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悦怡 《科教文汇》2009,(18):237-237
本文收集了部分2007~2008年网络上最流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热门流行语,进行了简短的解释、分析和评论,每一个词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直接或间接地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行进中的掠影,通过网络流行的词语能够最真实直接地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这些热门网络流行语,应该成为当代人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2.
自21世纪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以来,网络便成为了语言的一个新型载体,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其中不乏一些网络流行语,它们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语言活力。本文归纳出网络流行语言的特点,以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根据,对未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测与猜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人们的生活便捷水平也因此得到极大的提高,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与网络相关的新事物的产生,网络语言就是其中之一。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为汉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语,本文主要从隐喻视角下研究网络流行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中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网络流行语年年翻新,盘点2010年的流行语,却有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值得记录。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逐渐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生民情,记录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以2019年度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网民数量增加应运而生的一种在网络流行并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一定的来源。和普通语言相比,这种新时代的网络语言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姜胜洪 《未来与发展》2010,31(6):104-107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甚。本文以2009年度网络语言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着力于从舆情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应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很多学者对其特征进行归纳研究,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概念的界定也是模糊的。笔者从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网络热词中分析发现呈单音化倾向的特征。本文主要对其单音化倾向的理据从语言学和非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蔡佳琪  邱佳 《科学大众》2021,(2):176-177,71
随着网络交际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中的语用现象逐步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通过聚焦网络流行语中的谐音现象,并借鉴"自主-依存框架"与顺应论等理论成果进行语用考察,发现网络谐音词具有丰富的构成方式,其生成机制可用"自主-依存框架"进行解释,顺应了心理世界、物理世界与社交世界等交际语境,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高频出现在网络交际...  相似文献   

10.
郑佳佳 《科教文汇》2009,(16):215-215
语言的发展特点是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心理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变化。结合网络流行语的涌现及特点,分析社会心理的发展趋势,总结出社会心理的变化是网络流行语大量涌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事件性网络流行语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息息相关,人们用这种方式揭露着生活百态,并以简洁智慧的语言表达着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感受.其不乏幽默讽刺之感,增加了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新奇感与关注度,成为受众表达个人观点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视阈下的网络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春艺 《科教文汇》2011,(28):94-94,113
依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发展中构建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从2006年的"恶搞"到2010年的"给力",五年之间,互联网时代信息量过载和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这种网络流行语在生成和传播方面具有许多新特点。本文从五年间网络流行语的变化,在来源、特点、应用等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发展中的文化变迁,并由此展望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锐琴  张显东 《科教文汇》2014,(29):207-208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0名在校大学生和辅导员进行了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和辅导员中的使用情况,研究这两类群体对流行语的评价态度,并进一步考虑将网络流行语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文化》2009,(2):F0004-F0004
天文学家在2008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在探测过程中拍摄的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星空图片.美国媒体评出年度十大点击率最高的太空图片排行榜金星、木星、月球构成的笑脸图荣登榜首,展现超新星残余、系外行星、黑洞、火卫一、木星的图片也跻身榜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着以著名美国翻译学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支撑,来探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本文的目的就是完善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以及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浅谈当下的校园流行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钮灵芝 《中国科技信息》2005,(8):220-220,207
本文以学生的流行语作为一个窗口,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来源、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正确的态度这几方面来分析,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来了解校园文化现象,真切把握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习生活、心理世界和成长过程,帮助我们进一步搞好教学教育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于枯燥的课堂生活而言,校园流行语展示了青春的气息。流行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思维的垃圾。中专学校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没成熟,流行语对其影响也是两面性的。尝试从校园流行语的构成方式、来源、特点以及带给我们教育者的思考方面说说笔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互联网+"于2015年进入官方话语,一跃成为各大媒体高频词,人人言说"互联网+"成为全民现象,当前涉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鲜少从互文性理论进行解读。[方法/过程]基于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以"互联网+"作为案例,分析其互文性文本,研究"互联网+"一词背后的舆情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具备构词新奇、文本可写、投影社会等表象特征,通过角色权威、技术演进、交互传播及意义奔涌等动因完成蜕变。为进一步认识当代网络文化,理解网络流行语的表象特征和发展动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黄平飞 《科教文汇》2009,(9):237-237
近年来,流行语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入关注和使用流行语。本文透过央视春晚来看流行语,揭示流行语的本质特征、积极意义和不良影响,提出使用流行语时要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20.
《知识窗》2009,(3)
1.这人吧,眼睛一闭一睁,这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一辈子过去了。 2.历史博物馆就是:从猴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