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适应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先进学科理念的创新型石油行业人才,"构造地质学"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文章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构造地质学"双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提出了"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创新双语教学模式"等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支撑中国高校加快建设“双一流”的关键环节。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国际影响力已达到空前水平,为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地质学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能力建设为例,从体制机制试点改革、整合资源、聚焦精英、优势先行等方面介绍了经验,以期能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地学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为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任务及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们主动思考问题的愿望和能力,促进了学生们地质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质思维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地质思维时空观是地质思维的重要方面,其本质是对地质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对于构建地质思维时空观非常重要,通过课程教学中与地质图相对应的立体图、平衡剖面的制作及典型构造形迹实例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解析反演地球系统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快速培养初学者的空间思维、时间与空间相对应的能力,对于构建地质思维时空观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常见"构造地质学"教材的教学体系和教学主线基础上,站在研究人员的角度,认为应全面坚持研究构造现象的尺度观、方位观、层次观和时间观的教学主线,并提出旨在体现层次观和时间观的教学安排方案,并就如何让大学生抓住主线,提出了4点教学措施,认为教师积累形象教学资料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指出了紧密结合野外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构造地质学因地质构造现象复杂多样,在实验室难以重现,造成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使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各种复杂的客观构造现象融会贯通。本文介绍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构造模拟装置,构建构造地质学"虚、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内容和实施途径,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地质实践基本技能和地质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本校"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情况。从理论教学建设、实验教学建设、野外实践教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应用型建设,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地质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相关地质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地质类专业的"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建议,为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造地质学》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出发,分析《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及环节、改进教学方式及方法、完善考核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学习产出"(OBE)理念的学习,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对目前《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基于对OBE工程教育模式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旨在提升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当前地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油矿地质学"是石油类高等院校地质工程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我们针对油气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油矿地质学"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和改革,形成了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优越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雄厚的教学团队,为石油、石化领域地质人才的培养创建优越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2.
“煤地质学”课程教学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随着地球科学的现代化,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不断完善和开拓,在含煤盆地、含煤层序地层、煤岩学、煤层气地质学等各个研究方向日益深化,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研究体系,即煤地质学的课程新体系,不仅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体系,还包括煤地质学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类专业本科生大学期间开设的第一门野外专业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大一新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及后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地质认识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挖掘野外实习路线中的思政元素,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地学思维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从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文章首先阐述了卫星地图在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后以岩层露头和褶皱构造章节为例,论述了卫星地图在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其中从卫星地图上岩层的判识和不同产状岩层的影像特征两方面论述了卫星地图在岩层露头章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物理模拟实验是构造地质学一项必要技术。本科生“构造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经验与学生问卷结果显示:构造模拟实验现象直观立体,能良好地表达应变和运动学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国内地质院校构造物理模拟教学程度偏低,学时和教学内容设置少,模拟结果不够生动形象。构造模拟实验教学前景广阔,应开发更多构造现象的模拟仪器,结合多种构造模拟手段,促进“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地质学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地理类和其它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近年来,尽管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并逐渐科学化、合理化。但是,新的地质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一些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而该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比较薄弱;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影响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倾向于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应用,也就是学以致用。文章以“综合地质学”课程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掌握地质方面的理论知识,建立地质思维,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地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慕课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受到青睐,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规模推广应用。在详细了解慕课教育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高校"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慕课背景下的"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应积极探索与慕课模式的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应用慕课的影响力,构建"二合一"的教学模式。针对"灾害地质学"课程提升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基于慕课的"灾害地质学"课程应如何面对挑战与改革,为高校学生提供新的学习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构造地质学专业是地质学中对野外实践能力要求最强的专业之一。对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校应更多地注重学生野外构造解析、构造填图能力的培养,为日后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第三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上参会研究生会议交流论文内容分析,对我国目前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地质思维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时空观是地质思维的重要方面。"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以巢湖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部分重点解析两个方面:第一,地层的典型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地壳的升降及构造运动的强弱;第二,单一构造现象的特征及成因机制,众多构造现象的综合解析。实践部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该地区的图切剖面、构造纲要图、地质报告撰写强化对该地区地质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实践证明,以地质过程为教学中心的内容安排对于学生的地质思维时空观的形成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