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影像学综合诊断优先应用概论 1895年X线的发现为X线诊断学。放射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石。70年代初期以来CT的开发和应用,使医学成像进入了一个以电子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像重建为基础的新阶段。其后超声体层成像,放身性核素体层成像,MR体层成像(MRI)以及数字  相似文献   

2.
医学影像学是放射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名称,它利用某种介质,例如超声波、X光等,将人体组织结构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判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医疗程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也带动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探析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作用,以此作为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契机,从总体上提升我国医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培毅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学中心行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常务副主编、放射学实践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临床放射学和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等十余本杂志的编委工作。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4.
X射线的发现为人类打开了探索这个世界的新纪元,X射线的电磁波经过百年的发展,到现代社会中被广泛的应用,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它,X射线经常被用来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在现代医学中,放射诊断与放射治疗的应用都非常重要。X线在血管造影、血管支架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放射引导脓肿穿刺、放射引导下小儿肠套叠治疗等都有很好的应用。另外,放射治疗在食管癌、喉癌、前列腺癌、皮肤癌等疾病治疗中都有应用,所以本文章我们主要阐述了X光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让广大人们更加了解X光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自从,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新技术被运用于医学领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可喜的发展。科技带来健康,是众多科研工作者智慧浇灌出的奇葩……2005年,周康荣教授主持的“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系列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申宝忠,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省分院副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分子影像中心主任、哈医大附属四院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医学影像学临床与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等的编委、《实用肿瘤学杂志》常务副总编。从事医学影像学、放射学及介入诊疗专业的诊断与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介入放射技术在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成像物理和技术的研究领域,功能成像的发展速度惊人,主要是为了满足脑功能成像研究和脑功能性疾病诊断的需要。医学影像正向定量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方向发展,在很多领域,尤其是肿瘤诊断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北京大学医学影像学研究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需求,在这些国际上前沿领域的发展中进行了探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8.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抗争的脚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医学研究的事业中来。东南大学年轻学者杨芳就是其中一员。手持"利刃"开启生物医学研究大门新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总是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医学诊断技术为例,从198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并将其用于人体疾病检查以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US)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诊断技术相继诞生,数字射线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抗争的脚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医学研究的事业中来.东南大学年轻学者杨芳就是其中一员.手持"利刃"开启生物医学研究大门 新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总是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医学诊断技术为例,从198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并将其用于人体疾病检查以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US)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诊断技术相继诞生,数字射线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新技术也得到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诊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是 70年代末随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新颖医学诊断技术 ,简称 MRI,又称核磁共振 CT。它与 X射线断层的扫描 ( X— CT)相比 ,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明显优点。目前核磁共振CT早已实施了商业化生产及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据美刊《当代人物志》载文报道 ,当今核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在检测人体肿瘤及组织异常等病变领域居检测手段“霸主”地位 ,生产此类设备的产业年创利额已达 2 0亿美元 ,世界几乎每个重要城市都已至少设立了一个应用核磁共振 CT技术的医疗扫描测检中心。然而 ,做为核…  相似文献   

11.
吴仁华,1959年出生于江西省大余县。现为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主任,放射科主任,医学影像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神经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学组全国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2.
CT系统作为领先的数字成像技术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同时CT系统的安装需要较高的精度,由于现有安装手段的限制,CT需要精准的参数标定,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成像。因此针对CT系统安装时产生的成像误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优化,实现高精度成像。并由成像数据反演出物体的真实轮廓。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18,(17):6-6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类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其对X射线具有非常高效的彩色辐射发光显示,在超灵敏X射线检测和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领域可以获得应用,这一原创性成果已于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据介绍,X射线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国防工业、核技术和辐射安全检测  相似文献   

14.
足弓是特体足部特有且重要的解剖学结构,能够维持人体站立的稳定性,减轻与地面的缓冲作用。在法医临床学上,通常采用X线影像学摄片和测量技术,对足弓破坏的伤残程度进行等级评定,因此X线影像学摄片和测量技术对于足弓破坏具有重要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意义。本研究介绍了足弓生理与测量基础知识,阐述了足弓破坏的相关情况及要点,针对扁平足骨折后足弓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讨论和建议,以此研究足弓破坏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影像学理论与实践,为足弓破坏法医临床学鉴定在影像学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对生物成像技术和成像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米材料和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由于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较大的吸收截面、特殊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特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综述了金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光学性能和表面修饰方法;并从金纳米棒局部等离子共振特性出发,综述了金纳米棒的暗场散射成像、双光子荧光成像、光声断层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成像等生物成像技术.同时阐述了金纳米棒在生物成像、医学诊断和联合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次丹 《西藏科技》2009,(8):50-51
mri在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成像更快更清晰,提高了对疑难病的诊断率。本文作者从事MRI技术操作,就这几年对MRI的认识与应用做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医学超声由于其价位低廉、实时成像、无损伤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诊断技术。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和重大疾病早期诊疗的紧迫需求,促进医学超声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设备。目前医学超声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成像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除了形态信息,发掘更多定量的功能信息;成像诊断—给药—治疗的诊疗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由于西藏地区医疗卫生装备来源的特殊性,在西藏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县医院都在使用的X线机为北京万东X线机厂生产的F30-ⅡC或F30-ⅡG型X线机,在地区以上医院和部队医院也都配有此类机器,性能稳定,特别是机械部分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功能也非常齐全,只要不做特殊检查,如心血管造影等,一般普通造影和平片检查都能做到,而且照片的质量也很好,在西藏使用极为普遍,尽管此型机器性能非常稳定,但在使用中同样也出现很多问题,故障率也不低,根据近十多年来维修此类型机器的经验和使用规律,现介绍如下,供医疗部门的使用人员和工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影像医学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截然与X线、B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核磁共振(MRI)等检查不同(表1),它通过探测器接收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发射的γ射线的放射性示踪物,并以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为我们提供生理、生化功能信息,因而具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显像之称,对疾病可进行早期诊断和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而X线检查则通过人体的穿透式X线辐射为基础,所获得影像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  相似文献   

20.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放射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内涵,让医学影像不仅只能够对疾病进行诊断,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对疾病进行治疗。现在影像诊断信息和传统检查技术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影像诊断技术迅猛发展,影像学科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这样给诊断工作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做好影像诊断教学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