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玉春  宋显仁 《今传媒》2010,(12):39-42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公民和法人日益重视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提起民事诉讼保护自己的名誉权;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又使得人们有依据对名誉权案件提起诉讼。而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如果把握不当,就容易造成侵权,因而,新闻媒体常常容易成为名誉侵权案件的被告。媒体侵权有何特点,媒体应当怎样加以防范,这是媒体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蒙晓阳  戚婧 《新闻界》2024,(4):76-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次提出了合理核实义务,并规定了认定合理核实义务的六个因素,最大限度地平衡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名誉权保护。然而,新闻工作者对合理核实义务的理解与贯彻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选择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威科先行三个法律数据库作为样本来源,通过对民法典施行后涉诉媒体被适用合理核实义务因素的频率分析,得出“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是适用最频繁的单个因素,而“内容的时限性”和“核实能力与核实成本”是最被弱化的要件。“内容来源的可信度+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是决定媒体胜败的组合关键因素。核实义务也应该分层级,专业新闻媒体、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媒体应负有不同的合理核实义务。  相似文献   

3.
解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蓓 《新闻实践》2005,(6):53-53
一、值得关注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如今,媒体从业者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新闻娱乐化已经渗透到中国许多新闻媒体中。而在西方,已出现了用一个全新的概念——Infortaiment来表述。该词由: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构成,充分说明了娱乐和新闻之间的融合现象。什么叫新闻娱乐化?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4.
批评性报道在不可能完全还原的“事实”中去呈现事实和表达否定性的意见,这一报道特质使得批评报道与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即社会评价的改变)必然产生关联。撇开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系其行为的“咎由自取”这一面不说,意识到新闻媒介的意见褒贬与当事人社会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既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更理性地看待频繁出现的新闻侵权纠纷,用一种平和心态营造舆论批评的环境,也有助于媒体从业者意识到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风险,更加谨慎地表达意见,提高批评性报道“法”的含量。在权利本位意识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媒体从业者培养谨慎的批评意识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由新闻侵权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公民法制意识和人格意识不断增强,新闻自由权和个人名誉权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两种公权和私权,法律在这两者之间维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新闻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既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尽量规避侵权的诉讼风险。一、从思想上重视隐私权和名誉权新闻侵权行为是在新闻采集和传播中侵害他人(自然人、法人)人格权的行为。每个公民都有独立的人格权,人格权包括姓名、肖像、生命、健康、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利。新闻媒体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真实但属于  相似文献   

6.
王光辉 《新闻窗》2005,(5):59-60
近年来,随着媒体新闻侵权案件的不断增多,媒体记者如何应对因采访活动而产生的法律风险,成了新闻界、法律界不断探讨的话题。由于目前我国新闻立法滞后,而法院审理新闻侵权案件往往采用民事审判规则,使得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目前的新闻侵权案件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在日常新闻采访活动中,如何避免法律风险往往又是新闻媒体和记者难以把握的业务难点。本文就新闻采访如何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如今,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新闻媒体成为被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媒体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名誉侵权行为大都非常重视,且在如何规避新闻名誉侵权方面都有很多得力的措施,但对发生在广告经营活动中的民事侵权行为普遍重视不够。如果新闻媒体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庞大的虚假广告的受害者群体诉到法庭的话,新闻单位势必会更加慎重地对待每一项广告业务。媒体广告侵权的构成我国的新闻媒体基本上是由国家经营的,具有很高的公信力。但有的新闻媒体却滥用了这种公信力,在巨额广告收入面前漠视了自身的审查责任,有的甚至为虚假广告的出台大开方便之门,造成极坏的影响。据省工商局提供的材料,今年2月16日,有关部门对省内媒体发布的359条次药品广告进行了检查,其中违规  相似文献   

