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全国解放以后,我才开始读到冯雪峰同志的文章,其中《回忆鲁迅》和一系列有关鲁迅的论文给我影响很深,因此,我对雪峰同志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印象:雪峰和鲁迅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读他的《论文集》等著作,总要想到鲁迅先生;每一次读《鲁迅全集》,也总要想起雪峰同志。今天写这篇《冯雪峰同志论古典文学》的时候,也还要不断把他和鲁迅先生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冯雪峰同志为学习、宣传、维护并捍卫鲁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半个多世纪的蹉跎岁月中,他写了大量的关于鲁迅的文章、回忆录。就这些文章和回忆录的总体及其发表的时序看,冯雪峰有着一个理论化、系统化的鲁迅观。他的鲁迅观,从起始到形成,经过不断丰富,终至系统化,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同鲁迅在文坛、思想界地位的形成与巩固相适应,显示着鲁迅的崇高和伟大,也和冯雪峰自己作为无产阶级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3.
雪峰同志逝世已经十周年了。纪念雪峰同志,可谈的和应该谈的话很多。雪峰同志的革命业绩,雪峰同志刚直不阿的品德,雪峰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雪峰同志对新文学运动的指导和贡献,雪峰同志和鲁迅,雪峰同志的文学批评,雪峰同志的创作,等等,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在这里,我只想谈谈冯雪峰和《水浒》。 雪峰同志不以研究古典文学著称,但是,他对许多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水浒》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4.
将军与文豪     
从《同志的信任》这篇课文里 ,我们知道 ,方志敏烈士曾托鲁迅向党组织转交自己在监狱里写的文稿。虽然鲁迅不是党员 ,但他以自己崇高的人格赢得了党的信任。除方志敏烈士外 ,还有一位共产党的领导人曾在自己失掉组织关系时委托过鲁迅和党中央联系。他就是陈毅。陈毅生前虽未同鲁迅见过面 ,但对鲁迅非常敬仰 ,据杨尚奎同志在《红色的赣粤边》一文中回忆 ,1934年 ,陈毅同志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时 ,因敌众我寡 ,身陷重围 ,日夜思索如何尽快与党中央取得联系。有一次 ,他突然想起鲁迅 ,虽然彼此不相识 ,但他深信鲁迅是支持党的革命事业的 ,于是他…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二六到一九三○年间,《鲁迅日记》里有二十四处提到翟永坤。《鲁迅书信集》里有致翟永坤信七封。其中,特别是鲁迅从厦门、广州、上海致翟永坤的信,真实地记录了鲁迅在大革命失败前后生活与思想变化的部分轨迹,对于研究鲁迅思想具有较重要的价值。鲁迅与翟永坤之间显然有过一段比较密切的关系。正如冯雪峰同志所说:“研究鲁迅先生本人,如果不研究他对别人以及别人对他的关系,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研究一个对于人民很重要的人物,则政治、社会、人民的生活、时代思潮以及历史和民族文化,等等,固然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同时和他来往的人物以及他生活上最有密切关系的一切事与人,也都是必要的研究对象。”(《欣慰的纪念序》)了解鲁迅与翟永坤的关系,对于研究鲁迅也是必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中国共产党最忠实可靠的朋友与同志.保卫无产阶级文学,保卫人民革命事业,保卫共产主义成了他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他以实际行动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他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真诚、崇高的友谊.中国共产党把鲁迅引为自己最亲密的同志,始终坚决地捍卫了这面光辉的旗帜,党中央及其领导人对鲁迅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这则史料来源于冯雪峰同志。冯雪峰当时是担负着党中央交给的建立秘密电台的任务而由陕北来到上海的。据冯雪峰讲 ,鲁迅从内山书店接到方志敏从狱中送出来的这份文件后 ,保存过一段时间 ,后来就转交给了他。文件中 ,有一封致党中央的信 ,主要内容是总结抗日先遣队失败的教训 ,还有一篇自传性的散文———《可爱的中国》。另外一篇作品《狱中纪实》则是由阿英同志保存的。冯雪峰见到这份文件后 ,便用电台把致中央信的内容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指示冯雪峰把密信销毁 ,文稿留在上海。于是冯雪峰就把文稿交给了谢旦如。谢旦如是冯雪峰早年创办湖…  相似文献   

8.
论鲁迅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重大影响郝胜道毛泽东一生未能与鲁迅见过面,这给他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他曾对冯雪峰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见过鲁迅”。①遗憾之情溢于言表。但是,毛泽东对鲁迅并不陌生,这是...  相似文献   

