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晋(1599—1659)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著名藏书家兼出版家。有关毛晋的交游及创作研究,以往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种:一是毛晋亲自所编的四种诗集,即《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及《野外诗》,收入民国初丁祖荫所辑《虞山丛刻》(以下分别简称为《和古》、《和今》、《和友》、《野外》,或合称为"自选集");二为《以介编》,亦收入《虞山丛刻》,此编收毛晋六十岁时朋友所赠祝寿诗词,由他的四位后辈张宗芝、王沩、王  相似文献   

2.
3.
一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夏,中国北方爆发义和团反帝运动,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组成联军进行镇压。八国联军攻陷紫禁城,大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第二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意、法、西、荷、比等十一国签定屈辱的《辛  相似文献   

4.
张祥云是清乾嘉时期福建藏书大家,然其声名、藏书湮没无闻。郑振铎《西谛书目》始收“张祥云藏”《鞠园藏书目》,此目今存中国国家图书馆,题作“张祥云编”。然通考全目,可以发现此目收录不少张氏去世后的书籍,而明确可知经过张氏收藏的书籍不见于此目,加之书目体例不一,错讹较多,故《鞠园藏书目》题作张祥云藏或编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日本东京大学藏《尚书注疏》二十卷古本,前后无序跋,亦无牌记等刊刻信息。但从板式、避讳字和刻工姓名等方面综合判断,该藏本属于明嘉靖李元阳闽中刻本。该本由江浙流传到辽东,最后流失到日本。李元阳本上承元“十行本”,并刊正元刻本不少错误;它又是明嘉靖后多种传世本的底本、参校本,在经籍版本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元阳刻本保留了大量的俗字、异体字,对今人研究历代俗字、异体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照经籍刊刻史实可知,有些学者的观点看法不合史实。李元阳本也存在形误衍脱等刊刻问题。  相似文献   

6.
钱谦益与《嘉兴藏》渊源深厚,密藏道开发愿刻经之际,为牧斋诞辰之时.他与后期主持刻藏者白法性琮、按指契颖等,关系十分密切;在寺院建设、刻藏资金筹集及经板运输诸方面,着力颇多.刻藏事业之顺利完成,牧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8.
宋本曹植集乃以晁公武著录本为底本而重刻,而晁本实即《龙城录》记载的北宋十卷本曹植集,与北宋秘阁藏本《陈思王集》并非同一版本系统。通过与《文选》所载曹植诗文的比勘,断定十卷本曹植集的重编主要依据了非李善注本系统,且重编至迟在北宋初。据"愍"字阙笔及载有《画赞》、《列女传颂》等篇目的内证,结合与《文选》李善注所引曹植诗文的互勘,断定宋本曹植集属唐二十卷本系统,而李善注所据曹植集则属三十卷本系统,此即《旧唐志》著录二十卷本与三十卷本曹植集之关系。曹魏以来存在选本性质的秘阁本和曹植自编全集本两种系统,而二十卷本继自曹魏秘阁本,三十卷本则继自自编全集本。《四库》本曹植集乃据抄自翻宋嘉定本,版本价值优于宋本,且属明代曹植集的祖本,校勘整理曹植集宜选择为底本使用。  相似文献   

9.
国图藏《崇祯壬午科京省题名录》载录崇祯十五年两京九省乡试的基本材料,对该年各省解额、举人本经等信息的揭示,具有重要价值。借助该题名录,可以发现诸省通志选举志著录的举人数并不能完全等同本省解额,因为明代乡试中存在跨省考试的生员。而且,易代之际的通志修纂常会受到政治敏感问题的影响,进而丧失真确性。之前学者借助诸省通志选举志或官方解额政策得出的各省乡试解额数据不够准确,应当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10.
李之鼎当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正月十一日,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六月二十六日.李之鼎集著书、藏书、刊书于一身.所辑刊的<宜秋馆汇刻宋人集>四编筹划细致长远,操作有条不紊,时间相逾十余载,总数达六十来种,对保存宋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虽略有不足之处,但在版本选择、文字校勘、资料辑佚和目次编排上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图书馆藏孤本戏曲《玉虎坠传奇》,系许之衡在秦腔《玉虎坠》基础上翻改而成。许之衡翻改此剧,是为了利用传统戏曲中耳熟能详的传统题材创作一部在艺术上臻于完善、更能展现自己曲学主张且适合舞台搬演的昆腔传奇,进而为即将或正在撰写的曲学理论专著《曲律易知》提供实践检验,并为振兴传统曲学略尽绵薄之力。该剧是民国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学者剧作,并不失为民国时期较为优秀的剧作。吴梅与许之衡等人的勉励坚守,具有不可替代的戏曲史意义,并对当下昆曲以及其他剧种的发展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中梁 《兰台世界》2016,(19):13-18
辽宁省档案馆藏《明太祖实录》写本被整理者认为是建文朝初修稿本的抄本,但已有学者指出诸多可疑之处。在此基础上,从翻译角度提出了辽宁本是从一种满文翻译本回译而来的。在两次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初译者误读名词、回译者错误地音译或意译、因满文词形近而误、回译者直译通俗外来语等体现满语特色的错误。清初明史馆将部分《明实录》翻译为满文后存于内阁大库,民国时期流出,成为辽宁本的底本,但未必与罗振玉有关。其回译者的明史知识有限,它可能是一个供鉴定参考的内部使用的版本。  相似文献   

