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副对联,善用文字技巧使人觉得巧妙新奇,谓之“巧对”。若上联出得极难对出,而对句又无与伦比.就是“绝对”了。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副)总统缺位是由于当时政治制度的混乱,军阀派系斗争激烈,民主观念淡薄所致。由总统制、执政制、大元帅制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北洋政府日益走向独裁与反动,反映了其日渐衰落直至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东日 《同学少年》2009,(12):53-53
从古至今,许多对联只有上联而无人能对出下联,因此被称为"绝对"。这些绝对各具特色,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下面就选取其中的几个,供同学们欣赏。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此联难在一字的多音多义。前两个  相似文献   

4.
对联故事     
《中学生阅读》2007,(1):63-63
明朝学士解缙聪明过人,很小就会吟诗作对。九岁时,父亲携他到长江边洗浴,父子把衣服挂在江边老树上,父即景生情,出一上联,要解缙对出下联。父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趣话楹联     
师:前段时间,我到咱们学校听经典诵读课,你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非常愉快,十分开心。我把那天同学们背诵经典的场面写了一副对联。请看上联(课件出示),一起读。  相似文献   

6.
千古绝对     
有一千古对联,苏轼及后人都没能对上: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谁知一日在物理课堂上,被一学子对出,他的下联是:听物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有的对联因上联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曰“片玉”。  相似文献   

8.
2004年高考的15套语文试卷中,有7套出了对联题.一共有15条上联,其中一条未拟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9.
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看见一个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郑板桥立即派人送上衣食。众吏问何故,郑板桥日:“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缺十即缺食。”在这里,缺衣食之人巧妙地运用数字为联而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古代许多诗人运用神奇的数字而使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之友》2010,(6):64-64
端午联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赐宴群臣,席问出一上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国会的成立标志着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国会的实行给当时的中国政治带来极大影响,它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13.
一副对联,善用文字技巧使人觉得巧妙新奇,谓之巧对。若上联出得极难对出,而对句又无与伦比,就是绝对了。绝对一般有两个特点:一、它是民间经过长时间流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对出,有的还未对出。二、它的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有的对联因上联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曰"片玉"。明孝宗于重阳节出的一个上联:"今朝重九,九重又遇一重阳。"句中"重九"、"重阳"意义相同,二者均指九月九日重阳节,"九重"则为"重九"的倒语,指帝王所居,此联至今无人对出。  相似文献   

15.
虎年赏虎联     
2010年为农历庚寅年,生肖排列属虎,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虎”字的妙联,虎年赏虎联,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16.
对联又叫对仗,俗称对子。对联长短不拘,长一点的也可以算作一篇文章。对联有以下几个特点:1、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2、上、下联的意思相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3、读起来音调铿锵,悦耳动听。初中生对联知识趣味挑战赛,请你参与: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是宋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时.在父亲教诲下.就勤奋好学.小小年纪竟然达到出口成章的地步。因此常受到别人的称赞。时间久了.苏东坡渐渐地骄傲起来。为了表示自己博学多才.他在大门口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识遍天下字”.下联是“读尽人间书”。  相似文献   

18.
【阶段特征】 中华民国时期从1912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民国初期,重点说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9.
1927年,梁漱溟先生曾经书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下联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今天,人们理解下联不难,而谈及上联,就不能不觉得疑惑,因为此联不仅显得唐突,而且看起来有些绝对乃至荒谬。其实,这样一副看似简单的对联,却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背景,与儒家的教化学说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1,(2):52
乾隆皇帝十分赏识纪晓岚的才学,经常与他对联为戏。一次,乾隆出上联——两碟豆;纪晓岚对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