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重庆方言南川话的两字连读变调,以音段为切入点,从音高和音长两个角度,进行一些规律性的研究,探寻出重庆南川话的连读变调,有着音段吞没和韵律和谐两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学建议文/李中璋《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读写例话”。从课题可知,这则读写例话是侧重指导学生作文的。要想通过一篇不足400字的例话,指导学生懂得在作文时怎样做到段与段之间紧密联系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19):192-196
本文以重庆话特有语气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作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通过重庆话自然语料,本文分析了重庆话语气词的六种语用功能:(1)疑问标记语;(2)延缓标记语;(3)话题标记语;(4)委婉标记语;(5)态度标记语;(6)强调标记语。对重庆话语用功能的研究能揭示它们在交际中的实际作用和它们所反映的地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为时两天的中国教育学会勤工俭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就要闭幕了,我讲三段话做为会议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重庆的火锅     
卢素玉 《少年月刊》2013,(10):36-37
你吃过重庆的火锅吗?到重庆不吃火锅,就等于没到过重庆。每当华灯初上,火锅店的招牌在霓(ni)虹灯下分外耀(yao)眼,店前车水马龙,店里热闹非凡。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是重庆嘉(jia)陵江畔(pan)、朝天门码头等地方船工纤(qian)夫们豪放的  相似文献   

6.
戎颖  刘盛 《贵州教育》2009,(6):31-32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看望生病的同学》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练习六中的内容,由图画和口语交际的要求两部分组成。我们班的学生,处在小学低年段,活泼好动,对教育教学的活动形式特别感兴趣。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件,更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7.
苦聪话作为拉祜语的一种方言,同属于汉藏语系彝语支。经调查研究发现,苦聪话共有8个声调,其中6个舒声调,2个促声调。据此,通过对20位苦聪人的语音材料进行分析,对苦聪话的声调格局进行了描写,考察了各个声调的统计特性,区分出每个声调的稳态段和动态段,并对两组对立的舒促声调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苦聪话声调的内部特征。  相似文献   

8.
重庆方言脱胎于古巴蜀语。自明末清初以来300余年间,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且重要,重庆地区历经多次重大社会变迁和人口迁徙,受这些因素影响,重庆话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的特色。本文试简述社会变迁对现代重庆方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巴蜀方言重庆话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方言”应当改称为“巴蜀方言”,“巴蜀方言”这一称谓既反应了古巴方言和古蜀方言的历史承生,又反应了巴,蜀两地传统地缘,人文关系,巴蜀方言重庆话是重庆直辖市的代表方言,其语音特点非常鲜明,本文以重庆城区话为对象,考察重庆话主要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佐才作为明末清初滇西一带声名较著的遗民诗人,其交游活动甚广。考察陈佐才的诗歌及他人著述,可知其交游对象主要有知名僧人、明末遗民及隐逸文人,他们之间的交游是明末清初滇南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是学生从口头语向书面语转变的过程。小学低年级是开展写话教学的主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的重要时期。语文课程标准将低年级段习作目标定位为“写话”,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该学段要求习作要求,将写话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在写话中享受乐趣、建立自信,夯实好作文基础,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陈佐才作为明末清初滇西一带声名较著的遗民诗人,其交游活动甚广。考察陈佐才的诗歌及他人著述,可知其交游对象主要有知名僧人、明末遗民及隐逸文人,他们之间的交游是明末清初滇南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重庆话是我国西南官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其语音、词汇与普通话差别较大。本文重点分析其声母、韵母特点,同时指出与普通话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赵州桥》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第二段、第三段的写法,用两段话分别写一个人或一样小动物的特点,其间用“不但……而且……”的句式把两段内容连起来。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两段话:  相似文献   

15.
在《半月谈》上读到这样两段话: 15年前深圳特区创办伊始,香港某报连续发表“九  相似文献   

16.
"VV/V-V+结果补语"格式源流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法研究者普遍认为,动词重叠后面不能带结果补语。实际上,“VV/V—V+结果补语”格式明末清初白话作品使用较多,其余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中也可见到这种用法。“V—V+结果补语”格式似乎“五四”以前就被淘汰了,“VV+结果补语”格式则被上海话、绍兴话、昆明话等现代汉语方言所继承,在现当代的一些文艺作品中,也不时可以见到这种格式,近年来这种格式的使用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说话很重要     
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下面三段话,你来摆姿势,或者画一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英语话段的结构特征,进而通过多种实例分别从话头,话身和话尾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话段的语用结构特征,以期对我们认识和分析英语口语的结构有所裨益,并且对我们分析汉语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论述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时有两段精辟的论述:“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这两段话,都是谈的劳动生产力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一处说的是“不变”,一处说的又是“自乘”,于是有的同志认为这两段话自相矛盾。究竟如何理解这两段话的含义呢?  相似文献   

20.
通用教材初中化学全一册第84—85页有这样两段话:“往饱和溶液里再加入少量溶质,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这说明了已溶解的溶质已经达到了溶解的最大值。”“在一定温度下,在溶解过程中还没有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质还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这两段话大有商榷的必要。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观点论述饱和溶液的概念,触及了问题的实质。世是,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