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学位制度中把学位分为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两大类。学术性学位是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领域里所授学位的统称。如文学士、理学士、文学硕士、理学硕士等;或是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要求的一种学位。专业性学位是在专业领域所授学位的统称,如教育学学士、建筑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医学博士等。因此,专业学位的最大特点是,获得这种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有明显的某种特定的职业背景,如医师、律师、建筑师等。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在我国设置和试办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  相似文献   

2.
港台与内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作者以香港和台湾为参照系,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入学申请资格、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与学位授予三个方面,与内地作横向比较,对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职业性)学位作纵向分析,从而得出5个未来工作中值得借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学真  张俊 《教书育人》2011,(15):34-35
一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对农科专业学位和全日制农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二、我国专业学位的基本特征1.对专业学位特点的认识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是与学术性学位或研究性学位相对应的。设置学术性学位是为培养从事学术研究的后备人才,重点培养人才的研究能力,学位论文要具有学术上的独创性,所从事的工作以学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属性和功能的新发展,可以按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等院校分为学术类、专业类和职业类三个类别,每个类别分为大学和学院两个层次,即授学术性学位的研究型大学和文理学院,授专业性学位的综合性大学和专业学院,授职业性学位的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按上述分类框架调整国内高等院校的发展定位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实施上述分类框架的关键在于公共资源分配法制化,建立有效的区域高等教育评估机制,打通学生升学、转学的壁垒,建立合理的大学校长遴选制度。  相似文献   

6.
1.国务委员陈至立与学院领导合影2.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3."秦汉研究"是学院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特色4.学院领导为毕业生授学位5.学院与地方合作共建"一所一中心"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主要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突出特点在于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佳木斯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0年,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00年起陆续获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工程(机械工程领域、材料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确立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2种类型的培养目标,特别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入口、培养、出口等重点环节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一九八○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时,就提到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可以是在学的毕业研究生和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施行学位条例至今已有五年多丁,我国对攻读学位的毕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开展学位申请工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事实证明,我国的学位制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学位的质量不仅反映山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使我国所授学位相当于国际相应的学位水平,而且还有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9.
(一) 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高等教育历史,长期以来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学位制度。英国的学位基本上分为三级: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硕士以上的学位统称高级学位。高级学位一般包括科学或文学硕士(MSC或MA)、哲学硕士(MPhil)和哲学博士(PhD)等。除了高级学位外,大多数院校还开设不授予学位的文凭课程(Diploma Course)和证书课程(Certificatte Course)。英国高等学校的高级学位基本是两种类  相似文献   

10.
国际范围内,学位互授联授已列入高校的战略规划,在类型上倾向于学位互授,在层次上因国家或地区而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我国学位互授联授现状表现为合作类型以双学位为主、合作性质以学分互认为主、合作模式以双校园为主、合作方向以单向输入为主等特点,面临着“输出”、体制与政策等方面的困境,应通过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学术话语体系、建立与学位互授联授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在“新工科”及我国优势学科专业等领域开展学位互授联授、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建立“一带一路”学位互授联授质量保障体系等路径推进学位互授联授。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其“拔尖创新人才”是学术型人才,更要突出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学术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有研究无能力”、“理论不结合实际”、“学位论文没有应用价值”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学位论文开题实行课题导向制;学位论文撰写实行“小论文”构成制;学位论文评审实行“双向”盲审制,同时,设立学术研究分,推动研究生全方位参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近来,很多高校就研究生的学制改革问 题议论纷纷。研究生学制问题主要是要与国 际高等教育模式接轨,从中西方学位制度的 比较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角度来研究这 一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西方的高等教育其主体是本科与博士。 高校为保证质量,对未达到本科质量要求的 学生授予专科文凭,对未能达到博士水平的 (一般是学完课程,但未能通过qualify),授 予硕士学位。硕士学位在西方通常为过渡性 学位,由此,西方逐步形成多级学位制度。 很多发达国家的硕士学位是过渡性学位, 而且是多元化的。为适应社会的多种需求而 产生多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 学院(RMIT)为例,该校的硕士研究生被分 为两类:一类侧重于学术研究,授学术学位, 称为research的研究生,在校时间一般为2~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来说,首先要制订的就是教育质量目标。有了目标,才清楚要保证的是什么,才能确定怎样去保证。学位教育的质量目标应该立足于国家的学位标准。高校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教育所授的都是国家学位,因此理所当然必须达到国家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后,美国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授予的学位也逐渐演变,趋于多样化。目前,授予职业领域学位的情况大体有三类:一种是在学术性学位中授予;第二种是授予  相似文献   

15.
高层吹风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批准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三个新的硕士专业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一定风景园林事业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资讯快递     
《中国研究生》2002,(2):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台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9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委员会出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针对近年来少数在校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出现的种种学术越轨行为,如侵占、剽窃、代写文章,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做出处罚规定。这对于倡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坚持求真务实、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正确对待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名和利有着积极意义。(裴旭)中国矿业大学实施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中国矿业大学改革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分层次教学。其具体内…  相似文献   

17.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应用型学位,与全日制研究型学位有较大的差羿,沿用或套用过去全日制研究型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都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要求,如存在学位基础课所占学分比例大,专业必修课门类少,实践·望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改变地方高校语文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硕士学位与教育学硕士学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一种是职业性学位(professionaldegrees),在我国称专业学位,另一种是学术性学位(academicdegrees)。我国教育学硕士教育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梯队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这是我国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一笔巨大的财富。相比较而言,由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自身有着独特的规定性,与其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原有的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但必须进行相应的职能转换…  相似文献   

20.
“近代平差”课是为工程测量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学位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专业性。我系工程测量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电子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自动化成图和地图数据库”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应用”等。在各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中,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要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实验观测手段来获取大量的测量数据,而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