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一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性的独特性.他体现着一个人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诸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特征的总和.诸如,有人善于表达,有人长于计算,如此等等.人的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一个社会人的个性特征.但是,人的个性并不脱离人的共性,是在共性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个性的稳固性.一个人的个性是指比较稳固持久的特征.个体偶然表现的特征不是个性特征.当然,个性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人的个性是在社会条件与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随着个体生活条件的变化与实践活动的改变,人的个性必然相应随之发生变化.正是由于人的个性具有可变性,才使教育对人的个性培养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个性的社会性.人的个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在社会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体现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中.第四,个性的总和性.人是完整的社会个体,他的个性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性的独特性。他体现着一个人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诸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特征的总和。诸如,有人善于表达,有人长于计算,如此等等。人的这些差异就构成了一个社会人的个性特征。但是,人的个性并不脱离人的共性,是在共性基础上形成的。第二,个性的稳固性。一个人的个性是指比较稳固持久的特征。个体偶然表现的特征不是个性特征。当然,个性的稳…  相似文献   

4.
个性是人的心理素质特征的基本要素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其身心发展处于特殊阶段 ,学生个性不仅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 ,而且呈现复杂性、矛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心理学认为 ,个性差异是指个体之间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学生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性倾向不同 ,即对社会、集体及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不同 ,如需要、动机、兴趣、观念、态度等 ;二是个性心理的差异 ,即学生个体之间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个性差异形成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外…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学生很聪明,那个学生比较迟钝;这个学生擅长记忆,那个学生善于思考。这里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个性差异。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即个性差异。学生心理的个性差异是教...  相似文献   

6.
个性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在心理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体的各种心理活动莫不受个性的制约,不了解个性,就不能了解个体各种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另一方面,个性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为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和社会实践等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不揭示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不足以建立真正具有社会意义的心理学。然而个性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又是那样高深难测。在心理学史上不少先哲曾经对它作了  相似文献   

7.
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和一个人的生理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并通过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它所表现的是个人的独特风格以及有别于他人的特点。服装是人们心理活动外现的载体之一,同人类文明的进程相伴,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反映着人们的需要。文章根据服装心理学的原理出发,研究了个体心理对服装选择、服装设计、服装专业学习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即“角色”,心理学家沿用其含义,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角色的种种心理活动都视作个性的表现。在英文中个性即“personality”,译为“人格”,据此,著名个性心理学家G、W、All Port给个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个性(人格)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这种解释为后人所接受,人们把所有的心理现象概括为以知、情、意为标志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为内容的个性心理。在个性心理中个性倾向不同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是包括需要、动机、兴概、理想等可塑性大、  相似文献   

9.
苏万强 《教师》2012,(28):56-56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一个班级是由一个个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所组成,个体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教学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构建学生  相似文献   

10.
遑论班主任的个性及其类型西北师大二附中涂胜荣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四个方面。班主任的个性就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的带有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笔者曾对三...  相似文献   

11.
韦志成 《湖北教育》2003,(19):42-43
个性,指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从综合性来看,个性的构成是一个系统,能力、气质、性格是个性的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表现出个性的心理倾向;激情、心境、信心是其存在的心理状态。从独特性来看,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差异性。 中小学基础教育12年,如果人60岁退休的话,那么,它就占了人生有效光阴的1/5。这12年是学生生理心  相似文献   

12.
广义上的管理,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对这个过程而言,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在自然属性上,一般地讲并表现不出根本的差异,而在其社会属性上,却是千人千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已独特的个性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个体毕竟是社会中的个体,必然受着所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等条件的强烈作用和影响,使自己的心理品质中带有明显的社会性成份,这就是个性社会心理品质。分析人的个性社会心理品质的差异,对社会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对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正常的、成熟的人,总是有个性的。不管人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乃至社会经历多么相似,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总有与他人不同的“特殊”之处。对于个性,目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个人的性格、气质、智能和体格等比较稳定的结构,这决定个体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有人说个性是个人身上的心理物理系统的动态结构;还有人主张是一个人品质的独特方式。概括地说,个性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总体精神面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健康的人格,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文章从教师人格、优秀文章、优美意境三个方面分析语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广泛、志趣高雅、蕴含丰厚、胸襟开阔、能力全面的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考察和分析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可能具有突破性意义。针对我们在高等教育与教学的大量实践中(包括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所发现的大学生在个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个性心理在认识上的困扰和疑难,以下着重从几个方面略述管见,并求教大方。一、关于健康的个性心理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不是天赋的,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可见,个性是存在于每个个体心理中的一个系统的整体构建,一个始于感觉而终于行动的客观实在。人们对个性的存在历来有两种误解:一种认为,个性会导致偏颇自许,乖张自恃,成  相似文献   

16.
个体的生命特征就是个性。个性,即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只要是健康的活生生的人,必然是有个性的人。但,个性的差异又十分鲜明。比如,有文野之分,有内敛与外向之别。上到更高层次,有委婉与直率、豁达与细微、浪漫与现实、沉稳与活泼的种种差异。这高一层次的差异都是美的,如花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教育正在逐渐由“专业教育”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何为素质教育?这需要从人的素质谈起。人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指个体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生理构造(形式)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是指态度、认知、情感、意志、需要等心理品质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的内容。社会文化素质主要是指个体适应、自学、创造、交往、沟通等方面能力的内容。这三个层面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种种复杂的发展状态。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  相似文献   

18.
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子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它包括人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还有自我意识等。幼儿个性是指幼儿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幼儿区别于其他幼儿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奇·福禄贝尔认为:  相似文献   

19.
唐晓敏 《生活教育》2011,(19):60-61
"个性"这一概念,一是指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的特性,即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全部特点之总和,二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性的强弱,即个人的自主性、自律性的创造性之强弱。个人的自主性、自律性的创造性愈强,我们说他个性愈强。个性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不过,不同的教育,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教育让受教育者趋同,这对个性的发展是不利的,也有些教育内容则有利于个性的发展,经典阅读即是这种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差异是表征事物相互区别和自身的哲学范畴。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且又是有区别的,单位与单位、人与人都有共性与个性。而个性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功能的结构。它既包括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相互区别的心理特点,即个性差异。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有某方面的特点上,而且也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个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