13.
《列朝诗集》闰集神鬼是专收神祇、人鬼、物怪的单元,其体例直承《唐音统籤》等明人编大型唐诗总集,史源则多出自明人笔记、诗话、小说。牧斋汰去了其中涉及宣教、艳情、功名等思想的文本,同时着重记叙文人成仙的宗教传说。其撰集体例经由朱彝尊推广,为盛清时期郡邑总集选家所普遍采纳,成为一种与近世文学经验相适配的文学史话语。  相似文献   

14.
《皇览》是由魏文帝曹丕授意并按照"以类相从"的特点进行撰集的,初撰于黄初元年,约成书于黄初三年,王象、刘劭、桓范、韦诞与缪袭等人为其主要编纂者。《皇览》开了我国大型类书编纂的先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杭世骏《浙江山川古迹记》抄本,一直鲜为人知。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此书抄本,本文对此书的基本情况、流传过程及在杭世骏生前秘而不出的原因做了考论,对此书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做了探究。希望这部手稿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扬州大学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扬州赋》一卷、《续扬州赋》一卷.此抄本序首钤有“艺风堂/藏书”、“秀水庄氏/兰味轩/考藏印”朱文方印,系为缪荃孙旧藏. 《扬州赋》为宋代王观所撰,内容吟咏古都扬州之建置沿革、人物故事、山川楼观、名胜古迹、风俗物产等.赋文虽采取排比铺陈之形式,却以事实为本,特别是其注文征引30多种宋前文献,可辑补一些文献内容的佚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资治通鉴》近10万字长跋为例,揭示明末清初苏州地区文、严两家以严虞悖为代表的士人之阅读轨迹、遗闻轶事,以裨知人论世之资,籍此进一步管窥清代藏书题跋蕴含的丰富文献、史料、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次公等人的苏诗四注不断有注家加盟,逐渐发展为五注、八注、十注、百家注,又由原来的编年注演化为分类注,最后形成《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该注本有汇集众家注释之功,但亦有任意删削旧注的短处。该注本的“增刊”部分重收了部分被删的旧注。集注中最重要的注家赵次公主要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解释苏诗,重点在注典、释意、评论三方面。这种注释方法,能总结苏诗的创作特长,但也有失于考证事实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刘明 《图书馆杂志》2020,(4):141-147
影宋抄本《鲍氏集》的底本,经考察乃南宋孝宗年间所刻,其版本及文本特征表明出自唐写本,属于六朝旧集,纠正了四库馆臣认为鲍照集属重辑本的错误判断。齐梁时期的虞炎编本鲍照集,推断即《七录》著录的六卷本,萧子显和钟嵘均据此本而论定鲍照的文学地位。鲍照集在流传中也可能混入了他人诗作。明朱应登本应据宋本(影宋抄之底本)而刻,产生了讹误字和脱字,不宜作为底本使用。影宋抄本是校注整理鲍照集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20.
元末人张宪有诗集《玉笥集》传世。《玉笥集》现存最早版本是弘治五年王术刊本,为选注本;通行本十卷,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刻本则有《粤雅堂丛书》之一种。弘治刊本与十卷本内容相去甚远,当源自不同祖本。此外,相关典籍中仍可搜罗到少量失载于传世《玉笥集》的张宪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