9.
冯雪峰《真实之歌》和鲁迅《野草》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主观心境非常相似,所以冯雪峰《真实之歌》中有鲁迅《野草》的因子。《真实之歌》中的鲁迅《野草》因子主要表现在渴望光明和自由、怀念一切美好事物、寻找身外青春的真实心曲;解剖自己、咀嚼灵魂、战胜自己、升华灵魂的激烈搏斗;掷击空虚、反抗绝望、执着现实、韧性战斗的不屈精神;思考人生价值、领悟爱情真谛、正视历史血泪的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10.
《父亲留给我的》艺术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亲留给我的》是高中第三册新选课文,作者冯夏熊。这篇出色的回忆性散文,原载《诗刊》1979年第7期。 冯夏熊同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冯雪峰同志的儿子。冯雪峰同志是党内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鲁迅研究家。他曾是鲁迅先生亲密的战友,代表党和鲁迅先生联系,对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冯雪峰同志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精神备受折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但他对党始终忠贞不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努力于文学译作,对鲁迅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雪峰同志于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前夕,因病含恨死去。  相似文献   

11.
何谓“鲁迅”?─—并非多余的话。当代中国无“鲁迅”!─—也不是杞人忧天、耸人听闻。(一)谁都知道,中国历史、世界文坛上曾有一个姓周名树人的现代文学家鲁迅。他是特定时代与环境的社会产物,属于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如今,已过去60多年,时代不同了,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变,产生“鲁迅”的土壤、气候与其他条件已不复存在,因而“鲁迅”也只好成为尘封的历史一页。说“鲁迅离我们远去”,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而且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鲁迅的确定了,谁也不能挽留。这是社会的一种无奈,历史的一种遗憾。说“鲁迅永远活在我们心…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鲁迅曾录何人的联句赠秋白同志? 鲁迅和一些共产党人曾建立了亲密的革命友谊,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是他和瞿秋白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他曾录赠秋白同志这样一副联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见,鲁迅是多么珍视他和秋白的友谊啊!但是,这副联句出自何处呢?过去许多人都把它当作鲁迅自己的作品,那是  相似文献   

13.
人格的亮色     
在冯雪峰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一个未曾想到的人。在1976年10月的一天来到他的病房,让不平静的他顿时陷入了历史酿就的大喜大悲之中。来访者是周扬。凡是熟悉现代文化史的,不难想象这是一个具有情感震撼力的历史场面。自30年代初鲁迅时期起,冯雪峰、周扬,这两位文人,或者说政治家,虽然同属左翼阵营,却一直处在情感隔膜、思想对立的状态。人们经常所讲的左翼文艺的宗派主义纠纷,其实最早便是由他们因鲁迅的关系而开始的。后来周扬与胡风、周扬  相似文献   

14.
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评价、研究鲁迅与郭沫若,作得最全面、最深刻、最完美,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周恩来同志。今天我们应该认真地继承周恩来同志这份珍贵的遗产。周恩来同志对鲁迅与郭沫若有很多的论述。口头的议论,何其芳等同志的回忆中介绍了  相似文献   

15.
回顾现代中国文学的不同创作路线,没有任何一位作家能像鲁迅那样,仍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坛,甚至“先锋派“们.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位作家像鲁迅那样无情地鞭笞了自己民族的弱点?又有哪一位作家像他那样向着自我的心灵提出挑战?鲁迅这种无情地解剖别人与解剖自己的精神,对于一向自满自足的民族来说,是何等的震撼!鲁迅一直被推崇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开山祖师.尽管人们曾一再地试图超越他,但历史仍把作家们抛在鲁迅既有的精神轨道上.……  相似文献   

16.
陈金淦同志的遗著《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前夕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和著作是我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和继承鲁迅的精神.从中汲取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三还原鲁迅的精神如果说,“还原历史中的鲁迅”是在追求对鲁迅的认识价值,那么,我所说的要对鲁迅的人格和精神做出概括,则是在追求鲁迅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寻求对鲁迅的理解,找寻“鲁迅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在于对鲁迅的人格和精神做出概括。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对父亲的认识。首先是立人为本的思想。“立人为本”是鲁迅精神的灵魂。实际上,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推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工作上去了。国族遭受凌辱的历史困境使鲁迅十分痛心,激发了他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精神麻木…  相似文献   

18.
绝望一直是鲁迅哲学的重要内容,他的绝望是抗争历史阴霾的产物,故而,抗争与绝望紧密相连.鲁迅因其绝望而深刻,而同时他又抗争绝望,拒绝分享,孤独地走向救赎.鲁迅的绝望孤独、救赎紧密相连,从历史的层面看具有超时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月某日,方志敏烈士牺牲前托交专人送给鲁迅转呈中共中央的信件及其撰著的《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历时三个月后,辗转送到鲁迅手里。鲁迅珍重地接受了这些文稿与信件,同时阅读了方志敏以米汁写给自己的秘密信。方志敏同志在信中表示,他不认识鲁迅,但他相信鲁迅先生是能满足一个共产党人的最后请求的。鲁迅感到巨大的激动与悲愤。到次年四月,终于找到机会把方志敏的信件转交给党中央。  相似文献   

20.
苏轼曾有言:身健在,且加餐。以这种昂扬向上的态度来比拟鲁迅,丝毫不为过。鲁迅将其满腔爱国忧民之心以自己的方式诉诸笔端时,便造就了他特有的特点与风格,也形成了我们价值观里一个最大众最普遍的形象—何戟独彷徨的斗士。事实上,我们也无法忽略,鲁迅给我们呈现出的另一种不容忽视的情感副产品—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