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洋羊 《大观周刊》2012,(30):123-123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在于意境的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意味,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以人格化的姿态出现,具有特殊的文化韵味。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我们应该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充分发挥植物在现代园林以及营造中的作用,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聂雅丽 《今传媒》2016,(9):146-147
人类营造园林,是基于理想生活与自然融合协调,优美人居环境的实用要求。因此,在当代研究借鉴古代园林艺术的造景艺术对于造景设计是尤为重要的。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的主要理想是“天人合一”,它综合了山水意境的自然美,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以中国传统古典意境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在方寸之间的空间内巧妙安排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小桥,使苏州园林成为富有生境、画境、意境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型文化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是国内第一部从几千年历史的跨度解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纪录片。该片准确阐释了中国园林师法自然,饱含文人意趣的精神,采用贯穿古今的叙事角度,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并直面现实生活。纪录片饱含浓厚的人文情怀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营造了一个人与历史文化、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唯美意境。  相似文献   

4.
何治国 《大观周刊》2012,(10):25-25,41
中国园林以“君子比德,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典园林起始中;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营造思想的主题却发生变化,主要追求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当人沉静默察自然山水并沉浸于人景,就获得了超越尘世的心灵解脱和精神愉悦即“畅神”说。  相似文献   

5.
花宝英 《大观周刊》2012,(18):154-154
本人针对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各种营造手法体现的园林景观意境,并对营造现代园林意境的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装帧设计中的“意”(二)刘丰杰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术语之一,它是在唐代田佛学引人“境”和“境界”的概念后,逐渐演化成的艺术批评术语。意境,指乏术家的审美体验、理想、情趣以及再造客观现实交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层次和高度。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8.
33集电视连续剧《爱了散了》在情感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凡镜头表现人物情感,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高度。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评价艺术的最高标准,该剧运用众多平凡镜头以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营造意境,从而成为具有独特审美追求的电视艺术。  相似文献   

9.
苏州古典园林原本是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文人、商贾等的私家园林,与北方园林不同,布局讲究精而合宜、巧而得体,意境崇尚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是文人写意山水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大系统,委实是一座富于东方情调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读过金学智先生的《中国园林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版),就不难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华夏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离不开物质营构。论物质元素,无非建筑、山水、花木。正如作者所比方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部以建筑和山水花木的组合为主旋律,以文学、音乐、书法、篆刻、绘画、工艺美术以及盆景园艺等门类艺术为和声协奏的,既宏伟繁富又精丽典雅的交响乐。基于此,《中国园林美学》着重于用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而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江南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集建筑、风光、文化于一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具,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浓厚的历史积淀.江南古典园林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图文、声像、实物、电子等不同形式的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园林不同时期的风貌和发展历史,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因此,如何加强江南古典园林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使其得到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是园林旅游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9):27-29,32
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之地,南方私家园林多。没有2500多年历史文化的滋润,不会有风姿绰约、光彩夺目、魅力四射的苏州,更不会有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的兴盛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长河中,明代园林既有对宋、元园林风格的传承,又有对中国园林发展鼎盛期———清代园林的启发,对中国园林历史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游戏出版产业是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出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中国古典象棋为蓝本,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凭借数字技术将棋子设计成具象化的角色,并赋予个性化的动作;打破传统棋盘的平面造型,营造立体场景的东方意境;研读古代棋理经典,拓展新的博弈方式。通过对中国古典象棋游戏的数字化创新实践,探索传统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嬗变之路。  相似文献   

15.
颜冬 《兰台世界》2016,(1):139-14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而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元末明初具有特殊的时代风水,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元代废除科举,这就导致很多文人寄情山水园林。这就形成元末特殊的政治环境,导致苏州园林在繁荣中被破坏,在曲折中求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趣。对于元末明初苏州园林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也为促进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学的深入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意境”(或“界境”)自20世纪初王国维推出后,一直被视为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正因其重要,所以相关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已是汗牛充栋,而且对它的理解似乎已有一些很难突破的成说定论。但是,另一方面,虽然对这一范畴的重要性学界没有人怀疑,可它到底是怎么个重要法,在整个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到底应有什么样的位置,它与古典美学其他相关范畴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却至今没有人能说清。薛富兴的《东方神韵——意境论》正以此为起点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了新的探讨。 恢宏的学术视野、严密的逻辑力量和敏锐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到过颐和园的人都会被它精湛的造园艺术折服,它是北京西郊保存最完好且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作品。颐和园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后,于光绪年间在其废墟上营造的。清漪园出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极盛时,比颐和园更具规模。在地理上.它衔接圆明园与玉泉山静明园。使北京西郊诸园林完美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山水相映,充满自然的性灵,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没有以  相似文献   

18.
马浩 《青年记者》2016,(8):81-82
如同霍建起的其他作品一样,他2015年拍摄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虽然获得了2015年度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提名,但票房依然比较惨淡.在很多影评人眼中,霍建起的电影颇具中国古典美学风格,有着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不过,如果我们从叙事视角来考量就会发现,作品所着力营造的这种审美意境其实是缺乏坚实根基的.  相似文献   

19.
播音作品中的意境似乎是个一下子很难说得清楚的东西,它相对抽象,而且它一般只能去感受、感悟才能知晓,但是播音作品中的意境确确实实又是存在的。本文试图对播音的意境进行简单的理性分析,进而对播音名家作品中的“意境”进行解析,结合自己对播音意境的一点粗陋想法,从而探讨一下播音意境营造的一些方法和播音意境营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苏州园林以其独具的神韵诗意、高逸的文化格调,而享誉海内外。通过品味苏州园林里的书香,使我们在游览这些园林时能深刻体会到文人园主作为藏书家所营造的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