8.
风险社会背景下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感必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但当前的食品安全新闻报道存在较严重的失范、失实、失衡现象,新闻媒体在报道态度、报道内容、报道体裁和话语转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新闻专业主义缺失。对此,在媒体层面应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从业者职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对媒体的外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机制,提升公众对新闻媒体监督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闻从业者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和媒介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新闻从业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本论文基于一项全国新闻从业者调查显示,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强度较大,而来自经济收入方面的压力最大,因子分析显示,新闻从业者压力分经济收入压力、单位政治压力、单位经营压力、个人归属压力和身份压力五个维度,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从业者压力无显著差异,不同媒体、不同身份从业者压力感差异较显著,而不同性质媒体、不同职务从业者压力感差异较小,50岁及50岁以上的从业者在各项压力上均最小,随着从业年限的增长,从业者感受到的来自经济收入和个人归属方面的压力均显著降低,论文指出,有序的竞争促进媒体的发展,而过度竞争造成的压力不利于新闻从业者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媒体的市场化和大众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新闻侵权官司越来越多.被报道对象的形象或利益因媒体报道遭受损害时,往往会以诉诸法律的形式与媒体对簿公堂.学会如何规避诉讼风险,理应成为媒体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主流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也是政府与民众之“喉舌”。媒体行业的运作是对人民知情权和发声权的尊重,亦是对政府执政方针和施政策略的准确传递,新闻媒体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也需要重视新闻媒体从业者的新闻观塑造。为此,探讨舆情事件中,新闻从业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表现,阐述缺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带来的行业危害,并提出加强从业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建议,为新闻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迅速崛起,如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受众眼球、扩大社会影响的重型武器.新闻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在深度报道上下足了工夫.本文试结合深度报道的生动实践,对深度报道的个性特征作初步探讨,期望对新闻从业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新媒体技术环境之中,人们生活与工作也因此而受到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新闻媒体行业。为了能够让新闻媒体行业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技术创新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框架理论是能够反映媒介对现实的建构,解释新闻媒介如何定义真实的重要理论.新闻从业者对某些新闻事件的选择、强调会影响受众对客观现实的理解,甚至会将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事实的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可见,新闻媒体如何建构客观事实以及其能否向受众呈现客观真实的世界十分重要.当前,人们对肥胖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媒体更面临如何报道肥胖信息的考验.本文旨在研究媒体如何对肥胖信息进行报道,进而考察媒体是否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造成社会认知的偏见,是否履行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程科 《青年记者》2017,(11):24-25
媒体寻租,是指新闻媒体及从业者使用新闻权利和资源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①本文所指的网络媒体寻租,是指拥有新闻发布资质和资源的网络媒体及从业者避开监管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的非法行为.从根源上来说,网络媒体寻租是传统媒体寻租的网络化蔓延和变异.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原来存在于传统媒体中的媒体寻租问题开始向网络媒体转移,网络媒体寻租现象开始涌现,且愈演愈烈,成为影响我国媒体生态和社会健康的严重问题.分析我国网络媒体寻租的现状,找出网络媒体寻租的根源,寻求切实有效的防范策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温云云  高欣欣 《传媒》2021,(15):91-93
2021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生效,丰富和完善了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的相关解释和界定.一方面,该法强调以法律权威充分保障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在合理限度内给予媒体采访报道自由;另一方面,该法也为媒体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划清了规则底线,保障了舆论监督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文就《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合理空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中,受众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在这种脱离传统媒体"把关人"制度的情况之下,新闻自由度有了显著提高。反观近年来媒体的涉法事件频发,自媒体的传播特性更是暴露出新闻从业者法律素养的缺失以及法治意识的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从业者的法律素养有了新的要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一直以来,大多数受众把舆论监督的多少、优劣作为评价和衡量新闻媒体的重要标准之一,新闻从业者也将舆论监督的勇气和水平作为评判媒体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首要标准。但当下的一些地市党报,在舆论监督上存在着雷声大、雨点稀,放老虎、打蚊蝇的现象,因为舆论监督不当有时会引发许...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难免对社会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新闻伦理在新闻媒体从业者心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导致新闻报道中二次伤害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主要分析新闻话语暴力导致的二次伤害现象,在探析新闻话语暴力造成二次伤害的原因基础上提出规避二次伤害的策略或方法,以期对新闻媒体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受害者的再次伤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闻侵权案件时有发生。新闻侵权案件的发生,对新闻媒体来说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有损自身的形象。媒体和记者有必要认真探讨防止新闻侵权的问题。一、最容易发生新闻侵权的几种情况1、报道的内容直接违法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进行舆论监督,媒体本身也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约。目前我国法制日益健全,除了国家的法律法令外,各个领域和地方性的具体法规不断出台;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法人的名誉和信誉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因此人们对此更为重视。在开展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