整合稻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热量资源,对其进行周年性的科学高效利用,将水稻、中药材(泽泻)、泥鳅养殖通过轮作和套作集中于同一稻田,充分利用稻田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一种复种新模式,简称稻药鳅模式。该项研究获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我们经过三年试验,集成了理想的搭配模式和关键技术。稻药鳅模式为"水稻+泽泻套养泥鳅",是对传统的"稻田养鱼"的扩展和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已经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二维码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组成之一,是信息存储和传递的重要载体,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稻田区块的环境信息采集和传输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二维码的稻田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运用数据采集系统对稻田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到显示设备上,并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显示,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将所得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查看数据库中的数据便可了解稻田环境的变化趋势。二维码的引入,有效解决了偏远区域稻田环境检测的不便性。  相似文献   

9.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涂县地处沿江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全县拥有稻田面积近70万亩,其中一季稻田面积为45万亩。随着新型水稻栽培方式的推广应用,稻田安全化学除草已迫在眉睫。目前市场上除草剂种类繁多,而质量则良莠不齐,传统的除草剂由于连年使用,部分地区出现了水稻僵苗不发、黄化、除草不增产现象,有的甚至严重减产,新型安全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为此,当涂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项目——“当涂县45万亩一季稻田安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坑定位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处理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各个处理的稻田坑面水中NH+4-N浓度逐日递减,无机肥处理,混施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NH+4-N浓度在施肥第2天分别降低35.17%、24.78%、14.12%;施用有机肥能有效降低氮素在稻田土层中的淋溶速率,低于无机肥处理和混施肥处理,施...  相似文献   

12.
收集国内外水质管理方面的资料、文献和成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稻田排水控污技术,有效缓解稻田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正确选择除草剂的品种,就要了解当地稻田的基本情况。如稻田地现有的杂草种类,采用的栽培方式、土质和除草剂的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鱼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现有的稻田养起源诸观点的铺叙及分析,特别是对其中用文献和考古“双重证据法”得出的“东汉说”“三国说”的考辩,指出混有稻田有鱼与稻田养鱼是以往研究中的通病及症结,认为前人的“《诗经》时代说”,“战国说”“东汉说”“三国说”“唐代说”等观点还难以令人信服,其结论所依据的古文献和考古材料皆非稻田于的可信史料;据明代方志中确凿的稻田养鱼记载可知,稻田养鱼至迟起源于明代。  相似文献   

15.
莎稗磷乳油是上海农药厂生产的有机磷类水田除草剂,尤其适用于以稗草为主的新稻田和旱改水稻田,是生产绿色食品的优良除草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对丘陵山区连续4年覆膜旱作、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条件下稻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动态变化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高于常规水作。土壤NO^- 3-N占无机氮的81.16%~90.46%,是土壤铵态氮的4.32-9.49倍。因此,丘陵山区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矿质氮主要以硝态氮为主。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双孢蘑菇稻田冬季栽培迅速发展。稻田蘑菇无公害安全生产控制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解决磨菇产品的安全隐患,确保对人体无毒害,并发挥磨菇特有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铬和镍的积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铬、镍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土壤铬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麦地>绿化地>果园>自然土壤,土壤镍浓度依次为:菜地>稻田>绿化地>麦地>自然土壤>果园.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比较,土壤中铬、镍的浓度并没有普遍增加,仅在菜地以及稻田中存在一定的积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铬、镍浓度的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二者在土壤中的浓度仍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仍不太大.  相似文献   

19.
稻田皮炎是水稻产区危害面较大的一种皮肤病,主要发生在栽秧和除草期间。引起皮炎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水稻田里的尾蚴钻入皮肤引起的皮炎占了很大比重。稻田皮炎患者奇痒难忍,严重时影响出勤率,对生产不利。为了预防稻田皮炎,在个体防护工作中可用松香软膏、松香酒精、工业用凡土林、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软膏、火棉胶液塗在接触田水的皮肤上,或带上乳胶套等,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20.
冀、豫、鲁、晋、辽的单季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稻田主要分布在平原的低洼地区,稻田面积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8.1%,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8.6%。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文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等省44个市、县的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水稻产量波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